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后 > 产后保健 > 妇产科医生告诉你:什么是产褥期抑郁症?

妇产科医生告诉你:什么是产褥期抑郁症?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1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什么是产褥期抑郁症?产褥期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症状,表现为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或嗜睡状态。发病率,国内资料极少,国外报道发生率


妇产科医生告诉你:什么是产褥期抑郁症?

发生产褥抑郁症的原因有哪些?产后抑郁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生物学因素以外,还有社会、心理学等因素。(1)产褥抑郁症的有关心理方面因素: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严守纪律、和内向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2)妊娠期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孕期发生失业、生病、先兆流产、胎宝宝异常等负性生活事件越多,患忧郁的可能性越大。另外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3)分娩期的影响因素:我国的初产妇较多,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过分担心分娩过程的疼痛,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的心理。从而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机体变化,使子宫收缩乏力,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导致难产,出血增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使产后抑郁症状的危险性增加。(4)产褥抑郁生物方面的因素: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泌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研究显示,孕激素下降幅度与抑郁量表得分呈正相关,即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的可能性越大。也有研究显示,产后抑郁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减少有明显关系,与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忧郁的产妇血清中游离的三碘甲状腺素(FT3)比正常的低。(5)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产褥期抑郁症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中,制定了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在产后2周内出现下列5条或5条以上的症状,必须具备前两条:(1)情绪抑郁。(2)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3)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4)失眠或睡眠过度。(5)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6)疲劳或乏力。(7)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8)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溃散。(9)反复出现死亡想法。
妇产科医生告诉你:什么是产褥期抑郁症? 第2张

什么是产后沮丧?产后沮丧属于产后的一种精神疾患。大部份的产妇或多或少都有这种 “产后沮丧”的现象,它的发生率是26%~85%,不过症状很轻,只是一种轻度的情绪疾患,是最常见的产后心理调适问题。病人常会有一种失落、哭泣、空虚的惑觉,接着会产生激动、失眠、焦虑、疲倦、头痛、胃口减退的心理与生理症状。这种状况一般发生在产后第三天到第一周,多半是因为产后休息不够,疲劳没有消除所引起;治疗上仅需要心理上的支持与适当病情解说,因此给予产妇情绪发泄的机会、情绪支持与保证是很重要的。

妇产科医生告诉你:什么是产褥期抑郁症? 第3张
什么是产后精神病?一般发生在生产后的第一个月,患者容易失眠、自我感丧失、妄想婴儿死亡或是表现出妄想幻觉,明显的联想松弛,语无伦次,紧张性或混乱性行为,同时亦可能合并躁症或忧郁症的发生,出现精神分裂方面的症状。如果没有经过妥善的治疗,下次生产时复发率高达13~30%,且常发生在产后的第三至十四天,也就是两周内,最明显的症状是对周遭环境以及自己产生不真实感;值得注意的是,90%的人以呈现情感性疾患的症状为主,5%的人会自杀,而4%的人会杀死自己的婴儿。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个人过去精神病史、怀孕期间的忧郁情绪、生活压力,以及配偶的支持,包括产前、产后的情绪与物质上的支持,都有密切的相关。家人一定要尽力协助产妇排除环境中不利或不安的因素,解决情绪障碍,使产妇安然接受母亲的新角色。如果因此使用抗抑郁症药剂的话,应注意是否可以哺乳。产褥期抑郁症怎么治疗?产褥期抑郁症通常需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以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如婚姻关系不良、想生男孩却生女孩、既往有精神障碍史等)。对产褥妇女多加关心和照顾,尽量协调好家庭中的各种关系,指导其养成良好睡眠习惯。药物治疗则是应用抗抑郁症药,主要是选择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这类药物优点为不进入乳汁,故可用于产褥期抑郁症。

妇产科医生告诉你:什么是产褥期抑郁症? 第4张

产后饮食
产后保健
产后恢复
产后疾病
产后避孕
产后哺乳
产后食谱
哺乳期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