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尹建莉:“严师出高徒”是史上最坑爹的谎言之一

尹建莉:“严师出高徒”是史上最坑爹的谎言之一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9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认可这样的说法:“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恐怕是史上最坑爹、最恶毒的谎言之一,深受其害者可谓不计其数……必须承认,严师出高徒是件“可以有”的事儿,古今中外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但是,有没有人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严师毁掉多少高徒?任何一种人生哲学,只要它露骨地宣扬了一种“少数人成,多数人败”的理念,就必须被我们所鄙夷、所唾弃。

“严师出高徒”是史上最坑爹的谎言之一

在才艺学习中,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孩子品味到才艺的魅力和乐趣,避免错误管理导致孩子痛恨才艺学习,这是家长和教师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对难题的解决,并非一定是困难的,美好的教育其实总是简单的。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家长要端正艺术教育的态度,不要在“爱”和“好”之上再附加任何其他目的;二是想办法帮孩子找到一位好教师。可以说,除去孩子天赋,艺术教育的成败大部分由教师来决定,所以如何选择教师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首先是教师自身的艺术示范水平。

任何艺术学习都必须经历一个观摩期,没有模仿就没有学习。教师的示范意识和示范水平,反映了教师对这门艺术的精通程度和理解程度,也决定了他对孩子的专业引导程度。

我女儿圆圆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二胡,在这之前,曾学过几个月手风琴。学手风琴是圆圆第一次学乐器,却是一次失败的经历,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老师很少进行示奏。也许是出于教学经验的不足,也许是自身演奏水平有问题,怕露怯,老师只是讲指法,几乎没做过示范,即使我委婉地提出要求,她也不去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孩子不但学得很茫然,兴趣也被败坏,几个月后我们不得不中止学习。

有了这次教训,再找才艺老师时我特别留心这一点。非常幸运的是圆圆遇到的两位二胡老师都非常好,都是资深演奏家。一把琴在他们手上,如同有了魔力,随便一拉,就有美妙的旋律流出,整个学习过程就是老师不停的示范过程。对比手风琴老师的教学,可以说效果有天壤之别。

两位老师的专业造诣还表现在对二胡文化乃至整个音乐文化的理解上。他们在给孩子上课时,不仅讲二胡的演奏原理,还穿插着讲一些和二胡相关的背景知识,甚至是有趣的小故事,这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非常重要。

尹建莉:“严师出高徒”是史上最坑爹的谎言之一

当然,像那位手风琴老师那样教学的情况可能比较少见,但考虑到现在的艺术教育市场越来越混乱,老师素质良莠不齐,还是提醒家长们注意一下这一点。

其次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方式。

有一些才艺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错,但只看重手头技巧,不注意关照孩子的心理,就特别容易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这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是不适宜的。

比如有一些教小提琴的老师,在教孩子如何拉琴前,要求孩子花大量时间背五线谱,理由是拉小提琴要用五线谱,所以学琴前要先学五线谱。可这项作业极为枯燥,孩子几乎以为学琴就是花大量时间背五线谱,会很快出现厌倦感。如果调整一下思路,让孩子首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接下来的学习可能会顺利得多。

我女儿圆圆遇到的第一位二胡老师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他既没有让孩子专门去学简谱,也没有一上来就把孩子投入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中,而是在教过简单的演奏技法后,很快让圆圆学会了一个小曲子,我记得是《小星星》。刚学一两次,就能拉出一个完整的小曲子,这让孩子非常有成就感,还通过电话拉给姥姥听,姥姥的夸奖更让圆圆有满足感。

我有一位朋友,她9岁的女儿学小提琴已有3年,孩子在前面几年一直愿意学,学得也不错。可是有一段时间,孩子突然却表现出对学琴的厌烦,不想去学,回家也不愿意练。妈妈没有急于批评孩子,而是细心地寻找问题的根源。她发现这位老师非常好,很认真,如果孩子哪首曲子拉不好,就不让过。家长突然意识到,孩子半年来只拉一首曲子,却总也过不去,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产生了挫败感。于是私下和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经家长这样提醒,非常配合地改变了策略,很快让孩子在这首曲子上通过,并表扬了孩子的悟性和坚持精神。所以孩子那天从老师那里学习完走出来时,情绪非常愉快,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又恢复了以前的积极状态。

任何学习都要经历一个由笨拙到熟练、由粗陋到精湛的过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老师在处理具体教学任务时,会有不同的办法,总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让孩子有挫败感,不断地给孩子以成就感。自信和兴趣犹如隐藏在汽车中的发动机,看不到,却不可或缺。教师若能体恤孩子,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艺术教育就已成功一半。

第三是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影响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情感。如果一个孩子很讨厌一个老师,那么他几乎不可能把这位老师所教的功课学好。我从女儿圆圆的学艺经历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圆圆在9岁时还学习了爵士鼓。这是件即兴而为的事,邻居家经常和圆圆一起玩的小源很喜欢爵士鼓,附近正好新开一家艺术学校,有爵士鼓这个项目,小源报了名。圆圆听说了,也想学,我就也给她报了名,正好和小源一起去上课,老师进行一对二的教学。

这个老师鼓打得很好,他的示范演奏显然深深地吸引了两个小姑娘。孩子们第一次看老师的演奏时,被这流畅而激越的鼓声点燃了,眼神都那样激动明亮,跃跃欲试。爵士鼓入门并不难,两个小姑娘接受能力都很强,应该是两个不错的学生,但接下来的情况却出乎预料。

这个老师是位年轻男老师,脾气很大,似乎不能容忍孩子们的任何错误。他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总是皱着眉头,说话时一脸冰冷,一旦孩子们在哪里打错了或打得不够好,他就表现出生气或不屑的神情,不时地呵斥孩子们。从第二节课开始,两个小姑娘上课就表现得战战兢兢,完全没有了开始的兴奋。

我私下赶快和这位老师进行了沟通,希望他对孩子们的态度友好些。老师居然有些生气,表示出对我的想法很鄙视,说学艺就得严格,因为她们是女孩子,他才不打,如果是男孩子跟他学,演奏不好的话,他还会揍他们呢。我没办法,只好去找学校负责人,要求换老师。学校负责人劝我不要换老师,说孩子跟着一个老师学下去好,换老师对孩子的学习不利,而且这个老师的水平很高,严师出高徒,孩子习惯了就好了。但由于我的坚持,圆圆只跟着这位老师学了四节课,然后就转到一位姓高的老师那里。

高老师对学生非常和气,总能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话。他的演奏水平依我这样一个外行来看,和前一个老师没什么差别。我想,即使有差别,也无所谓,圆圆不可能去当专业鼓手,这只是个业余爱好,学得好点差点没什么大不了的,喜不喜欢、快不快乐才是重要的。况且,如果教师不能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断打击孩子,损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么即使教师自己的演奏水平是世界一流,对学生来说也意义寥寥。

艺术是大自然埋进每个生命中的宝藏,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和爱好,好的开采可以让它光华耀世,乱采滥挖则是对这些宝藏永久性的破坏。如果没有条件开采,宁可不去动它,至少它会安然无恙地存放着,让孩子内心完整地保存着对某种艺术的喜爱,热爱本身也是享受;而且将来或许有一天,某个机缘可能会让它迸发出光彩。

凡那些动不动对孩子吹胡子瞪眼睛、打骂孩子、羞辱孩子的老师都是差老师,他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他从家长这里拿走了报酬,只教给孩子很少的一点手头技法,却打碎了孩子的梦想,夺走了孩子对某种艺术的热爱,甚至损害了他们的自信。

我认可这样的说法:“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恐怕是史上最坑爹、最恶毒的谎言之一,深受其害者可谓不计其数……必须承认,严师出高徒是件“可以有”的事儿,古今中外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但是,有没有人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严师毁掉多少高徒?任何一种人生哲学,只要它露骨地宣扬了一种“少数人成,多数人败”的理念,就必须被我们所鄙夷、所唾弃。“严师出高徒”,就是这种罪恶理念的典型代表。成年人强加给儿童身心的重负,往往会扼杀他们的热爱,毁掉他们童年的幸福。即便他们“成功”,这种成功也往往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对态度恶劣的教师,家长要提出自己的意见。我相信大多数老师发脾气,他主观愿望也是好的,是为了学生学得更好。如果他认识到发脾气只能损坏孩子的学习热情,无助于学生的学习,是破坏力,他会赶快修正自己的错误的。假如教师一意孤行,家长的努力不能解决问题,应该坚定地更换老师,哪怕中止学习,也不要让孩子痛苦地学下去。

小源妈妈原本也想给小源换老师,可能是受学校负责人的影响,就没换,结果小源学了几个月,彻底对爵士鼓失去兴趣。打爵士鼓在孩子心里已变成一件非常讨厌的事,而且她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不自信了。看圆圆打得越来越流畅,小源总说她自己笨,打不好。因为我们都是一次性付了半年的学费,小源学到三个月时,已有些坚持不下去。她妈妈心疼学费,要求她把半年的课程学完。小源勉强又学了两个月,说什么也不肯学了,哪怕她妈妈说给她换到教圆圆的高老师这里,她也不接受。小源的这项学习到此结束,基本上一无所获。

圆圆的爵士鼓只学了一年,因为我们迁居北京,不得不停下来。当时圆圆已有较好的演奏水平,打得很流畅。到北京后,因为没有练习的条件和时间,爵士鼓只好搁置一边。为此我们常觉得遗憾,总期待着什么时候能再找到学习机会。虽然后来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但圆圆这种爱好一直保留着,甚至她上大学后,还一直惦记着再找个老师学爵士鼓。只因大学生活更丰富,学习更忙,这个心愿只好不了了之。

圆圆的才艺学习只学了二胡和爵士鼓这两样。二胡断断续续学了6年,过程中一直伴有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她对手中这把琴始终怀有好感。进大学后,又自愿参加了学校民乐团,功课虽忙,仍坚持每周排练。她随团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民乐团体第一名。圆圆虽不是主力队员,但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令我们非常高兴。在二胡演奏方面,圆圆不是天才,也没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并不妨碍二胡成为她一生的爱好和特长。在乐团中拉首席固然不错,能开独奏音乐会更好。没有这些,难道人生就不完美了?

圆圆的爵士鼓学习虽然是个“半拉工程”,但对孩子来说仍是一项有意义的经历,不只在技术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础,在艺术素养和对心理、意志的锻炼方面,也有提高与促进作用。早年学过的东西往往终身难忘,我想,假如有一天圆圆想组个小乐队自娱自乐,即使到了中老年,她也是可以把这项技艺再捡回来的。

艺术教育原本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让他活得更高雅,那么就不要带着他径直往匠人的方向奔去。而且,每个人天赋不同,一个孩子擅长或不擅长某种才艺,在某个特长方面表现得强还是弱,这并不影响他的人生观和幸福感。孩子将来能在某种才艺上有成就,这固然是件好事,但纯粹地玩,也不是件坏事,快乐就是最大价值。从目标到手段,艺术教育都不应该是苦的,应该是甜的。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