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孩子讲脏话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孩子讲脏话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来源:育教家    阅读: 3.0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讲脏话如何正确引导教育?面对孩子“屎尿屁”张口就来,爸妈该怎么办?什么是孩子的诅咒敏感期?接下来看看孩子骂脏话如何处理?

很多妈妈反应,孩子到了3岁左右,话还说不全,竟然就已经满嘴脏话,“屎尿屁”张口就来:

女儿3岁了,最近进入一个很奇怪的阶段。

一家人在好好地吃着饭的时候,她不喜欢吃某种东西了,就会大声说,“不吃!像屎一样!”然后就像说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开始哈哈大笑起来。

她看完动画片之后,催促她上床睡觉的时候,女儿会不高兴地大喊“臭??妈妈!”

不生气不生气,这是亲生的,亲生的,深呼吸——

还有一次,女儿上厕所上了半个多小时,等我回过神来去找她,发现她正蹲在便盆旁边观察自己拉的便便。

天呐!孩子这是怎么了?

去问了身边的妈妈们,发现差不多大的孩子,都有这样的问题。有些妈妈的孩子都已经五六岁了,都还有这样的问题。

“我家磊磊最近经常会和我说,‘你放屁!’”

妞妞最近老是说‘屎啊尿啊’的,都不知道怎么了?”为此,很多爸妈都非常的焦虑,“我家孩子这是怎么啦?”、“这样发展下去还能教得好吗?”

爸妈们遇到这类问题时,千万要冷静,先搞清楚事情的原委,才能对症下药!

孩子讲脏话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一般来说除了喜欢研究自己的“屎尿屁”,他们还喜欢说跟“屎尿屁”有关的话。这是因为孩子的“污言秽语敏感期”(也称为“诅咒敏感期”)到来了。

诅咒敏感期

“诅咒敏感期”一般出现在孩子3岁以后,与孩子“语言敏感期”紧密相关,可以算是语言敏感期的一种特殊表现。

进入“语言敏感期”后,孩子吸收并运营语言的热情高涨,对脏话、狠话更是情有独钟。原因就在于这些语言能引发听者更强烈的反应,看起来更有威力,效果更加明显。

孩子发现,原来自己说的话,竟然会引起别人这么强大的反应!真好玩!真有趣!只要说这话,自己就是全场的焦点了!于是孩子就会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不分场合地说出来。

最初,孩子说脏话、狠话仅仅出于好奇,有趣说脏话的时候往往是笑眯眯的,完全当成一个游戏在玩,没有任何的恶意。

只有当我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欠妥当时,孩子才意识到,原来这些语言是具有杀伤力的。在他意识到这点之后,他才会有意把它当武器使用。

孩子讲脏话出于何种心理

很多家长一听孩子说脏话,就很担心:这么小就满嘴脏话,长大后得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呀!一想到这些,就会情绪崩溃,严厉管教,可效果并不理想。

其实,孩子对自己讲的脏话也不懂什么意思,但是脏话往往更夸张、更有新鲜感,更能引起你的注意,也让他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

讲脏话的孩子要么是感觉无聊说着玩,要么是想引起大人的关注,要么是发泄自己的愤怒。听到孩子说脏话时,家长首先应该找到孩子说脏话的动机,再来对症处理。

家长如何应对

对说着玩的孩子,要平静地告诉他这伤害了别人,没有人喜欢这样说话,然后就不再理睬他,让他觉得无趣就行了。避免反应过度,反而激发他的兴趣,也可以用其他好玩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和兴趣。

对寻求关注的孩子,在他说脏话的当下一定不要过度关注他,只要平静地做上面的事情就可以了,甚至可以有意识地离开一会,忽视他。还可以教会他,用这样的方法寻求关注是无效的。不过,在平时要注意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对发泄愤怒的孩子,家长也不要情绪失控,要平静地告诉他:“如果你生气了,可以大声说‘我很生气’,你说出原因,我们可以帮助你。如果你说脏话,我们很不喜欢,也没法帮到你。你可以生气,但不可以说脏话。

对经常说脏话的孩子进行批评时,态度要严肃、平静,不要当着外人,要保护他的自尊心,不能打骂。对这样的孩子更要多关注他的优点,去鼓励他发挥长处。一个人对自己有信心才会做的更好。

总之,对孩子的说脏话,家长首先要淡定,平静地指出错误,情绪上不回应,可以适当忽视,针对背后的原因采取措施。

注重“言传身教”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强,有时候听到家中谁说了脏话之后自己也就模仿上了!

家长要从自身的言行举止做起,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但改掉孩子“屎尿屁”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家长可以尝试先接受它和孩子共存。当他在说的时候,试着去参与进去,当做一场游戏。

比如当孩子说“臭??妈妈”的时候,你可以对着孩子说“臭??宝宝”,把这当做亲子之间的一场游戏。游戏是会带来趣味和新鲜感,但是总有一天,孩子会对游戏失去耐心,这个游戏也会从家里消失。

所以我们不需要太惊慌,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情况淡定一些。当孩子恶意以“屎尿屁”来攻击别人、引起关注时,这时就要照上面的方法帮他们纠正。

但如果是单纯出于好奇、作乐的心理,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面对甚至玩闹式地拥抱这些”不好“的东西,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明白是非,懂得羞耻,或者对这方面的兴趣降低了,他们自然也就淡忘了。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