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养食谱 > 奶粉知识 > 肉毒杆菌不仅藏在奶粉中字号

肉毒杆菌不仅藏在奶粉中字号

来源:育教家    阅读: 6.3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最近,新西兰恒天然乳粉检出肉毒杆菌,紧急召回2012年5月生产的所有可能污染产品。受其影响,多个品牌的产品将加入召回之列。

肉毒杆菌不仅藏在奶粉中字号

肉毒杆菌的全名叫肉毒梭状杆菌(也叫肉毒梭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它会随着空气中漂浮的灰尘、小液滴飘散到四面八方,也会进入到食品,如奶粉中。

肉毒杆菌本身其实没有毒性,但其中有的肉毒杆菌能在厌氧环境下(比如肠道、密闭发酵食品)产生肉毒毒素。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自制发酵肉制品导致的肉毒中毒,甚至死亡。

肉毒毒素真正被大众了解,是因为一些明星注射肉毒来除皱。虽然这个毒素的毒性比较大,一点点就能毒死人,但它本身对热不稳定,煮开几分钟就破坏掉了,真正难解决的问题是它的芽孢。

肉毒杆菌芽孢抗热性很强,但是有芽孢不意味着有毒,芽孢还没开始生长就不产生肉毒毒素,因此,通常认为对人是无害的。但是在儿童体内,由于肠道菌群的缺乏,肉毒杆菌的芽孢在儿童的肠道弱碱厌氧环境中是能够产毒的,也就是说即便将食物中的肉毒素破坏掉,对儿童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是不能给小于1岁的孩子吃的。在食品加工中,常添加适量的亚硝酸盐来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除了添加亚硝酸盐外,美国FDA提示的方法包括加酸剂(肉毒杆菌在pH 值低于4.5时生长会被抑制)、减少水分含量、加盐、加亚硝酸盐等,或者集中同时使用。

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因饮食习惯、膳食组成和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有差别。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大多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瓣酱、豆酱、豆豉、臭豆腐等,有少数发生于各种不新鲜的肉、蛋、鱼类食品中;日本以鱼制品引起中毒者较多;美国以家庭自制罐头、肉和乳制品引起中毒者为多,欧洲多见于腊肠、火腿和保藏的肉类。

肉毒中毒是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毒素可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导致肌肉麻痹,重症者亦可影响颅神经。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会死亡。

沙门氏菌:多在动物性食品中出现。它是导致我国食物中毒的主要元凶之一,通常寄居在人或动物肠道内。它主要污染动物性食品,包括禽畜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如果没有彻底加热,则可能感染。美国曾多次出现大规模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包括鸡蛋等,前不久四川眉山一所学校几百名学生食物中毒也是因为它。

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乳类、肉类和剩饭等。人和动物是主要携带者,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大,比如前两年曾出现速冻水饺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事件,其原因在于原料肉在切割加工过程中染菌或操作人员带菌。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海产品。它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如今,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沿海地区已排在第一位,内陆地区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也呈上升趋势。

大肠杆菌:常在肉类、乳品、生蔬菜、海鲜等食物中出现。大肠菌群不一定都会致病,但其家族中也有一些“危险分子”,比如导致日本“雪印”乳品倒闭的大肠杆菌O157:H7,导致德国数十人死亡的大肠杆菌O104:H4。

以上致病菌一般都会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可能致命。要想远离它们的伤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比如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要分开使用,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等;在接触生禽、生肉、生鱼后,要再次洗手,方可接触其他食品;食物要烧熟煮透,特别是肉类、乳制品等易被致病菌污染的食品;做熟的食品应尽快吃掉,夏秋季节在常温下存放不应超过4小时;食品应贮存在60℃以上或4℃以下,在冰箱内存放的饭菜必须回锅充分加热。

孕前饮食禁忌
饮食常识
美食文化
饮食调理
中医养生
美食资讯
奶粉知识
四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