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父母怎么让孩子保持思维的灵活性

父母怎么让孩子保持思维的灵活性

来源:育教家    阅读: 5.8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爸妈请停止你的焦虑:你的孩子往往比你想象中更聪明。我的孩子常常问我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有些问题我却常常不知如何回答!

父母怎么让孩子保持思维的灵活性

我记得有一次,在学校上了一节物理实验课。回来后问我:"妈妈你说声音有重量吗?"我随口说"有啊"。她继续问:"那为什么你跟我说话我不觉得疼?"我.....我很尴尬地说:"也许是我的声音不够大?"她笑笑没说话。但是我觉得我不能就这样糊弄孩子,于是就在网上一顿搜索,弄懂后,跟他解释:"声音是有重量的,因为声音不是物质,所以声音没有重量"。

还有一次, 孩子跟我说:"妈妈,月亮上的光是太阳反射的吗?"。我回答"是",他又问"那为什么吸血鬼晚上能出来,而白天不能出来?"。我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告诉他:"世界上真的有吸血鬼吗?现实中并没有发现过吸血鬼,所以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我发现孩子看似毫无章法的想法,却是孩子严谨又大胆的推测。我们僵硬的思维,是很难跟上他们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比我们聪明!

伯克利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非常简单,Gopnik教授招来一批小孩和一批伯克利的大学生。这些人要参加两个实验:一个实验是每个人都要去探索哪一个物体可以点亮哪一台机器。这种匹配关系的学习,很简单,孩子和大学生都基本猜对了。另一个实验不同,不再是一个物体点亮一台机器,而是需要两个特定物体才能点亮一台机器。结果,第二个实验里面,孩子猜对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大学生。

为什么呢?因为在生活中,一般是把锁用一把钥匙打开,一个开关打开一盏灯。在第二个实验中,大学生会不自觉的使用这些老经验,转不过弯来,而孩子一旦一种方法行不通后就会尝试其他方法,并且快速掌握其中规矩。

所以让孩子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呢?

1.让孩子玩。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喜欢给孩子报许多课外辅导班,和兴趣爱好班。这些所谓"兴趣爱好班"更多的是家长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孩子真心想学的。一部分家长的出发点很好,希望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孩子;一部分则是为了省事,因为没时间带孩子,认为交给辅导班和兴趣班不会牵涉太多精力;一部分则是出于焦虑,因为别人的孩子都去了,怕孩子跟不上别人。其实都好理解,但是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的。过重的学习负担会使孩子产生厌学,焦虑情绪,一旦产生这种情绪孩子的学习效率会变得非常低。所以一定是孩子有兴趣才报兴趣班,适当减轻孩子学业的任务。孩子在玩耍中会促进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而这种主动行为的产生的刺激比被动学习要强烈很多。事物的刺激是孩子世界观产生、思维能力和脑部神经元发育的基础。所以要让孩子有一定的玩耍时间!关于玩,可以用玩具(比如积木乐高越是玩法变化多越能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和互动(就是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游戏)等等……

2.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奇思妙想。关于这个问题,许多家长会下意识的否定孩子不同想法而强硬的灌输自己的想法。比如,你问孩子今天去爬山发现了什么?孩子回答,我发现山顶上比山下冷多了!你的期望可能是,上山的风景或者人和事。当你面露不悦说的说,我问的是山上的风景不是问你冷不冷!这时你已经强行的灌输了自己的观念否定了孩子的想法。那么我们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做呢?我可以说,是的呢!山上比上下冷。那你还遇到什么特别的事,有没有那一处风景你觉得特别呢?我们要用启发性的语言询问孩子,而不是直接否定。

3.改变你自己的思维,让思维活起来,拆掉思维里的墙。有人问不是要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吗?跟家长有什么关系?我说,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可大了!孩子天生是具有模仿能力的,而孩子的模仿对象常常就是我们,而且这是孩子无意识下发生。当你干一件事的时候孩子通常会观察你的行为,对你的行为进行判断。他们心里想,爸爸妈妈是这样做的,我也得这样做。你固化的行为模式会有意无意的影响到他们,他们会认为这些事只有这一种方法。那么我们成人该如何改变僵化的思维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就是我们的孩子。

有一次我想看看孩子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跟着他他对着我们家只养了一条鱼的鱼缸就象看电视一样看几个钟头,后来儿子说去游泳可能用到,当时我不解,之后第一次游泳时给我们表演在水中如何转弯,而且他的解释更是令我和他爸惊艳了一把……他说,鱼转弯的时候就是这样左右鳍互相反着划水的!当时可把我美坏了,感觉养了个天才。后来我经常跟着孩子从不一样的角度体验生活,我感觉生活变得有趣很多,很多事情我常常能用不同的角度思考。有一次孩子看书,书上有一道思考题,孩子问我,妈妈如果你变成一只铅笔那么大的人掉到了榨汁机里(榨汁机底部有锋利的刀片),你怎么出来?我当时想了想,与其想办法爬出来,不如想办法求救, 比如高喊,甚至如果手机还在身上就打电话,或者在玻璃容器内写上求救信息等等。事实上,任何单靠自己的努力试图爬出来的想法都不现实。当时我就震惊了,因为如果是以前的我是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我可能一心想着怎么爬出来。更重要的是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密了了,也更能理解他了,不会轻易的对他发火了。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