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母婴资讯 > 昆将成为城乡接合部诊所试点

昆将成为城乡接合部诊所试点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昆将成为城乡接合部诊所试点

今年7月1日起,卫生部在天津、沈阳、长春、厦门、昆明5个城市开展一项试点,批准符合条件的医师设置个体诊所的申请。

相比之前的在职医生“多点执业”试点,“个体诊所”试点允许已离职或退休、资质合格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更具有实施意义。昆明曾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医师多点执业的地区,受到各界关注。根据云南省卫生厅提供的数字,截至今年5月17日,昆明市已有1223人办理医师多点执业,占昆明地区医师注册人数的5.32%。

针对“个体诊所”这一政策,有分析就认为,这对解决离职或退休医师的出路问题有积极影响。客观上,这也会使长期存在的“地下个体行医”合法化,既有利于增加合格,甚至是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化分布;也有助于监管,可以更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利益。

记者从昆明市卫生局获悉,该局近期会针对“批准个体诊所”的政策,形成初步意见推进这项工作。日前,记者前往昆明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再探小诊所现实情况。

现状

治疗:同样的“胃痛” 不一样的药

昆明王家桥一个小诊所,没有治疗室、处置室、配药室;看不到紫外线消毒灯、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基本的卫生消毒设备。“存在肯定是有它的合理性,方便嘛。”附近的居民说。

白色灯箱上的“诊所”两个红色大字,吸引眼球,10平方左右的房间弥漫着消毒水味,还掺杂着饭菜的气味。两张单人床摆放在房间两侧,被褥和床单明显泛黄。床头摆着一个自制的铁架,可以用来挂吊瓶。最里头是一张写字桌,摆放着数支温度计、钳子、手电筒等。桌子背后的柜子上摆放着各种药品,感冒药居多。墙上挂着一件白大褂,一支听诊器。

来了两三个病人,这里便显得拥挤不堪,而这家小诊所却号称“能治各种疑难杂症。”记者走进诊所,称“胃不舒服”。医生让记者掀起衣服来,用手按了两下,问“是不是这里疼?”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便转身到柜子旁取药。“你这个情况要少熬夜,按时吃饭。”医生说完,把“奥美拉唑”递到记者手里,还有两支消炎药。

记者到另一家正在营业的诊所,“我胃这几天不舒服,帮看看呗。”医生一番询问,认为是:“萎缩性胃炎,你平时应该伴随着有些痢疾肠炎,结肠炎。”然后告诉记者说:“天热,你要少饮酒。”记者拿到的是一种叫“爽速安胃疡安胶囊”的药,外加三盒“藿香正气胶囊”。

两家诊所,医生所说病情不太相同,貌似都很有道理。40分钟里,记者手上已买了7种不同的药品。

来这些诊所看病的,多数是周边的农民工,“收费便宜,挂个吊水外面医院收费要上百吧?”私人诊所的医生这样给自己打广告:“你来我这里,40元保证你很快就好。”

诊所选择开在城郊接合部,确实算不错的地方。流动人群多,且多数没有医保卡。患者为了节省费用,这些诊所又能提供基础、廉价的医疗服务,双方是各取所需。而生活在城市里的白领,则表示“绝不放心去那种地方看病。”昆明民营企业部门主管李先生说:“现在看病是不容易,但是绝对不能省这个钱。”哪怕买盒感冒药,李先生也要到正规药店或者社区医院。

人员:压力大、没保障 护士缺失严重

不是所有护理专业的学生,都能到大医院去工作,即使是社区医院,进去依旧困难不小,而私人诊所,也同样需要护士。记者调查发现,私人诊所护士流动量很大,缺失情况严重。打针、换药、量体温是他们的基本工作。

护士罗晓芬(化名)说,自己的工资能拿到1500元左右,“钱多少先不说,心理压力太大。”罗晓芬说她从事护士工作两年,多次见到护士被患者家属辱骂的情况。“去年10月,同事给一个小孩输液,两次扎针都没扎中,我前去帮忙,最后虽然扎中了,却出现回血现象。”孩子母亲见此情形,着急地骂起人来。

除了工作上的压力,诊所不提供住宿也是个问题。罗晓芬只能选择到相对便宜的城中村居住,可随着昆明城中村改造,相对便宜的住所也减少了,她和同学只有搬到城郊。“每个月工资除去房租、水电费、正常生活开支,只剩500多元。”

在大板桥开了近10年诊所的王医生对记者感叹:“想要找些像样的护士,难得很。”不少护士来干了几个月,刚刚熟悉起工作,人又要走了。“他们来这里上班,确实没法休息。”王医生说,诊所虽小,但是看病的人不少。两个护士要守在诊所,很难保证他们能休息好。

罗晓芬说很担心发生“医患纠纷”,她说自己只是在昆明打工,诊所保证不了她的安全。此外,她还担心这份工作没前途。“不想继续干下去了。”她说,自己最理想的是能去做药品销售。

用“松绑”解决医疗资源不足

条件是明确的,看上去确实让人放心。卫生部要求,对于符合条件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办理设置审批手续;医师退休关系所在的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限制或变相限制医师开办个体诊所。

这对于符合条件,退休后且精力充沛的医师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记者在调查中就发现,有名气的中医个人诊所,患者是排着队去的。“主要是看口碑,朋友介绍吃了这中药效果好。”6月20日,患者杨艳在一家中医诊所对记者说。

记者也体验了一回。这家中医馆的李医生先给记者号脉,左右手都分别3分钟左右,再看舌头,眼睛。诊断总共花了一刻钟,排队等待则花了半小时。对于卫生部的“通知”,李医生并不知道。“管他呢,来我这里看病的都是朋友介绍的。口碑,你知道吧。”李医生说。

“鼓励有资质人员办个体诊所,是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方便人民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的重要举措。”日前,一次卫生会议上云南省卫生厅官员如是说。看上去开办个人诊所的条件“松绑”了,但同时,“卫生行政部门还要加强对个体诊所的监督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省卫生厅官员说,对于个体诊所违法执业,损害患者利益,应依法严肃处理,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执业证书》。

昆明成为开办个体诊所的试点城市,据悉,近期昆明市卫生局会有初步意见推进这项工作。

曾经一段时间,针对个体诊所混乱的局面,昆明市卫生部门对一环、二环以内的诊所标准有所限制,只有优质诊所、全国连锁才能够进入。昆明市卫生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2700多个医疗机构,70%是门诊和诊所。以前的个人诊所达不到要求的,要逐步淘汰。不但在数量上,在监管和规范上都要通过试点来进行提高。

“这项工作一直在做。过去我们讲诊所,都加个‘黑’字,事实上不黑。”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说,多数诊所是通过卫生部门审批和准入,是依法行医的。鼓励具备资质的医务人员来开办诊所,就是为了解决目前的医疗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

声音

医生:“不当限制开诊所”的惩处还应细化

“卫生部此次在通知中特地强调,在参与试点的五市,主管单位和医院不得限制资质合格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从业10余年的张医生说,这表明该部门意识到促进合格个体诊所的创办,对推进医疗服务领域的有序合理竞争、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以及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有关方面将为之设置阻碍的可能性。

事实上,从医疗管理等领域的过往实践经验来看,对开办个体诊所的鼓励政策,以及对不当限制开办诊所的约束和惩处举措,均应细化,以避免地方有关方面利用政策法规的粗疏缺失,过当行使自由裁量权。张医生表示,希望主管部门适时调整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流程,便于适应大中小各种规模的医疗机构与个体诊所并存的监管环境。

不得不注意的是,“试点批准符合条件的医师设置个体诊所的申请”,看似是一次“松绑”的促进政策,但难免导致医师特别是已离职、退休的资深优秀医师,按照出价者高的原则,将个体诊所都开在发达城区甚至“富人区”,进一步加剧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有医生就此建议,应该出台引导医生到公共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地区、城乡接合区域、保障房社区开办诊所的扶持政策。

鼓励名老中医开诊所今年6月28日,卫生部发出《关于开展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试点工作的通知》。自7月1日起,昆明市成了试点之一,批准符合条件的医师设置个体诊所的申请。

进步有限?

“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的诸多条件中,第一条即为“申请者已离职或退休,身体健康”。对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这一条件表明目前医生的人事制度改革只是有限进步。

顾昕表示,尽管没有明文规定,现实中已有很多省市放开了离退休医师开办个体诊所,但也有些地方一直未放开,通知的出台表明此事将合法化。不过顾昕指出,即便鼓励医师开诊所的范围扩大到在职医师,由于当前医院各项人事制度改革还未破冰,效果也不会太理想,“这和多点执业在多地执行遇阻,道理是一样的。”

“无论鼓励医师多点执业,还是鼓励医师开诊所,要想获得成功,其前提都在于医生的身份要发生重大变革,他们将不再是国家干部,而成为自由职业者。”顾昕说,“当前的多点执业,离真正意义上的医生自由执业相去甚远,只不过是将原来的一个鸟笼变成两个或三个鸟笼。”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