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0-1岁 > 婴儿健康 > 给孩子留一片独立成长的天空

给孩子留一片独立成长的天空

来源:育教家    阅读: 1.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天生是属于自由的,他们更喜欢无拘无束地玩耍、学习和生活。我们何不站在一边,让他们学着自己体验生活,慢慢发现世界呢?当孩子需要我们站出来时,再用经验和关爱为他们指点带路,那时孩子会更加容易接受家长的帮助,也更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案例一:

给孩子留一片独立成长的天空

最近姐姐老向我抱怨说,5岁的小外甥炎炎越来越不听话了,总是莫名其妙地冲她发火,令她头疼不已。我有些奇怪,炎炎一向听话乖巧,经常得到幼儿园奖励的小红花,怎么忽然“反叛”起来了呢?

于是我找时间专门到姐姐家作客,顺便和炎炎联络一下感情。正巧炎炎刚从幼儿园回来,还没来得及和我打招呼,姐姐就打发他赶紧吃饭、洗澡。吃饭时,她不断询问炎炎今天做了哪些事情、有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其他小朋友们相处得怎么样……开始炎炎还简略回答,后来就只顾着吃饭,不大搭理了。饭后休息了一会儿,炎炎准备去洗澡,姐姐追着他进入洗手间问:“水热不热”、“这样会不会又冷了”……终于,炎炎嚷了一句:“烦死了!”转身跑回自己房间去了,剩下姐姐手足无措地独自站在那里,一脸无奈。

案例二:

无独有偶,我的一位朋友也经历着同样的无可奈何。他的儿子今年7岁,在班上被选为班长,那是他的骄傲。可是,最近朋友发现儿子越来越不喜欢和他交流了,回家后就紧紧关着自己小房间的门,除了和妈妈还有些话说以外,在家里不怎么吭声。朋友特地去学校问儿子的老师,回答却说孩子没什么问题,在学校活泼机灵、聪明开朗。朋友不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儿子在校和在家两个样呢?

经过我的一番探询后,发现他也犯了我姐姐一样的错误,平时在家抓紧一切机会教育儿子,告诉他各种社会上的道理:如何让老师更喜欢自己、如何和同学交往等等。不想年幼的儿子却对此造成了反感,觉得和爸爸说话严肃无趣,感情也日益冷漠。

问 诊

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叫做关怀强迫症。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关怀孩子是家长爱和职责的体现,怎么就和“强迫症”扯上关系了呢?的确,父母关心孩子天经地义,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一旦超越,结果会适得其反。亲子关系也不例外,如果父母不问方式或一味给予,强迫孩子接受关怀,使孩子依赖于自己的关怀,就变成了一种不健康的、使亲子关系变得脆弱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了。

分 析

对孩子过度关怀是家长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绝大部分家庭里,孩子是全家的中心,什么事情都首先想到孩子,生活也围着孩子在转,一旦孩子有个什么磕碰或哭闹,就紧张得不得了。

其实,每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这些关怀都有一个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开心、快乐、生活幸福。所以个别家长就会盲目为孩子思前顾后,时刻担心他会吃亏,为他屏蔽所有痛苦和挫折,甚至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痛苦、挫折都作为间接经验,让孩子去学习和借鉴。但家长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孩子没经受过任何痛苦、挫折,他的挫折承受力就无法变强,只有亲自经历并跨越了困难,才能体验、成长。

不仅如此,大多数家长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在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和完善的物质条件下,孩子就会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可结果却往往与家长的心愿背道而驰:孩子并没有更加快乐,相反地,还和家长有了若隐若现的隔阂。这时家长就需要自我审度和反省,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总是在他们耳边说教,并不会真正引起他们的重视,反而可能增加厌烦和逃避的心理。

建 议

关爱孩子是必须的,但不能放任自己的感情,以关爱的名义过度介入孩子的生活细节。孩子独立学习或玩耍时,不要从旁干涉,指手划脚;在孩子不接受自己关爱或反感时,要及时察觉,纠正做法,不能一味从孩子身上找问题,更不能在孩子表示反抗后发脾气,强迫接受自己的关怀。

平时不妨多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使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也能让家长从各种细节中发现孩子真实的想法,在孩子的成长中始终做个像朋友般贴心的父母。

孩子天生是属于自由的,他们更喜欢无拘无束地玩耍、学习和生活。我们何不站在一边,让他们学着自己体验生活,慢慢发现世界呢?当孩子需要我们站出来时,再用经验和关爱为他们指点带路,那时孩子会更加容易接受家长的帮助,也更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