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3岁之前的孩子有“分离焦虑”和“认生”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3岁之前的孩子有“分离焦虑”和“认生”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0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的分离焦虑和认生有何差别?那么0-3岁孩子的“分离焦虑”和“认生”该如何处理?先来看看“分离焦虑”和“认生”背后的心理学知识。

3岁以前,婴幼儿在情绪发展(心理发展)上有四项主要任务:

掌握和调节对内、外部的事物反应。区别自我和他人。

学习如何表达、理解情绪。

建立依恋关系。

开始形成自我或自我意识的概念。

掌握和调节对内、外部的事物反应。区别自我和他人。

接地气说法:怎么宠溺都不嫌多。

新生儿不舒服的时候通常会瞬间情绪失控,而一个平静的成年人的及时回应就可以帮助婴儿平复情绪,并为他提供他所需要的慰藉。抚养人的敏感度和回应方式是帮助宝宝学习情绪调节的最有力的支持。当婴儿在哭泣的时候,得到了父母及时的安抚,那么ta就开始了解自己并不是孤独的,ta可以哭,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然后日复一日学会如何积极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果婴儿的诉求总是被忽略,或是在虐待和打骂中成长,他们通常难以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长期的高压力环境可能导致孩子日后甚至成年后也会出现一些非适龄行为,比如吃手,啃指甲等,以这种非常原始的生理应激反应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学习如何表达、理解情绪。

接地气说法:情绪不分好坏,抱抱负面情绪。

一些科学家在探讨不同情绪出现顺序的时候发现,悲伤、厌恶和惊讶这三种情绪在刚出生的小宝宝已经有了!4个月左右会出现愤怒和快乐的情绪,6个月后出现恐惧和害羞的情绪。

所以不管你愿不愿意,接不接受,有多么舍不得宝宝体验负面情绪,都没有办法忽略这样一个事实:所有情绪都是与生俱来的,天赐的,没有高低贵贱,都是形成一个完整人格的必要条件。生而为人,自然期待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宝宝也想要活到淋漓。

3岁之前的孩子有“分离焦虑”和“认生”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建立依恋关系。

接地气说法:我会一直陪着你。

精神病学专家、依恋领域研究的先驱约翰鲍尔贝说,“婴幼儿应当与多个重要的成人建立依恋而非仅仅母亲。若在幼年依恋关系无法建立,将会对个体健康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造成终生的影响。”

在1999年,他还列举了婴儿与他人依恋关系发展的顺序

阶段一(0~8-12周):区别性有限的社会反映阶段。

在出生的头三个月,抚养人应当给予宝宝充分、及时的满足和回应。

阶段二(2~7个月):区别的社会反映阶段。

宝宝开始识别出父母与他人,开始更倾向于与父母(特别是母亲)建立起依恋关系。开始出现对于陌生人的恐惧,也就是认生。

阶段三(7~24个月):主动寻求亲近与区别的对象接触的阶段。

被这个名词整懵了没?哈哈,其实就是开始了“分离焦虑”和“认生”的阶段。

自我意识。

接地气说法:宝贝,你不是我生命的延续,你是你自己。

宝宝是天生的哲学家。因为自出生就开始“思考”伟大的哲学命题了——“我是谁?”

从出生开始,ta开始体会到来自自己的触摸和别人的触摸是不同的,开始体会到闭上眼和他人将灯关掉的感受是不同的,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不同的个体,开始体会到事情可能有时候并不会总是顺意(比如,宝宝哭是因为饿了,抚养人却误以为尿片要换)。但恰恰是这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汇聚成了宝宝宝贵的生活经验,ta开始明白自己是独立于他人存在的一个人,开始出现自我意识。区分自身和他人,是宝宝婴儿期情绪发展的主要任务,自我意识在随着孩子进入更大的社交圈后不断得到修正。

面对3岁之前的孩子,如果父母可以理解他们一直在兢兢业业完成这4项使命,那么就能依次分辨出孩子的适龄行为与不良行为,从而减轻为人父母的焦虑,可以更好地陪孩子成长,静待花开。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