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孩子上小一,如何面对幼儿园与小学教室的4大差异?

孩子上小一,如何面对幼儿园与小学教室的4大差异?

来源:育教家    阅读: 3.0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父母或许不知道,良好的小学适应除了学用品的准备,还有几个关于小学教室规矩的内涵,影响着师生关系与同侪相处。例如当老师说“请你专心”时是什么意思? 还有小学午餐的“吃完饭”和幼儿园也有很大不同。

小学和幼儿园因着教室规范、生活配备及生活作息的差异,影响着孩子是否能顺利适应新生活。

差异一

小学老师说“请你专心”,就是听老师说

小学教室的“规范和内涵”和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低年级老师通常会是人格特质温暖并有爱心的老师,但老师未必都意识到,许多在小学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规范,与幼儿园原本的教导并不相同,甚至相互抵触。由于孩子来自不同的园所,老师很难一一留意当中的差异。

所以孩子刚上小学时,父母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知道教室规矩和幼儿园的差异,原来小学老师的规定是这样,老师是这个意思。

举例来说,小学有上课时间,幼儿园也有主题课程时间,但幼儿园上课时,老师先会听孩子的意见,孩子除了多发言多动手,也要帮助身旁的同学或跟同侪讨论;但是,小学的上课时间,孩子要做的事却是仔细听老师说话,老师没讲完或未经许可不能直接发言,上课只做老师指示要做的事,不可以随意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有,不要跟邻座交谈,更不要试图去帮忙或指导隔壁的同学。

尤其要注意的是,小学对“专心”的定义和幼儿园老师不一样!幼儿园老师所谓的专心是指孩子能热切投入在自己做的事情上,但对小学老师来说,专心的意思是要孩子留意老师的指令。因此,当小学老师说“请你专心”,他的意思不是叫你认真做自己的事,而是要“眼睛看老师,嘴巴闭起来,其他东西收起来、不要管别人”。孩子有了这一层了解,许多原本在幼儿园表现出色、倍受肯定的孩子,就不至于在上小学后,被老师认为爱现、话多、不专心或鸡婆。

孩子上小一,如何面对幼儿园与小学教室的4大差异?

还有,有些幼儿园有角落教学,教具物品可以自由取用,若不事先提醒,这些孩子上了小学仍以为教室里的教具是可以任意拿取的,孩子完全没有不告而取的意图,却常造成老师同学的误会。

此外,小学和幼儿园不同的规范还有不少,例如进教室不用脱鞋子,即使觉得热也不可以在上课中把鞋子脱掉;午睡是坐着睡觉,不可以躺下来;下课要记得去上厕所,老师不会一个个注意你有没有上厕所,更不会集合带去上厕所。

差异二

上课了,听到钟声要自己回教室

多数幼儿园没有上下课的钟声,多数是靠老师提醒孩子上课时间。而小学的上课时间到,孩子要自主回到教室。刚上小学的新生常对下课十五分钟是多长没有概念,常有小朋友下课一出去玩就不知道要回来,或是上厕所很久才回教室。

父母也可以协助孩子建立上下课的“时间感”。让孩子弄清楚“十五分钟”真正意义的好方法不是买个手表了事,而是在孩子确定教室后,实际带孩子在校园走一遍:最近的厕所在哪里,来回大概要多久?游乐场最远可以去到哪里,上课打钟才来得及回教室?

还有,小学会有“合作社”这种神奇场所的存在,对孩子来说吸引力无穷大,如果孩子要去合作社,就要把来回时间再加上排队时间都算进去。

差异三

从生活配备到“吃完饭”都不同

小学校园的生活配备和幼儿园也有不同。幼儿园的马桶是坐式的,厕所里就有卫生纸,但小学的厕所是蹲式的,而且厕所里不会提供卫生纸。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蹲着上厕所,并提醒孩子上厕所要带卫生纸。如果忽略这部分,很多新生光是上厕所都会遇到不少困难或窘境。

再来是吃饭,小一会有一、两天要在学校吃午餐,父母要教孩子,幼儿园老师说“指针指到……要吃完”,意思真的就只是把饭吃完,但同样的一句话,小学老师的意思是吃完并收拾完,因此,你最好提早吃完、快快收好餐袋,在老师要求的时间到时,你的状态应该是已经可以准备午休或放学了。

差异四

上小学多多发问,师生同侪关系会更好

最后,父母要记得提醒孩子人际互动的技巧。

在老师方面,小学老师不会一件事说好几遍还等着你慢慢做,家长更不应期待或要求老师帮孩子做。

父母要教孩子,老师说的话要仔细听并立刻去做,有问题就问,不要空等老师发现。

在同学方面,到了小学,孩子之间通常只有下课时间才可以自由交流,有些孩子会突然觉得自己没有朋友,或不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交到朋友。爸妈可以教孩子透过“发问(表示对对方的好奇)”、“赞美(赞美对方有的东西或特长皆可”和“提议(例如:等一下我们一起去游乐场!)”,顺利破冰交到新朋友。

还有,常被忽略的是与学长姐的互动,到了小学,低年级的新生在下课或打扫等时间会遇到学长姐,有时会因抢玩游具或游戏地盘等事件相互争执,父母应先提醒孩子遇到这些情况可以怎么应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希望多一点细心的教导,可以让小一新鲜人都顺利适应新生活!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