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怀孕 > 孕妇保健 > 孕晚期预防早产的治疗

孕晚期预防早产的治疗

来源:育教家    阅读: 9.2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早产,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早产对于孕妈和宝宝都是很危险的。下面就来大家说说孕晚期预防早产的治疗。一起来看看吧。

早产,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早产对于孕妈和宝宝都是很危险的。下面就来大家说说孕晚期预防早产的治疗。一起来看看吧。

孕晚期预防早产的治疗


准妈妈们都想要生出健康的宝宝。那么,在孕期就应该尽量避免早产,因为早产往往会对新生儿带来伤害,甚至并发严重并发症。什么是早产?早产的原因有哪些?是否可以预防早产呢?

早产是什么?

在我国,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日)间分娩者。不同国家、地区的时间界限不尽相同。我国的早产发生率约为5%~15%。

哪些原因可导致早产呢?

早产按原因可分为三类:自发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1)自发性早产——

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了早产的45%。有以下因素的妈妈孕期要额外当心自发性早产:早产史;产妇的妊娠间隔<18个月或者>5年;早孕期有先兆流产;宫内感染细菌性阴道病;牙周病;吸烟、酗酒;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孕期高强度劳动等。

2)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

此类早产主要是指孕37周前发生胎膜早破,在未足37周前即已分娩的一种类型, 其大约在全部早产患者中占比30%。导致此类早产的病因主要有:胎膜早破;产妇营养不良;有吸烟史;产妇的宫颈功能不全;存在纵隔子宫和单/双角子宫等子宫畸形症状;存在宫内感染或者细菌型阴道病;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等。

3)治疗性早产——

由于妈妈或者胎儿的情况不允许继续妊娠,在未足37周时采取引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即为治疗性早产。需要终止妊娠的常见指征有:子痫前期;有胎儿窘迫亦或是胎儿的生长受限;产妇体内的羊水过少 (多);胎盘早剥;具有前置胎盘出血或不明原因的出血症状;血型不合性溶血以及胎儿先天缺陷。

早产有什么迹象吗?

1)分泌物异常——

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孕妇分泌物明显增加,但多属透明黏液的正常状态。如果分泌物异于平日,如持续流出清澈如水的分泌物(可能是早期破水)、分泌量增加、颜色变深、有明显出血(严重者可能是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的状况等,则不排除有早产的可能性,建议尽快就医检查。

2)宫缩规律——

怀孕期间,偶尔可能会感觉腹部紧紧的,但休息后即恢复正常,属于偶发性子宫收缩。然而,若宫缩是持续性的,且每5~10分钟1次,平躺休息也无法减缓,就必须尽快就医,以诊断是否有早产倾向,并确定须进行安胎等措施。

有以上高危因素的妈妈孕期产检时一定要向医生具体说明;如果在孕期出现了早产迹象,及时就医是最佳的选择。

早产症状出现后该怎么办?

1)当然是及时就医——

医生有一定的手段可以缓解早产的症状,千万不要“心太大”,忽视了早产的先兆,从而错失了治疗早产的时机。

2)卧床休息——

适当的休息有利于早产症状的缓解,但是绝对卧床并不能降低早产的发生。

3)抑制宫缩——

对于先兆早产的孕妇,通过适当抑制宫缩能够明显延长孕周;而对于早产临产孕妇,抑制宫缩虽不能逆转早产,但也可延长孕周3~7天,为促胎肺成熟治疗争取时间。目前治疗早产抑制宫缩的药物主要有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拉贝洛尔、安宝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等)、催产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等。

4)控制感染——

逆行性宫内隐性感染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原因。细菌感染会使宫颈基质细胞释放结缔组织酶而致宫颈软化,并增加子宫肌磷酸肌醇的产生而诱发宫缩,促使早产发生。感染也是导致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早产常与胎膜早破并存, 胎膜早破常使早产成为不可避免。因此控制感染, 终止由感染引起的蜕膜激活的最初环节, 可避免早产的发生。

5)促胎肺成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严重的并发症, 是围产儿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加速胎儿肺成熟, 明显降低NRDS以及新生儿脑室周出血和坏死性结肠炎的发生率。孕周<34周,1周内可能分娩的孕妇应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

6)保护胎儿中枢神经系统——

孕32周前的早产应常规应用硫酸镁作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保护剂。硫酸镁不但能降低早产儿的脑瘫风险,而且能减轻妊娠 32 周早产儿的脑瘫严重程度。

7)终止早产——

当宫缩进行性增强或是存在无法控制的宫内感染,终止妊娠是唯一的选择。

8)分娩期处理——

当分娩不可避免时,应当停用镇静剂与宫缩抑制剂。产前应用止血剂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如果早产儿胎位异常可考虑剖宫产。

俗话说防大于治,积极的预防早产是改善妊娠结局的重要措施之一。下一期,我们将详细探讨早产的预防和早产对胎儿/新生儿的危害。

孕妇饮食
孕妇保健
胎教常识
流产胎停
胎儿发育
孕妇疾病
孕期食谱
孕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