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带娃看病攻略,每一条都是干货!一定要收藏!

带娃看病攻略,每一条都是干货!一定要收藏!

来源:育教家    阅读: 7.1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不管多有经验的一线医生,一遇到自己的小宝宝生病,也都会手忙脚乱。就好像教书多年的优秀教师,在自己的小宝贝调皮捣蛋时,也会不知道从何下手。每一个妈咪,都被那个生病了之后,有点儿闹腾,有点儿蔫儿的小孩儿给牵得紧紧的。

不管多有经验的一线医生,一遇到自己的小宝宝生病,也都会手忙脚乱。

就好像教书多年的优秀教师,在自己的小宝贝调皮捣蛋时,也会不知道从何下手。

每一个妈咪,都被那个生病了之后,有点儿闹腾,有点儿蔫儿的小孩儿给牵得紧紧的。

不管妈咪在职场叱咤风云,在岗位上意气风发,抑或是料理家务井井有条的全职妈妈,只要碰到了孩子生病,所有的理智都抛之脑后。

此刻,她只是一个心疼而着急的妈妈。

孩子的每一声咳嗽,每一次喊疼,每一次说不舒服,都狠狠地揪着当妈的心。

我知道,焦虑的妈妈没时间看心灵鸡汤,所以这一篇,我们认认真真聊干货。

你甚至可以收藏起来,临阵磨枪看两眼,也完全来得及。

第一问:是综合医院还是儿童医院?

对于常见的感冒咳嗽发烧之类的病症,我自己有一个选择公式:

距离近的儿童医院>距离近的综合医院儿科>距离远的儿童医院>距离远的综合医院儿科

在北京这样地域辽阔的城市,距离远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这意味着要在路上折腾多久,孩子哭闹的可能性有多大,在外面吃几顿饭,请多长时间假。

如果这些因素都不在考虑范围内,那一定选择儿童医院。

3公里的综合医院,和5公里的儿童医院,都属于近距离范围,我选择儿童医院。

3公里的综合医院,和25公里的儿童医院,我会选择综合医院看儿科。

为什么优先选择儿童医院?

一方面,儿童医院科室细分比较具体,各科大夫术业有专攻,看诊经验丰富。

以儿研所为例,仅儿童内科就有肾脏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泌尿内科等门诊。

另一方面,儿童医院有许多自制药,专门针对儿童患者,而且“仅限本医疗机构使用”。

首都儿研所这类药品有:肤乐霜、二甲硅油等皮肤科用药,柴防口服液、清热散瘟口服液、清肺平喘口服液、杏贝止咳祛痰口服液等内科用药,复合钙颗粒剂Ⅱ号、Ⅲ号等补钙药品。

儿童医院这类药品有:湿疹治愈乳膏、鞣酸软膏、复方炉甘石洗剂等皮肤科用药,远志杏仁合剂、响音合剂、肺炎合剂、银黛合剂、痰喘宁合剂等内科用药。

没有设立儿童医院的城市,一定选择综合医院的儿科。

儿科之所以区分于其他科室,是因为同一种病症,孩子和成人有较大的区别,包括病情的体现、病程的发展、用药的情况等,孩子绝不等同于一个缩小的成人。

连综合医院的医生都不敢给自己的孩子随便诊断用药,我们哪儿来的勇气给孩子开药呢?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

一定要谨记:儿童要用儿童药,不能擅自用药,谨慎谨慎再谨慎!

第二问:是网上预约还是现场挂号?

我的建议是:能网上预约,就一定网上预约。

以儿研所为例,目前的挂号途径有: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现场预约、医生诊间预约、出院复诊预约、社区转诊预约、京医通微信及京医通自助机预约挂号。

推荐京医通微信挂号,挂号方式:关注京医通微信公众号,绑定相关信息,可预约7天内号源。

一般来说,通过京医通微信挂号,早上8点以前,可以挂到当天上午的普通号,早上9点以前,可以挂到下午的普通号,晚上7点以前,可以挂到当天晚上的普通号。(没错,儿研所有夜班内科,不是急诊喔!)

如果提前7天预约的话,挂到专家号也不是梦。

如果目标医院没有网上预约系统,必须要现场挂号,那么建议你请一个家人先去排队挂号,挂到号后再带娃前往。

因为我有过惨痛教训啊!一大早收拾完娃,一家人一起去医院,挂到了下午号,只好又回家待了俩小时,再浩浩荡荡去医院。

另外,减少孩子在医院的停留时间。一方面避免哭闹的产生,另一方面也是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第三问:打车还是开车?还是公共交通?

我的建议是:打车>开车>公共交通

一般来说,医院附近,尤其是各个儿童医院附近是不分昼夜的超级大堵点。

我随便截个图来感受一下,当全城90%以上地段都是通畅的绿色时,儿童医院附近是完全不流通的暗红色。

带娃看病攻略,每一条都是干货!一定要收藏!

如果打车的话,灵活度就高多了。到堵点附近,就跟司机师傅商量好,提前下车。哪怕抱着孩子走一段路,也比堵车两个小时要好得多。

至于公共交通,我每次决定带娃去看病,都正好是早晚高峰,公交、地铁完全挤不上去,而且距离儿研所最近的地铁站也要走很长一段路,所以直接放弃这个方案。

第四问:是全家出动还是单枪匹马?

孩子生病,是最需要家人支持的时刻。

小豌豆的爸爸因为工作原因,辞典里没有“请假”这个概念。

呃,也不能这么说。

小豌豆刚出月子的时候得了轻度肺炎,那么不盈一握的小家伙在医院打点滴。小豌豆的爸爸心急如焚,晚上七点多终于坐不住了,请假到医院看孩子,九点钟他到达医院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打车离开。

所以每次小豌豆需要去医院的时候,爷爷奶奶都义不容辞地一同上阵。我做指挥官,爷爷主要负责排队,奶奶主要负责带娃,我主要负责各种问医生。

第五问:是每次带娃还是偶尔出席?

必须带娃的情况:首诊,即第一次看医生的时候。

首诊时,医生会听诊视诊,必须要患者本人在场。

一般不用带娃的情况:看化验结果。

一般来说,医生在首诊的时候,就会把“望闻问切”这类需要患者在场的检查给做完了。而且验血、验便后,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出结果,还是那句话,减少孩子在医院的停留时间。

最好带娃的情况:复诊。

一般有两种情况需要复诊:

一是医生认为必须要复诊,(记得请医生给预约号);

二是医生会说:“如果三天后,症状没有减轻,再来复诊”。

复诊的时候,医生会比照病历和病患的情况,判断下一步治疗方案。

第六问:是跟医生说还是听医生说?

听医生说固然重要,但是跟医生说也不能忽略。

有一个常见误区: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去医院就是要听医生说。

西医有一个特点:大部分常见病症只要确诊了,就会有对应的治疗方案,重点难点就在于“确诊”。

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每个患儿就诊的2分钟里,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做出诊断。医生确诊,一方面依靠丰富的从医经验,另一方面要听家长说,即望闻问切的“问”。

所以,一定要跟医生说,简明扼要说重点,态度温和心怀感激。

家长要说什么?以感冒咳嗽为例。

症状感受:咳嗽?有痰没?流鼻涕?清鼻涕还是黄鼻涕?发烧没有?精神状态怎样?

病情发展:咳嗽几天了?哪天开始有痰?发烧最高到几度?持续多长时间?

用药情况:吃了什么药?哪儿开的?什么剂量?吃了几天?之前有无药物过敏?

切记,不要跟医生争吵。

医生每天面对上百个哭闹不适的孩子和紧张焦虑的家长,连上厕所都有被指责脱岗的风险。将心比心,家长的理解和感激一定比焦躁和怒火更能有利于孩子顺利就诊。

说句大白话,跟医生大闹一通,孩子的病就能好得快么?

第七问:是来个惊喜还是提前预告?

去医院,一定要提前跟孩子说,不哄不骗。

医院应该是什么地方?

医院应该是减轻病痛的神奇地方。

“宝贝,我们今天要去医院啦!医院有医生阿姨,有好多小朋友,他们和你一样生病了呢!”

医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医生应该是妙手回春的魔法师,而不是吓唬孩子“再哭医生就给你打针了”的背锅侠。

当爸爸妈妈摆正了心态,小朋友们对医院的接纳度会奇迹般上升。

我有一个朋友静,她分享了一个妙招:告诉自己的宝宝,听诊器贴在小肚皮上,就好像小蜗牛或者小乌龟在你背上和肚子上爬一爬,凉凉的,不疼。小宝宝不但愉快地接受了,反过来还劝慰别的害怕听诊器的小朋友。听了她的分享,我再次体悟到这个真理:好妈妈的智慧是无穷的。

此外,平时看的绘本也可以纳入一些去医院看病的题材,小豌豆这回是得益于巧虎某月龄的看病系列,所以当他发现自己也可以像巧虎一样看医生,掀衣服听诊,张大嘴看诊,还要抽血,他就跟见偶像一样兴奋。

这类绘本还有:《阿莫的生病日》、《月亮生病了》、《生病了,不害怕》、《生病了怎么办》等等。

第八问:是蒙着眼睛还是大胆围观?

孩子生病,抽血是难免的。

我在抽血窗口,看到一个很好的大夫,不厌其烦地对捂住孩子眼睛的家长说:“不要捂眼睛,让他看着吧。”

一方面,抽血的器具、血液的流动等等,都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少扎针瞬间的疼痛感。

另一方面,生命中这么重要的血液,以这种无伤害的方式呈现出来,难道不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重点就在于家长如何引导。

第九问:是给个奖励还是给个鼓励?

所有儿童医院的门口都有一道独特景观,玩具摊。平日里淘宝都不会去搜的玩具,在这儿卖得风生水起。

因为几乎每一个妈妈在医院都说过这句话:“宝宝不哭的话,妈妈就奖励给你一个玩具。”

“奖励”这一招确实挺管用,只要能停止孩子歇斯底里地大哭,偶尔用几次也无伤大雅。

但有时候,“鼓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待会儿打针的时候,可能有点儿疼,但是很快就会不疼了,妈妈相信你能挺过去。”

“妈妈看到你刚才打针的时候,虽然疼得哭了,但是你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有没有觉得自己长大了,是个大孩子了?”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孩子对“长大”的渴望。

第十问:是放宽政策还是坚守规则?

但凡孩子病愈后的妈妈,内心都会犯点儿嘀咕:生一场病,自己的小天使宝宝怎么就变身小恶魔了呢?

平时电视只允许看10分钟,生病一哭闹,电脑电视手机轮番上阵。

平时零食只能吃2块饼干, 生病一哭闹,饼干糖果冰激凌要啥有啥。

平时吃饭必须坐餐椅自己吃,生病一哭闹,追着哄着惯着喂饭,能喂一口是一口。

我的建议是,长时间哭闹确实不利于孩子身体的恢复,所以生病期间确实可以稍稍放宽一些要求,但是关涉孩子身体健康和习惯培养的规则,还是不要轻易破坏。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转移注意力,多抱一抱孩子,想点儿新游戏,准备点儿新绘本,餐食换点儿新花样,都是很好的方法。这些方法并不难实施,难的是这份心意。

10个问题也许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但请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妈妈的状态比孩子的状态更重要。

孩子生病,妈妈是最辛苦的主力军。妈妈的精神、身体状况都直接影响孩子的恢复进度。

所以,亲爱的妈妈们,爱孩子,更要记得爱自己。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