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早期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家长要警惕了!

早期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家长要警惕了!

来源:育教家    阅读: 1.6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孩子进行早教该怎么做?孩子的早教时间是早点好,还是晚点呢?下面小编要分享的是这些早教误区,作为家长要警惕了。

随着关键期等观念的传播与早期教育意义的推广,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

但是受竞争日益激烈化、低龄化的影响,家长对幼儿园的期待越来越高,急于求成和浮躁的社会风气使得家长恨不得孩子早早就能把大学的内容都学完——忘了他们还是个孩子。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这样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进入了一些误区。

一、只重视喂养而轻视教养

即便是重视喂养也只是给孩子“海吃胡塞”,不考虑进食方式、时间、地点、种族特点和营养结构。

最可怕的是忽视了孩子的教养,教养是指一个人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教养决定了一个孩子将来的品位、生活质量、精神状态和生活的社会阶层。

如果我们只重视喂养而轻视教养,会害了孩子。

教养是孩子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也是一个孩子的品性与涵养。

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因为关怀,我们才能注意并准确地把握交往尺度,给别人留下了必要的私人空间;我们才会克服种种不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注意处处使用礼貌用语,努力营造文雅平和的氛围。

早期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家长要警惕了!

有教养的人:

l 有爱心、诚待世,尊重他人、关心公益;

l 有分寸、能宽容,善解人意、坚韧勇敢;

l 有品位、重细节,温文尔雅、谦逊体贴;

l 有德行、真君子,正派真诚、心胸宽阔;

l 有智慧、讲科学,服从真理、光明磊落。

二、只重视认知而轻视运动

很多儿童智力量表都把运动能力作为评估孩子智力的重要指标,很多认知学习的能力都是从运动协调能力迁移过来的。

可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常常忘记了“生命在于运动”这一点,总是被一些认知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急功近利的把关注点放在孩子送到早教机构能学什么。

由于忽视了运动,最终导致孩子在幼儿园(或者上学)之后出现一些空间定向、身体意象方面的问题:

在应用精细肌肉书写时不能灵活调控,仿画图形时出现障碍,以及不能灵活调节眼球周围的肌肉,最终导致读书的过程当中破词破句、丢词填词、跳行串行等等阅读障碍。

也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动作笨拙,经常会出现一些不随意的动作,或者是缺乏肌肉记忆、位置感等等。

三、只重视能力而轻视习惯

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良好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住。

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否则孩子不良习惯积累越多,越不容易建立良好的习惯,因为任何习惯都是比较牢固的暂时神经联系,要想改变它,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花费很大的气力。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行为期待着您的奖励、不良的言行需要您的矫正与约束、错误的行为表现需要您给予必要的惩罚、身边的各种现象需要您给他评判。

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需要家长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培育。

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因为孩子的学习习惯,是从众多的生活习惯中迁移而来。

如果生活习惯出了问题,孩子能力再强也不行。

孩子最糟糕的八个习惯:

l 看电视没节制

l 爱玩电子游戏

l 做事磨磨蹭蹭

l 说话含糊吞吐

l 父母喊他不动

l 玩完玩具不收

l 公共场合声大

l 邋遢不爱干净

四、只重视规范而轻视道德

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而道德更多自愿地认同社会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去践行,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规范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良好的自主行动、自觉执行。

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有些孩子的道德底线会被随意地突破,这类孩子往往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能慎独。

他们其实明白道理,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他们的道德只听留在认知层面,无法转化成行为。

其根本在于幼儿时期家长对孩子过于骄纵惯养,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习惯。

孩子会因此变得自私自利,想不到别人,任何时候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道德。

五、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

我们是在每一天的过程中生活,每一天都不幸福就等于整个生命都不幸福。所以尽管我们注重事情的结果,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更充实。

有些事情,别人可以替你做,但无法替你感受,缺少了这一段心路历程,你即使再成功,精神的田地里依然是一片荒芜。

成功的快乐、收获的满足,不在奋斗的终点,而在拼搏的过程。该孩子走的路,要让他自己去走,家长无法替代。

比如家长给孩子喂饭,只管他吃饱没有,全然不顾他在吃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特别是有人边拔开孩子抢筷子的小手,边往孩子口里填食物,更是扼杀了孩子学习吃饭的欲望和过程,让孩子成为一个“饭袋”而已!

肚子饱了,却不会吃饭,这多么糟糕!

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学会了什么,而忽视孩子在学的过程当中是否快乐,忽视了孩子体验过程的引导,导致好多孩子打小就厌学。

其实人生的快乐在于过程,每一天都是快乐的,生命才会有质量。

六、只重视成材而轻视成人

现如今,知识以移动信息的方式存在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何时何地通过不同媒介,都可以源源不断地去获得。

十多年前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就挑战计算机深蓝,结果败北,2016年围棋九段李世石与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之间的五番棋比赛。

比赛采用中国围棋规则,最终结果是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以总比分4比1战胜人类代表李世石。

这些告诉我们,未来好多事情可以交给机器去做,不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得去挑战机器,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如何操作机器的人!

因此,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在学校里学会多少知识,而是能否跟着家长和老师学习做人的道理,懂得真诚、善良、勤奋、谦逊、正直、整洁、仗义、秩序、节俭、有度、认真、 果敢、冷静、礼貌、仁慈、博爱、守信、自强不息、坚韧不拔。

如果孩子做到了这些,哪怕他的学业成绩不好,家长和老师都不必为他的未来而担心,因为他已经具备了在社会上做人最重要的一些品质,他将来的生活一定会很充实,甚至大有作为。

“才”的不足完全可以由“德”来弥补,缺少“德”的孩子爬得越高,只会摔得越惨。

七、只重视物质给予而轻视精神抚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精神抚慰比物质更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留下了很多战争孤儿,政府为此建立了大量的孤儿院。

有些孤儿院建立在风景优美的游览区旁,有些孤儿院建在城市的闹市区中,每个孤儿院的配给都是统一的。

可是最后发现在建在风景优美的、相对比较偏僻的孤儿院中孩子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建在城市闹市区的孤儿院。

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发现,建在闹市区的孤儿院,会有很多的志愿者前去帮忙,他们和院里的工作人员一起拥抱、亲吻和照顾这些孤儿。而地处于偏僻的风景区的孤儿院里,很少有志愿者前往。

于是,人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肌肤饥渴症,就是说每个人的皮肤都是希望别人去抚触的。一个人的肌肤对抚触的渴望和嘴巴需要吃东西,身体需要能量的本质及重要性是一样的。

这个理论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了验证。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猕猴的实验:

一个是胸前供有奶水装置的钢妈妈,24小时都有热奶;另一个是柔软的绒布妈妈。心理学家觉得小猴应该去找钢妈妈。

于是把钢妈妈摆在很重要的位置而把绒布妈妈扔在角落,可是最后的结果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小猕猴除非饿得迫不得已,一般情况下都跟绒布妈妈待在一起。

等这些小猕猴长大后,把它们放回猴群当中,发现没有一个从实验室里出来的小猕猴能够合群,到了发情的时候,它们拒绝交配。

就算小猕猴通过人工受孕,产下幼崽,孩子也会被它们掐死,或者当玩具一样玩死。

猕猴和人类基因的相似度为97.5%,这个试验告诉我们,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生长不可或缺的东西。

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屋里、给他买一些电子玩具或者把他交给电视,其实孩子更渴望的是来自于父母对他的精神抚慰。

八、只重视智力开发而轻视情商培养

情商是一个与人交往的能力,高情商的人容易得到人们信服。

我们的社会存在一个现象:高智商的人都在给高情商的人打工。

很多老板的智商不是很高,但他有很高的情商,他能够笼络一批高智商的人来为他创造更多的财富,帮他经营着庞大的企业。

情绪智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

l 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它是情绪智商的核心,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l 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

l 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l 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l 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九、只重视智力开发而轻视涵养智慧

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它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一个孩子聪明与否和爸爸妈妈的遗传密切相关。

但智慧是源于智力、高于智力的存在,和遗传没有关系。

智慧是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路、分析问题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与智力不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与“形而上谓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是“形而下谓之器”。

智慧使我们做出导致成功的决策。

一个人高智商未必有大智慧,因为智慧是完全后天习得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高智商的人犯低级错误的例子。

我读过一个令人惊讶的真实故事,九十年代末期,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女研究生坐火车回老家途中,被两个文盲的农民拐卖到山西朔州,在大山里生下两个孩子之后才逃出来,这就是典型的高智商没智慧。

l 智者以环境为中心看问题:重框架,看主体,看长远;

l 智慧在战略、在理念、在宏观;

l 智慧是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纵横披靡,无往不利;

l 智慧是以柔克刚,仰观满天星斗,俯瞰人间烟火;

l 智者山水不露,稳重大方,拙中藏巧、大智若愚,运筹帷幄,高屋建瓴;

l 有种水滴石穿的坚韧,有种坐山观虎斗的气概,有种任你有千变万化,我早已将你看穿的沉稳;

l 智慧的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高山挺拔,草木景仰,大海辽阔,江河来归;

十、只重视知识技能而轻视社会适应

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以至于孩子走上社会之后,有知识无智慧、有成绩无常识、有欲望无节制、有目标无理想、有个性无合作、有心动无行动、唯权利弃义务、认契约丢道义、重效率轻公平、有灵活无原则,没法适应社会,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希望上面提到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家长们切记不能急功近利,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舍本求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