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孩子怎么唤醒自己的内心

孩子怎么唤醒自己的内心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3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唤醒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学会向内看,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才能真正地去做自己,最终成就自己。

孩子怎么唤醒自己的内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因为缺乏内在的感受力,从而找不到自己的潜能。

只有增加孩子的感受力,才能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唤醒内心的觉悟,成就最好的自己。

这个感受力在哪里?

就在每个人的人生体验里。

我们的智慧是从经历中增长起来的,先有足够多的感性体验,才能升华为真正的理性认知。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头来只能成为一名书呆子。

书本中的知识都是别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没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读再多的书也只是把别人说过的话重复一遍,这种知识从他嘴里说出来,最多只能算是“人云亦云”。

因为他没有足够多的感性经历,那些读过的圣贤书只能是原封不动地装在他的脑子里,无法融合到他的生活实践中,转变成智慧。

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三国时的马谡,熟读兵书谋略,到了战场却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最终令蜀军痛失街亭。

是马谡无才吗?不,他缺乏的是丰富的实践经历体验,所以缺少了变通的火候和感觉。

一个人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的体验后,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否则,学再多的东西也无法转化成自己的真正智慧。

只有感受和体验才是自己的。“人云亦云”是没有主见的表现,如果把这变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就很容易迷失自己。

02 唤醒孩子内心的前提是,让孩子学会向内看。

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常常过不了多久就忘记了内容,但一次体验却能记住一辈子?

因为只有经过了自己的感受、思考、感悟,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被吸收。

为什么我们喜欢看与自己有共鸣的东西,只对那些与我们经历相似的、或是我们渴望的事物感兴趣?

因为这些都曾经是我们拥有过或体验过或见到过却求而不得,变成了深入到自己内心的东西。

向内看,才能最充分地挖掘自己潜能,让身上的能量发挥惊人的作用。

所谓的“不逼自己一把,就无法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些没有机会向内看的孩子,常常因为从小被忽略内心感受,剥夺生活体验,或事事听从父母安排,只顾埋头读书,其他都让父母代劳了,导致他们内心的能量萎缩,直至看不见自己的内心。

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孩子上了大学后就开始迷茫,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知道自己今后能做什么。因为他们在感受最丰富的时期里缺失了太多应有的体验,从而迷失了自己。

03 孩子内心觉醒的关键,是能够做自己。

那些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做自己的人,才能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排斥什么,做什么最快乐。

在孩子最需要体验的精神胚胎期,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尽量多的体验空间,不干扰、不打断,不过度保护。

因为,孩子的人格塑造就是在这期间悄然进行的。他的智慧形成方式,就是直接融入环境,将知识直接吸收进他的心理生活,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气质。

这期间,孩子的感觉最灵敏最丰富,他会用自己的全身心来感受这个世界。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与这个世界建立生动饱满的连接,尊重并按照他的成长规律,在他成长的不同阶段,配合和帮助他完成自我塑造:

3岁前最重要一件事是多与孩子互动,对他及时回应,这样才能充分开启他的心门;

3-6岁,培养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让他更好地与环境相处;

7-12岁,形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肯定的能力;

12-18岁,形成正确的三观,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果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方向,后面的学习和行动就会失去动力,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和职业生涯就会陷入迷茫,从此走上弯路。

04 处理好孩子的叛逆期

叛逆期,是孩子自我和个性形成的敏感期,这段时间如何处理,对孩子的人格心理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孩子的人格塑造过程中,要经历三次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2—4岁

这时期,孩子刚刚出现自我意识,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对别人的指令说“不”。

他已经基本会自己吃饭、自己走路跑步了,学会说"不",是表达自己想法的开始;

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就会哭闹。

我们的关键是要做到这两点:

1、耐心,在安全范围内鼓励他自由探索。

不要打断他的过程,不要试图帮助他做事(这是保证他独立性完整性和专注性的人格形成的关键)。

他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要包容他的犯错,这样才能培养他勇于探索,慢慢认识自己,初步发展出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此时也是树立他自信心的时期,提供过度保护和帮助,会让他感觉到自己弱小无能,形成退缩性格,限制了他的潜能发展。

2、若他的要求不在合理范围内,温柔而坚定地制止。

此时的孩子哭闹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同时,学会接纳他的情绪,千万不要粗暴制止。

这时期的孩子感受力和模仿力都非常强,引导孩子时,用行动来代替语言,做出好的示范。

我们的行为要有原则,可以事先跟宝宝讲好规则,温柔而坚定地按照说好的去执行。一般这样坚持几次下来,宝宝也就学会了正确的行为和作法。

粗暴制止,只会压抑了孩子的个性,让他渐渐失去自我。

第二个叛逆期:7—9岁

这个时候,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他们进入了小学,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听话",做事喜欢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这时期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发现兴趣,挖掘潜力,培养好的习惯。

1、学会看见孩子内心的需求。

比如了解他为什么喜欢画画,为什么喜欢学习语文不喜欢数学,这些其实跟他们在学习中的体验关系很大,解决内心因素是关键。

聪明的家长关注孩子内心,糊涂的家长关注孩子行为

2、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让孩子参与的目的,让他觉得自己是规则的主人,从而更愿意去接受和遵从,这也是培养他好习惯和主动学习的关键。

3、营造环境氛围,对孩子形成积极的影响。

比如,带他去图书馆感受读书的气氛;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的兴趣;给他快乐和成就感,增加他好的学习和自我挑战体验等。

总之,用无声教育和无痕教育,让孩子自己从内心接受并喜欢。多鼓励和用行动引导,少说教。改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学会运用自然惩罚,要比人为惩罚的效果好得多。

第三个叛逆期:12—17岁

这个阶段,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更加追求独立与个性,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希望凡事可以自己做主,不希望父母管太多,否则就会发自内心的反抗。

1、这是他们寻找人生方向的时期。

最好的引导,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兴趣。此时喜欢的东西,往往决定着一生的爱好底色和成就方向。

2、倾听和尊重,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给孩子足够的独立时间和空间,是对他最好的尊重和自我教育。

也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来觉悟,从而让自己的内心被看见。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我们要尽量鼓励和支持他们自己做决定,如果有什么不合理之处,也不要粗暴干涉,否则,你越禁止反对他越是强烈要去做。

3、不要惧怕孩子犯错。

只要不是方向性原则性错误,就尽量让他们多尝试,丰富他们的经历和体验,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

只有体验,才能让他找到真心,唤醒沉睡的自己。

真正的起跑线是孩子内心的觉醒

4、在孩子人生迷茫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寻找初心。

做孩子的朋友和导师,多与他平等沟通,陪他一起回顾成长历程,学会看见他的心,真实地了解他最喜欢做的是什么,做什么的时候最快乐,最有成就感。这样才能帮助他梳理疑惑,找到自己出发的方向。

为什么有一些人大器晚成?就是因为他们在很晚的时候才找回自己的初心,找到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