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父母冷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父母冷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来源:育教家    阅读: 3.0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妈妈的这种行为是冷暴力,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许多妈妈却一直在做。再次来到客厅,妈妈已经不见了,什么也没有说,跑去旁边开始安静地玩积木。

父母冷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为了避免孩子哭闹,不是利用恐吓的办法,就是利用隔离的办法。大多只顾眼前效果,而不注重长期效果。这样做其实会对孩子的心理形成一些负面的伤害。

1、会让孩子变得胆小。

恐吓只会加深孩子对外界的恐惧与防备,父母如果经常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孩子的大脑就会受到不良刺激,这种刺激会在大脑中顽固留存,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心理学上有一种关于恐惧心理的说法:“恐惧大多数时候都是条件反射的结果,而条件反射是两种全然不同的事情长期在一起出现,以至于当其中一种出现的时候,人们会不可避免地瞬间联想到另外一件。”

比如,有的妈妈会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吓唬孩子如果再哭,晚上睡着了,会被老鼠咬鼻子,孩子的哭声是止住了,但孩子可能一生都会惧怕老鼠。

文章开头提到的场景中,如果妈妈总是把她的离开与可怕的张老师,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时间久了欢欢就会变得很胆小。妈妈要离开他,已经让他的内心充满焦虑了,如果再加上恐吓,孩子的内心便更加苦不堪言。欢欢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惧怕所谓的张老师,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关于恐惧的记忆很可能会一直保留到欢欢成年。

2、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生命早期,对母亲有一种天然的依恋,这个从他出生起就一直照顾他、陪伴他的妈妈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妈妈的离开,哪怕是很短暂的离开,都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焦虑与恐惧。

如果妈妈悄悄地离开孩子,会让孩子对这个世界产生不信任感,孩子会觉得,那么爱我、那么疼我,我那么依恋的一个人,都可以悄无声息地离开我,我还能信任谁呢?从此,孩子就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怀疑与胆怯,把自己的内心包裹、掩藏起来,用怯生生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3、会让孩子变得不自信。

妈妈偷偷地离开孩子,对于妈妈来说,只是为了避免孩子哭闹,但孩子不会这样认为,孩子会觉得,“我是不重要的”,“我是不被爱的”,“我是不配拥有的”……

幼小孩子的思考力是非常有限的,他会觉得,别的事情对于妈妈来说比他更重要,妈妈可以为了别的事情而离开他,根本不在乎他的感受。

如果妈妈经常这样做,孩子就会慢慢变得不敢表达自己想说的,不敢争取自己想要的,不敢尝试自己想做的。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配,或者就算去争取,也不可能得到,变得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

父母在离开孩子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呢?

1、提前预演,巧用游戏的力量。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吉诺特教授曾经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阐述了关于孩子焦虑的一些来源,其中有一点就是因为担心被抛弃而产生的焦虑。

吉诺特教授不建议父母偷偷地离开,然后把事情留给亲戚或者保姆解释,这样做只让孩子焦急、烦躁。父母可以通过准备工作让孩子安心,减轻分离带给孩子的压力。

书中的一位妈妈在因病不得已要长期离开孩子之前,预演了很多次关于分离和团圆的场面,慢慢地孩子就会正确理解分离、等待、再次团圆的含义,而不会在父母离开时感到过分焦虑。

2、尊重孩子,同孩子正面沟通。

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感受,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不想让妈妈离开,但是,妈妈有很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出门去!”父母的理解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孩子的一部分焦虑。

然后,明确地告诉孩子要去哪里、做什么、去多久,什么时候回来,给孩子一个清晰的时间、空间概念,让孩子内心安定,同时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与信任。最后,孩子一般都会同意。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因为别的原因没有办法按时回家,也一定要记得给孩子打个电话说明原因,不然,孩子会对父母感到失望,觉得父母说话不算话,是不在乎他的。

3、借用外力,让其他家庭成员提供帮助。

有许多家庭可能会跟爷爷奶奶、其他亲戚或者保姆生活在一起,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他们沟通,让他们也学会一些育儿知识,这样,在父母离开的时候,其他人就能更加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善待孩子,耐心地陪伴孩子等待父母的归来。

4、拓展空间,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

父母要经常带着孩子去户外活动,帮助拓展孩子的活动场所和眼界,让孩子看到除了家之外的这个广阔世界,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做各种不同的事情,同时,给孩子讲一讲,爸爸妈妈离开他就是出门做某件事,增强孩子对一些事情的现实体验与理解,让孩子的思维更加立体、宽阔,也让孩子明白,父母除了照顾他,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需要做。如此,当父母下次离开的时候,孩子就会有一种比较客观而理性的接纳。

在生命早期,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而父母就是画家,父母在这张纸上画什么,就会呈现什么画面,所以说父母的育儿水准影响着孩子生命的高度。而孩子的心理成长永远都应该被放在第一位,任何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都是对生命的亵渎,为人父母的一定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用心呵护孩子成长的每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