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生活护理 > 孩子想要礼物了该怎么办

孩子想要礼物了该怎么办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9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礼物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种一股特别的诱惑力。成长过程中,孩子会跟父母要很多礼物。那么孩子想要礼物了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想要礼物了该怎么办

礼物难题,你遇到了吗?

期末考试结束,寒假马上开始,不少爸妈遇到了一个和孩子考试成绩一样让人纠结的问题:

孩子期末考得不错,想要个礼物,该不该给买?

买吧,有四个让人担心之处:

1、之前并没有说过考得好给买礼物,这样有求必应会不会惯坏孩子?

2、孩子得了礼物,以后会不会变得为了得到礼物才好好学习?

3、孩子将来会不会为了礼物跟爸妈讨价还价?

4、如果孩子要的礼物小贵,这次买给他,以后他会不会贪得无厌地要爸妈负担不起的东西?

不答应给买吧,后果也很明显:孩子会不高兴、会失望。

我家如何对待“孩子要礼物”

我家最近也在讨论礼物问题,是和小儿开心。

开心这个学期是初一第一学期,换了新学校,换了新老师,换了新同学,还增加了好几门新课程,作业也不少,他又是个很要强自律的娃,好多个晚上,都是自己做作业做到12点多,第二天一早迷迷糊糊爬起来上学。这一学期,过得着实不轻松。

临近期末,一边自己抓紧复习,一边早早地跟爸爸妈妈声明了:

等考完了,我得好好犒劳犒劳自己,我要睡好几天懒觉,要去K歌,要吃去吃个大餐,过几天我生日,要去买夏天看到的那个乐高大火箭。

(其实他从来没有K过歌,只是之前听说他小学同学有几个放假相约去K歌,觉得那可能是一个大考之后放松的好办法。)

这些要求,真心爸妈是毫不犹豫地全部答应,还附赠一大堆真诚无比的同情:

没问题没问题,这学期我小儿子可不容易,放假了咱们得好好嗨皮嗨皮。

大儿高一第一学期,也不轻松,不过倒没有提什么嗨皮嗨皮的要求,只是放假第一天就来找妈妈:“我电脑耳机坏了,得换个新的。”

真心妈妈让他自己去挑一个好一点的,不过不了解行情的妈妈看到价格还是小小惊了一下:“600块?现在耳机可真不便宜。”孩子倒也不坚持,马上找了个200多的,倒是让妈妈不好意思了,赶紧说:“用好几年的东西呢,咱还是买个好一点的。”

第二天,俩娃都满意地用上了新耳机。

十几年来,我家对给孩子买礼物、买东西的态度都是如此。小学时候,他们可以在每个生日、圣诞节、寒暑假开始,自选礼物,无论价格,只要孩子看中了,爸爸妈妈都会付钱买下。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担心:这得把孩子惯成啥样?

可以让读到这篇文章的爸爸妈妈们放心的是:

他们迄今为止,从未要过超过爸爸妈妈负担能力的东西,或者我们觉得过于昂贵的东西,那些礼物的价格,一直都微妙地保持在爸妈可以毫不心疼地付钱的程度。

而且,他们没有一个是物欲旺盛的孩子,没有要买苹果手机,没有要过价格超过600块的运动鞋,而且同时拥有的运动鞋从不超过2双,没有要求买过酷帅、超贵的新款耳机。——他们要求的东西,和很多孩子相比,其实非常少。

换句话说,他们享受眼前能得到的一切,但从不贪求更多。

“礼物”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然,这么说,我们也并不是鼓励爸爸妈妈们,无论孩子想要什么,都无条件地满足他,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背景不同,我不敢保证,每个想要礼物的孩子、每个提出买点什么东西的孩子,想要的都是父母能够轻松负担毫不心疼的东西。

毕竟,很多父母都偶尔看到过一些扎心的实例:

父母都是月入一两千块的清洁工,而孩子却要买可能得花掉父母半年积蓄的最新款IPHONE;

孩子为了送快递的父亲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痛骂父亲,甚至逼父亲下跪道歉。

这篇文章,我最想讨论的是:当孩子想要礼物的时候,他想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孩子提出想要个礼物时,无论是什么原因,都有三个心理需求,比那件礼物本身,更重要。

第一,孩子想要确认,他被无条件地宠爱着。

被父母充分爱着的孩子,才是心满意足的孩子。孩子获得想要的礼物的过程,其实也是他再次确认他被无条件宠爱的过程;他的要求被满足,他会更加心满意足;而心满意足的孩子,我们认为,未来才会有更愉悦的人生。

所以,我们乐于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宠爱,愿意让孩子明白,父母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他的需求,因为让他开心、让他过得好,是父母的责任。

如果父母能确认这一点,孩子就会知道,他是被爱着的,他值得被爱,他值得有人一点都不心疼地送他礼物,值得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认为,这种认知,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

那些为了一点物欲的满足就肯付出不相称的代价去换取的年轻人,与其说他们是因为物质欲望难于满足,倒不如说,他们缺的是爱,缺的是被重视的感受,缺的是自我价值感。

这是我们多年来坚持满足孩子对礼物的要求和买东西的要求的第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我们的这种坚持,还获得一个特别棒的额外收获,入我们在第二本育儿书《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中所说,心满意足的孩子,和父母的合作程度会特别高。

第二,孩子想要自己的辛苦、努力、不容易,都被看到。

当孩子为自己做了一件特别好的事、获得特别好的成绩向父母要求一个礼物时,他还有另外一个心理需求,就是想要自己的辛苦、努力、不容易,都被父母看到。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有好表现、好成绩,但却常常忘了,这世界上的好成绩,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一分一分的努力换来的。父母一句“好好考,别马虎”换不来孩子的100分,那些好分数,都是孩子在整个学期里认真听讲、踏实做作业、花功夫做自己感到困难的题目、自己消化考得不好的沮丧并暗自下决心继续努力,一点一点积攒出来的。

孩子会为自己的好成绩开心,也知道,获得好成绩并没那么容易。所以,他也希望自己的这些付出,爸爸妈妈都能看到,都能理解,而且都能认同。

第三,他想要自己的成就被肯定。

除了辛苦被看到,为了好成绩要礼物的孩子,还有一个心理需求,就是想要自己的成就被肯定。

被父母表扬,当然也是一种肯定,但如果表扬附带了额外的奖励,这种肯定,份量更重,更让人开心。

成人世界中的奖杯、奖状、奖金、升职、加薪,其实都是肯定成就的方式,无疑,它们哪一个都比获得boss的口头表扬更令人愉悦。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更愉快地接受孩子用礼物奖励好成绩的需求。

我们家学期结束给孩子买礼物,或者带孩子吃大餐,其实不太和孩子考试成绩相关,其中“慰劳”孩子一学期辛苦的因素,远远多过奖励的有因素。

但有时,孩子也会自己提出,如果考试成绩特别棒,可不可以把常规的礼物升级成一个更大更棒的礼物,我们通常也会愉悦地答应,而且答应了,就一定会兑现。

一些父母会担心,孩子得了礼物,以后会不会变得为了得到礼物才好好学习?孩子将来会不会为了礼物跟爸妈讨价还价?我特别跟小儿开心讨论了这件事,他的回答很肯定:

“不会,因为获得好成绩,会让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很有优越感啊!”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已经形成了这种基于成就感的内在驱动力,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有奖励才干活”的行为模式,我个人并不建议父母在礼物问题上有求必应——这时,父母应该做的,是设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而不是依赖外部奖励去刺激孩子的积极性。

被充分满足的孩子,
会不会变得贪得无厌?

很多父母担心,如果孩子被充分满足,他会变得贪得无厌。

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防范孩子。

更可能的是,因为从小被宠爱、被看到、被肯定,他会变成一个懂得爱别人的人,懂得宠爱家人、看到他们的付出、肯定他们的成就,等到有一天,也会为他全新全意爱着的人,毫不犹豫地去买上一件那个人想要、他又能负担的礼物,无论那是他的父母、爱人,还是孩子。

咱们可以做一个假设。比如你和爱人非常恩爱,你每年都会得到一个生日礼物,是一件几千块的首饰,你会不会过几年之后就觉得特别不满足,想要一个十几克拉的大钻呢?我想,只要是正常的、对生活满意的女性,都压根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既然自己不会这么想,为什么一定要认为孩子会和你截然不同,从小时候起,就要防着他有一天变得贪得无厌呢?

当然,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也会有一个概念:什么东西是自己负担能力范围之内的,什么东西是自己负担不了的,负担能力之内的东西,愉悦地享受,负担能力之外的东西,不去向往。

其实孩子也会有这样的概念,而这些概念,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传递给孩子。

比如我们自己。我们不会确切地跟孩子谈论爸妈妈妈的收入如何,但会明确地让孩子知道,以咱们家的经济状况,每年穿几双几百块的运动鞋是没问题的,但穿几千块的运动鞋,或者囤上十几双不同款式的鞋子,那就是过度消费了;冬天买一件好一点的羽绒服是没有问题的,但在衣服没变小、没穿坏时,只为款式没那么新了就去换一件,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家庭财务需要合理地规划。

当然,同时,我们也会在日常支出中,留出一个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部分,用来满足孩子礼物的要求和偶尔买一些他想要的非生活必需品的要求,并且不会让这部分支出影响到其他生活安排。

其实我想,如果不是收入应对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每个家庭,都能规划出这份并不需要很大的弹性支出。甚至不客气地说,如果大人每个月能有几百块买衣服或者化妆品,满足孩子的礼物要求,对爸爸妈妈来说,就没有经济上的困难。

那么,那些明明父母月收入2000块,非要向父母要七八千块IPHONE的孩子的行为,又该如何解释呢?

我想,原因恐怕在于,他们的父母,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传递适度消费的观念给孩子,同时也没有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价值,不需要用拥有昂贵的物质来证明,而是通过某种并不适当的方式,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给孩子,让孩子从小对家庭负担不了的东西充满了渴望,或者希望藉由什么东西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这不是生活的悲哀,而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