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小心,他们正在改变着你家孩子的人格

小心,他们正在改变着你家孩子的人格

来源:育教家    阅读: 7.2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某次,小鹿打了别的孩子一下,家人竟然都暗自开心。打了别人一下,似乎就象征着以后即使别人想要欺负小鹿,小鹿也能自我保护。家人的担心,随着这次打人事件,烟消云散了。我是顶着巨大的道德压力写下这段话的。

常听老妈说起,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小朋友们排队的时候挤来挤去,我回过头去推了后面的小朋友一把。这一幕被接我回家的老妈看到了。如今,听到老妈再次讲述的时候,我能依然能感受到老妈当时大大舒了一口气

小心,他们正在改变着你家孩子的人格

有个女孩,小时候,是个吵闹,不安分的孩子。胆子大,敢冒险,很外向,也很聒噪。虽说经常搬家,但她却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交到新朋友,她这种充满活力和外向的性格使她在男女生中都很受欢迎。

然而,他们又开始搬了一次家,从那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当时就读的学校位于一个极为势力的郊区,她在班上个头最小,年龄最小,还是少数几个戴眼镜的孩子之一。班级上的女孩都比较成熟,个个是小淑女,她们谈论发型和漂亮的衣服。而这位女生一点也不像她们,因此,她们不喜欢她。

她家在那个地方呆了四年,那是她人生中最痛苦的四年。她每天与邻居的孩子一起上学,但他们都不愿意跟她玩,也不跟她说话。如果她喜欢勇气跟他们说话,他们完全不搭理他,她很快不再做任何尝试了。

一两年之内,她从一个活跃、外向的孩子变成一个拘谨、害羞的孩子。她的父母对此毫不知情,因为她在家里没有什么变化,唯一的变化是她变得爱读书了。每天花很多时间读书,看书的时间多到父母都认为太多了。那些势利的孩子做了一件她父母没有做的事情,他们改变了她的人格。

孩子生下来就具有某种特质,他们的基因使他们倾向于发展某种人格。但环境可以改变他们,这个环境不是父母提供的教养环境,而是家庭以外的环境,是孩子与同龄人共享的环境。

反复遭受欺凌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损害孩子的自尊,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影响人格发展,甚至生命的进程。

小心,他们正在改变着你家孩子的人格 第2张

2016年9月,英国布拉福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痛的悲剧。一名年仅11岁的男孩阿萨德(Asad Khan)在新学期开始短短3周后在家中死亡。他在自己房间内上吊自杀,家人认为主要原因是遭受学校高年级生的霸凌。

阿萨德本是个快乐的孩子,他喜欢科学,很讨人喜欢而且很害羞,跟其他11岁的孩子一样充满活力、期待上学。之前,他没有跟爸妈说发生了什么事。

阿萨德的爸妈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小孩会遭受霸凌,即使发现他有些反常,也是觉得这是新学校、新学期,阿萨德需要调适一下。

谁知,学校一些16,17岁的大孩子常常霸凌阿萨德。阿萨德吓坏了,不知道自己在该做什么、该向谁寻求帮助。最终,选择了最激烈的手段来反抗。他会自杀也许是想获得关注、或者单纯只是受够了。

小心,他们正在改变着你家孩子的人格 第3张

加拿大约克大学的社会学家安玛丽·安柏特(Marie Ambert),她让约克大学的学生将他们读大学之前的生活按自传体的形式写出来,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她给他们附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什么使你最不快乐?”

学生的回答让她非常吃惊。只有百分之九的大学生说父母对自己不好,但是百分之三十七的大学生描述了他们如何被同伴欺负的经历,并认为这些经历对他们产生了持续的负面影响。安伯特总结说,“同伴虐待”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这些学生在自传中叙述了来自同伴的负面影响比来自父母的负面影响要多得多。这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支持,研究结果让只专注于父母福利工作者吃惊不小,因为他们忽略了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同伴冲突或同伴虐待……

在自传中,研究者发现有的学生开始时非常快乐并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但在经历了被同伴排斥、孤立、说闲话、种族歧视、嘲笑、其余、性骚扰、奚落、追赶或暴打后,他们的心理会迅速崩溃,有时候甚至到了生病无法上学的地步。

小心,他们正在改变着你家孩子的人格 第4张

孩子喜欢将家里和学校两种生活分隔开来。因为孩子在外面不愿意谈论家里发生的事情,他们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们的家庭与众不同。同样,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他们也不会告诉家长。因此,11岁的男孩阿萨德的父母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里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也比较容易理解。

“你为什么不去向信任的成年人求助?”育儿专家Dr. Michele Borba博士花了很多时间与长期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们沟通,得到的答案是:

他们的回复是这样的:

“我告诉我的妈妈。她不相信我。”

“我试图告诉,但我觉得很丢脸,说不出口。”

“如果我告诉我的爸爸,他只会大吼大叫,让情况变得更糟。”

“何苦呢?我妈妈不会因为这种事情而耽误她的工作。”

“你在开玩笑吧?我父亲不希望我在学校里是个窝囊废。”

很多家长,包括学校老师也会认为“孩子间的打闹很正常。”或“男子汉大丈夫,吃点亏能坚强一点。”

小心,他们正在改变着你家孩子的人格 第5张

出现这些迹象,孩子可能已遭到校园暴力:

无法解释和经常性物理标志:割伤,瘀伤和擦伤;如果孩子大热天常穿长袖,可能是想遮掩。

个人物品经常丢失、破损。

如厕习惯改变,非得回家才上厕所,因为学校的厕所可能已经成为了施暴场所。

时常沮丧,有自我伤害倾向。

装病请假,不愿上学。

出现失眠、噩梦等睡眠问题。

开始欺负兄弟姐妹或更小的孩子。受校园暴力的孩子有时会转换角色,变为施暴者。

孩子们长期的情感压抑,孤独,焦虑及缺乏自信的表现,可能正是他们正遭受校园暴力的警告信号。

小心,他们正在改变着你家孩子的人格 第6张

预防策略

不少校园暴力的个案,其中不少都是同学关系的矛盾处理不好而引发。然而,孩子人际交往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

亲子教育专家胡嘉建议,孩子3岁之前,如果跟同龄的孩子发生冲突,在没有造成大的伤害的情况下,大人不用马上干预。

因为冲突的过程,是孩子学习的过程,父母如果不让冲突发生,孩子便被剥夺了学习的机会。冲突过后,父母再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处理此类冲突,才是一个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科学过程。

其次,要和孩子、老师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一旦孩子的身上,出现校园暴力的预示性的行为,必须要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当孩子遇到校园暴力时,不少家长的第一反应便是找老师。

根据胡嘉的经验,如果遇到一个对学生缺乏控制力和化解校园暴力技巧的老师,将孩子身上遭受的校园暴力告诉老师,暴力不仅得不到遏制,还有可能因此变本加厉。

相较之下,父母陪伴上学,受害学生父母找施暴者正面谈话,要比找老师更有效。如果谈话不起作用,可以找施暴者的父母进行友好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当以上措施都不起作用,再找学校用校规来解决问题。

日本小说家东野圭吾的著作《恶意》中,对校园暴力的产生、应对措施、以及施暴者和被施暴者的心理发展,都有着非常细腻的描述。

参考资料:

1.朱迪斯?哈里斯 (Judith is) (作者), 张庆宗 (译者).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