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天天陪着,为什么孩子还缺安全感?!

天天陪着,为什么孩子还缺安全感?!

来源:育教家    阅读: 1.6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简直快被孩子逼疯了!”

这是坐在我对面的妈妈见到我的第一句话。

“我这个妈妈当的太失败了!”

这是最让我心疼的一句话。

“孩子从一出生就跟着我,我一天也没有离开过他。我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他的身上,他生病了我就什么都不干了全天候照顾他,我的心和肺都掏出来给他了,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呢!现在我一跟他说话,他就跑了,理都不理我!一让他做点什么,他就跑到街上去骂人。我觉得真是太丢人了,觉得自己太失败了……现在上小学了,每天早晨我就跟过关一样求着他去上学,他每天也是哭着求我,求我别让他去上学,说自己就是个笨蛋……我现在让他折磨的满嘴起泡……”

如果不是因为初次见面,这位妈妈会大哭起来,她的声音都掺杂着哭声,她委屈坏了。

我问她,有多久没有看到过孩子可爱的一面了,有多久没有表扬过孩子了。

她非常确定的说,“我们每天都表扬他!比如正吃着饭呢,他就突然让我们给他点赞,然后全家就都放下筷子双手竖大拇指给他点赞,搞得家里的气氛就跟传销一样!”

天天陪着,为什么孩子还缺安全感?!

我们以为自己付出了很多,我们以为给了孩子全部,我们以为做到了足够的好,我们以为把心肝都掏出来了,我们以为这样孩子就应该做到“正常”的标准。

父母在等着孩子感恩,孩子却在等着父母道歉。这样的悲剧有时候仅仅源于我们对孩子的不了解,以及我们自身的缺陷。

我们一味的付出给予,却忘了蹲下来问问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爱孩子,如果不是建立在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基础上,那么爱和关心就是盲目的,很容易变成自己控制欲的延伸。

就像这位焦虑疲惫的妈妈,牺牲了自己所有的时间,不逛街不聚会,全身心的扑在孩子身上,甚至不放心奶奶姥姥和爸爸来照顾孩子,她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照顾好孩子!

什么是照顾的好呢?只有符合她自己想法和意志的才是好,她要牢牢的控制住孩子,孩子按照她的想法和准则来成长才叫作好。

你以为你爱的是孩子,其实你爱的是孩子最好的样子。

我们接受不了孩子不乖,接受不了孩子调皮,接受不了孩子内向,接受不了孩子话多,接受不了孩子没有特长,接受不了孩子放弃不喜欢的兴趣班,接受不了孩子比别的孩子差,甚至接受不了孩子生病,因为孩子一生病,就意味着这个妈妈“你怎么照顾孩子的?!”,这是对一个安全感和价值感都很匮乏的妈妈的最大的否定,所以我们处处都想用“好”来框住孩子。

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机灵聪明的孩子最后却并不优秀,甚至连正常水平都达不到。

因为他们的能量都用在了挣脱束缚上:你要求他安静,他却异常的兴奋;你要求他礼貌,他却脏话连篇;你要求他听话,他却处处与你作对……孩子耗尽了全部的心理能量去抗拒父母的意愿,那么他哪有额外的能量去优秀呢?

天天陪着,为什么孩子还缺安全感?! 第2张

比如这位妈妈疑惑的:这么调皮捣蛋的孩子为什么却胆小的要命,都这么大了晚上还得搂着他睡觉,上个厕所都不敢自己去。有一次我们不信这个邪,逼着他自己去上厕所,他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才去厕所,回来的路上一路狂奔,鞋都来不及脱,简直是飞到床上来的,躺到我们身边后还不住的发抖。

所以说,我们看到的孩子,并不是我们眼睛所见的真实的孩子。我们之所以总会发出“这孩子怎么这~~样啊!”的叹息,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潜下心来感受孩子。

一个严重缺乏安全感、严重缺乏关注度、严重缺乏认可度的孩子,他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会极端的夸张。有时候孩子的行为像是在挑战父母的底线,像是在找骂,其实那是孩子在寻求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哪怕骂一顿,也好过父母各自玩着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现在的育儿理念倡导妈妈亲自养育孩子陪伴孩子,但是被隔代养育大的年轻妈妈们,又在压力重重的现实中做了妈妈,其实大多数妈妈自身并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去做好一个全职妈妈。

这就导致了一个怪象:我天天陪伴着孩子,为啥孩子还缺乏安全感,为啥还不停的需要关注和认可呢?

大多数妈妈都想给孩子最全面的照顾,结果做着做着就越过了界限,事无巨细都替孩子做完了,把本该属于孩子自我体验的机会也剥夺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觉自己做什么也不行,什么也不会,自卑就是这样积累出来的。

妈妈们在给予孩子全面照顾的同时,却没有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天天陪着,却没有给孩子作伴,虽然在妈妈身边,孩子却得不到精神上的链接。

于是这样的孩子就会不停的寻求和渴望父母的认同,比如这位妈妈提到的“点赞”行为。显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每一次孩子要求点赞,他们都只是无奈的甚至是不耐烦的伸出大拇指,有气无力的说一句“嗯,很棒”。

爸爸妈妈真心还是敷衍,都骗不过孩子那敏感的情绪神经。电量不足的手机会发出警示提醒,内心能量不足的孩子也会向父母发出信号来求助。只可惜,我们父母会把孩子的求助行为误判成叛逆,结果表现出来的行为跟孩子的需求背道而驰!

年幼的孩子苦于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亲子关系最后越来越糟,孩子的表现与父母的要求越来越远。于是父母精疲力尽,再也别提用智慧和耐心去面对孩子。于是,就会出现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我简直快被孩子逼疯了!”

天天陪着,为什么孩子还缺安全感?! 第3张

还有更多的打着教育孩子的旗号来宣泄自己情绪的家长。教育孩子之前,先内观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先前就有积攒的不痛快,那么此刻就不是教育孩子的良机

我们说亲子关系是否足够好,取决于你能否以成年人的方式来处理你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倾听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孩子的体验,并内观自己的问题。

就像一位妈妈说的,她的孩子放学不主动写作业,她特别的气愤,说别的孩子都是放学后写作业啊!

其实我很想问她,那些放学后就主动写作业的孩子,他们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

我们做父母的,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在生活上大包大揽、在物质上有求必应,让孩子永远长不大。却在精神上一毛不拔,祈盼孩子自带勇敢、坚强、坚韧、有毅力的光环。

看过一句话:我们在养育儿女的路上,最好的办法不是带他走出迷宫,而是将指南针放到他手上,让他学会辨别方向、学会独自面对困难、学会自己的路终究要自己走。

而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是让自己有足够的安全感,松开手中的指南针,给孩子接过指南针的机会和勇气。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