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母婴资讯 > 孩子怯场 是“安全”在作怪

孩子怯场 是“安全”在作怪

来源:育教家    阅读: 1.3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活泼开朗、落落大方,尤其是在一些公众场合,更期望孩子能表现得勇敢自信。然而很多孩子一到大场面,就“怯场”了。这时,大人越是催促,越是着急、说好话,孩子反而越不配合。  事实上,孩子本没有“怯场”的意识,他们更多的是有“安全意识”,如果孩子原本具备的一些才能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那一定是他们感觉到了“不安全”。这种“不安全”包括心理不安全、能力不安全、身体不安全等。

孩子怯场 是“安全”在作怪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活泼开朗、落落大方,尤其是在一些公众场合,更期望孩子能表现得勇敢自信。然而很多孩子一到大场面,就“怯场”了。这时,大人越是催促,越是着急、说好话,孩子反而越不配合。

事实上,孩子本没有“怯场”的意识,他们更多的是有“安全意识”,如果孩子原本具备的一些才能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那一定是他们感觉到了“不安全”。这种“不安全”包括心理不安全、能力不安全、身体不安全等。

仔细分析,对孩子构成“安全威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对环境和人感到陌生  3个月大的孩子,无论是面对父母,还是生人,从不“认生”,谁抱都行,而到了4、5个月,逐渐有了“自我意识”时,孩子就开始“认生”了。

面对陌生人,他们会哭闹、拒绝别人抱,这时只有“妈妈”才能让孩子重新安静下来。为什么?因为妈妈让孩子感觉安全,孩子只有感觉自己“安全”的时候,才会表现得“一切正常”。越大的孩子越是如此。

试想,孩子如果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看到那么多陌生的人,还要在他们面前表演,孩子能不“警觉”?能不“扭捏”?

引导者态度强硬、不自然,令孩子产生防范心理  有时,即使孩子对环境不陌生,但引导者在要求孩子做某项任务时,态度强硬、做作、不自然,孩子会本能生出一种防范心理。

这时,他会对引导者的话语产生怀疑,进而分散了对“要做的事情”的关注。许多时候,“引导者”不是父母,就是老师。

如果引导者能及时意识到,不强迫、不勉强孩子。给他一定的时间考虑,或许能使孩子卸下防范包袱,进而主动要求表现自己。只要日后多加锻炼,多鼓励多赞扬,持之以恒,由浅入深,孩子“怯场”就会得到改善。

假如对着别人数落他或强迫他,会适得其反更让他记忆深刻,以后碰到类似的事就更害怕、更怯场了。身体不舒服,无心表演。孩子“怯场”的原因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身体不舒服,无心表演。

当孩子身体不适时,会表现得焦躁不安、容易哭闹、不听商量、做事不配合。孩子生病前的这些征兆往往容易被家长忽略。家长对孩子行为的错误解读,会进一步导致孩子的不配合。

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  “怯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乃是孩子对自己不自信,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艺高人胆大”,艺不高,必胆小,这还是源于“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安全感”。

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平时应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锻炼与陌生人打交道,比如和人打招呼、问路、去超市买东西。

如果孩子一开始不敢独立去做,家长可先陪着孩子一起做,逐渐过渡到让孩子独立去做。锻炼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胆大。

怯场,其实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当孩子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缺乏安全时,会本能地“怯场”。这样的怯场会保护孩子不受伤害,理应得到家长的认同和理解。

这时,家长万不可强迫孩子大方,而要尊重孩子、体谅孩子、理解孩子。当我们尊重了孩子,理解了孩子,孩子就会“转危为安”,进而主动要求表现自己。

事实上,只要孩子感觉到了安全,就会有心理上、能力上、感情上的安全,孩子自会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