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带孩子太累?那是因为你不懂这些敏感期

带孩子太累?那是因为你不懂这些敏感期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7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Beth,是一个有个1岁多儿子的新手妈妈,这两天她很苦恼,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她的儿子特别暴力,动不动就咬人,或者抓人。

“当妈前,我想象中的场景是,一回到家儿子就扑上来给我一个温暖的怀抱。可现实情况是的,娃一看到我下班回家,就两眼放光,然后一口咬住我的胳膊不放,就像一头饿狼遇到一只羊。”

“这还是小菜一碟,我儿子还老抓人。经常又抓又挠,把我手、脸都抓破好几次。我都不敢送他去上亲子课了,生怕他抓伤了别的小朋友。”

“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儿子以前不这样啊,以前那个可爱的软糯宝宝,怎么忽然就变得如此‘凶残’?真是累觉不爱。”

听完她的描述,我忽然想起了以前我自己的经历。

记得在暖暖从三个多月的开始,她特别喜欢吃手,一开始吃拳头,后来慢慢发展到吃拇指。吃得那叫一个香啊,什么精心准备的辅食都没有这样的效果。我刚开始觉得这样不卫生,也试图过使劲制止,但每次阻止,换来的都是暖暖的大哭抗衡。

后来才知道暖暖频繁吃手,其实是因为正处于“口腔敏感期”。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于用口腔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时期,暖暖也是通过把手放进嘴里吸吮来发现,原来手是可以支配的。

后来,大概是暖暖一岁多时,突然对纸箱子很感兴趣,常常是扶着箱子不停地摇晃,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之情。有时她还会钻进箱子里,时而蹲下,时而站起,乐此不彼能玩上四十多分钟,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当时我心想她玩得好,我也能省些力气,后来有一天才忽然想到,这恰好是满足了暖暖在空间敏感期时对空间探索的需求。

带孩子太累?那是因为你不懂这些敏感期

其实后台很多妈妈问过我关于孩子咬人、打人的问题,正好小助理Beth也有这个疑问,我想想,还是把关于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和对应敏感期以及相应的引导注意事项总结成这篇文章吧!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号入座。

什么是儿童的敏感期?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儿童敏感期其实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专心吸收周围环境某一事物的特性,并不断进行重复实践的过程。

用妈妈们听得懂的话来说,就是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他们周围的一切事物有着不同表现的认知、学习、掌握的过程。

喜欢啃东西?——口腔敏感期(0-1岁)

喜欢吃手,喜欢吃能触及到的物体。上面说的暖暖频频吃手和同事的儿子咬她,其实这些都是口腔敏感期的表现。这个阶段无论我们怎么管制,都阻止不了孩子津津有味的吃手或是吃能触及到的物体,这其实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

怎么应对?

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保证入口的东西干净卫生就行。如果孩子吃手,就时刻保持孩子手的干净。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尽情的用嘴去探索,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是用嘴来发现世界的。

带孩子太累?那是因为你不懂这些敏感期 第2张

喜欢玩食物?——触觉敏感期(4个月-3岁)

很多妈妈都有这种经历,就是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特别喜欢用手来抓捏黏糊糊的东西,比如米饭、香蕉、打碎的生鸡蛋。暖暖也是,9个多月的时候,最爱把我给她准备的果泥抓得满手都是,还把双手整个放进碗里像拧毛巾一样的拧,好好的一碗辅食,被弄得特恶心。其实这就是触觉敏感期的表现,孩子抓放时物体的形状变化,都会引起他强大的兴趣。

怎么应对?

触觉敏感期的孩子,就是喜欢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如果孩子喜欢抓捏食物,应该告诉他食物是不应该用来玩的。但同时可以为他准备绿豆、大米等可以把手指插进去各种抓捏的物品。同时,准备一个相对好打扫的地方让孩子玩,比如浴室等。如果孩子喜欢用手探索各种新物体,那就把家里所有可能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全部遮盖起来。

喜欢爬上爬下、翻箱倒柜?——空间敏感期(0-6岁)

很多孩子喜欢爬上爬下,把高处的东西拽下来,喜欢跳台阶,喜欢走马路牙子,喜欢走不平整的路······这些看起来危险的行为,常常让我们心惊胆战,从而对孩子的行为一一拒绝。这看似在为孩子的安全着想,却不知自己的关心其实是阻碍了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去对空间的探索。

怎么应对?

孩子的空间敏感期是0-6岁持续发展的,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其实孩子在空间敏感期对空间的探索,是孩子对自我创造的一个过程。所有的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都会有这样的需求,这也决定了孩子未来对世界的探索能力。所以,要想孩子空间敏感期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的做法是收起危险品以及尖锐的物品,让孩子尽情的探索。

孩子有强迫症?——秩序敏感期(2-4岁)

前不久有位妈妈向我抱怨“我家孩子喝水必须要用一个杯子喝,如果不是一个杯子的话就不喝水。穿衣服换裤子穿鞋子,必须要按照他的流程来,有一步不对就不高兴。我就纳闷了,这么小就有强迫症啊?”她的话,让我想起暖暖过去有段时期外出时,必须要她自己按电梯,如果我提前按了,暖暖就不干,非得重来一遍。我见过朋友家的孩子吃饭时,必须要自己夹菜吃,如果大人帮忙夹到碗里,他非要倒回去,自己再重新夹一遍。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怎么应对?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敏感期表现,当成是一种无理取闹,从而采取“镇压”的方式对待。但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心理冲突,不利于孩子规则的建立。其实这个时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自己和环境的关系,对孩子未来了解规则、认识社会、适应社会都非常重要。所以只要不涉及到安全问题,就尽可能的尊重和满足孩子。

喜欢看啥学啥?——模仿敏感期(3个月-4岁)

之前听朋友聊起自家孩子说,在外面看到其他小朋友趴在地上时,她家孩子也要跟着一起,不让趴还非不肯,真是让人又急又好笑。有个词叫“有样学样”,用来形容模仿敏感期的孩子再贴切不过了。拿暖暖来说,最让我难忘的是,她有段时间特别喜欢模仿我穿高跟鞋、抹口红,特别好玩。

怎么应对?

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个影子一样,你干什么他干什么,或者小朋友干什么他干什么。其实有时他并没有真正的需求,而只是为了模仿而模仿,从中能够吸取很多直接的经验。这正是孩子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表现,是孩子从内心世界走向外面世界的一个步骤。说白了,孩子通过模仿来快速、有效地学会一系列的身体技能,这也能让孩子得到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因此,我们可以多为孩子创造积极向上的模仿环境,让孩子在模仿中快乐成长。

带孩子太累?那是因为你不懂这些敏感期 第3张

家里有个“不不不”宝宝?——自我意识敏感期(1岁半-3岁)

相信很多妈妈都有个“不不不”的孩子,比如你问他吃饭吗,不;喝水吗?不;去厕所吗?不。总之不知从哪天起孩子突然不再听我们的话了,开始表达“我”的想法,一旦发生不符合他心意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表现出一副“自我为中心”的样子。这个时候似乎除了抓狂,没有别的办法了。

怎么应对?

其实这是孩子通过“不”表达,来建立“我”的概念,来表明“我”和你是有差别的。保护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就等于保护了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少给孩子不必要的选择,少说“不要做什么”,而是直接告诉孩子要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用和孩子较真,让孩子自然过渡就好。

喜欢打人抓人?——打人敏感期(2-5岁)

经常在后台收到妈妈的问题,“我的孩子总喜欢打人怎么办?”“我已经收到幼儿园老师三次投诉了,儿子在幼儿园把别的小朋友大哭了,现在班上的小朋友都怕他,甚至是不跟他玩了,我该怎么办?”还有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常常为了抢玩具而对别的小朋友大打出手,原本好好的孩子,怎么就变得如此“暴力”呢?

怎么应对?

其实,很多时候这是孩子处在打人敏感期中。孩子打人可能是出于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也可能是自己太过兴奋而无法控制自己,也可能是他想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比如爱或不满,还可能是他想与别的小朋友沟通、交流,等等。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认为孩子有“暴力”倾向,更不要给孩子贴上“暴力”的标签,因为孩子并不是真的“打人”。很多孩子“打人”,其实只是拍打,而不是真的打,这是他自我意识的一种反映。

带孩子太累?那是因为你不懂这些敏感期 第4张

一言不合发脾气、撒泼打滚?——执拗敏感期(3-4岁)

“我的、我就要、我不”、“重来一次”、“就要我说了算”,相信很多妈妈对这样的话语不陌生。前不久我遇到的朋友家正处执拗敏感期的孩子,就是如此,因为家长没有给他想要的物品,就一直不停的说“我的、我就要、我不”,哭闹不止,甚至还倒在地上打滚。总之是稍不满意就发脾气、扔东西、哭闹不止,让人无从适从。

怎么应对?

其实这是孩子进入执拗敏感期的表现,是孩子的必经阶段,不以我们的意志转移,作为家长,我们要坦然接受,耐心、积极地引导,尽量顺从孩子的合理或非原则性的需求。给孩子足够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当然学习一些安抚技巧也很有必要。

孩子的变化太快,一段时间是这样,过一段时间又会变成另一种状态。其实孩子的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孩子的心智水平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有研究证明,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更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不过我们也不用太过紧张,有研究证明孩子敏感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孩子,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只是这个前提是6-12岁期间,孩子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

总之,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烦、闹腾、执拗、调皮,只不过是他们敏感期的正常表现,而我们之所以觉得累,可能只是因为误解了他们。当我们了解了这些敏感期,是不是觉得“熊”孩子也没那么难缠啦~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