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胆小又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胆小又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8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小常属于特别谨慎的小朋友,遇到什么新鲜事物,他都会站得远远地先观察一下,然后对他认为没有危险的事,很小心地尝试;而有一些他认为有危险的,就拒绝去碰。

看到别的小孩在一个新环境下玩得很野很疯,而小小常就在边上小心翼翼地看着时,长辈们会说他胆小。常爸则非常不喜欢别人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所以别人说他胆小的时候,我就会说这是“谨慎”,不是“胆小”,就算是胆小,还有研究说胆小的孩子活得长呢!

说胆小的孩子活得长,真不是开玩笑的,是有研究报告的数据支持的。这周,常爸给小马君的命题作文就是“胆小的好处”,下面就看看如何为“胆小”的孩子正名吧。

最近有个妈妈来问我关于孩子胆小的问题,说自己家孩子3岁多了,还是特别胆小,每次洗头都会说“妈妈我怕!”;每次出门都要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襟;更不要说去了游乐场,离地超过10厘米,摆幅多于20厘米的项目都得闭着眼睛躲着走了。

每当这时,孩子爸爸的态度都很强硬,总是说,“男子汉,怕什么怕!”而且每每孩子被呵斥变得更加胆怯时,爸爸意见就更大了,槽点通通指向妈妈,觉得全是妈妈惯出来的。

时间久了,妈妈好像也少了些耐性,着急地问我怎么能让孩子变得勇敢一些。而我的回答完全出乎她意料——

“孩子胆小又没有错,为什么要逼他勇敢?”

相信很多家长对上面这句话选择了直接屏蔽——胆小就是不好啊,就是会让孩子少了很多挑战的机会,少了竞争力啊。

为此,我特意找了很多论文,来跟你分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胆小孩子的优势。

前方预警,可能会让你“三观尽毁”哦!

1、胆小的孩子更容易让人信任,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美国伯克利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个体因为胆小而产生的embarrassment(尴尬)更容易使旁人信任。

研究发现,胆小者和旁观者所看到的情感不完全一样。胆小者认为自己的尴尬很容易被旁人发现因此特别紧张,并且与别人的对话中特别注重他人的感受,用词的选择都特别谨慎。

旁观者却没有察觉到这种尴尬感,反而因为对方谈吐的和善和注重感受而产生好感,更喜欢和相信胆小者。

另外一组实验还发现,就算旁观者发现对方特别胆小,也不会给对方的印象减分,反而更愿意去帮助对方,从而胆小者更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

我自己就对这点深有体会。比如在班级里看到一些特别紧张的孩子,我就会特别愿意多付出一些时间去关注他们,给他更多的资源,这可能是人的一种善意的本能。

参考文献

Feinberg, M., Willer, R., & Keltner, D. (2012). Flustered and faithful: embarrassment as a signal of prosoci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2(1), 81.

2、胆小的孩子不容易发生意外

Lee在2006年的一次研究中对青春期的孩子意外死亡情况做了调查。他发现孩子的焦虑指数增长(即通常所说的“胆小”)会大大降低意外死亡率。

研究发现,当孩子的焦虑指数增长15%左右,意外死亡率就下降了接近3倍。解释的时候,研究人员认为,当孩子焦虑指数高的时候,他们对于周围环境更加警觉,因此不愿意去尝试有危险性的活动。从进化论的角度,胆小这种特质,会很长一段时间里留存在人类的历史里。

简而言之,就是“胆小的孩子不容易发生意外”。

参考文献

Lee, W. E., Wadsworth, M. E. J., & Hotopf, M. (2006). The protective role of trait anxiety: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Psychological medicine, 36(03), 345-351.

3、胆小的孩子更容易考高分

这个观点听上去天方夜谭,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却很好理解。

以前我考试就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担心会考得很差的科目,结果反倒都不错,反而是我特别放心的学科,往往会出篓子。

Owen就解释了这样一种现象。他说胆小的孩子往往比较焦虑,总是不相信自己能把知识点记住,所以会反复地操练,无意中自己的working memory (短时记忆)能力就增强了。

然后由于胆小/不自信,做完试卷还要反复检查,很专业的词汇叫做“post-mnemonic evaluation”(对记忆时间调取),说通俗一点就是每一次复查都是对于自己过去记忆的调取,这种操作无意当中又增强了大脑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切换能力。

因此看着胆小的孩子,考试都不差,而且记忆力都比较强。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一下身边的人,就会发现考试特别厉害的,或者说做题很仔细的人,胆子可能都不太大。

胆小又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参考文献

Owens, M., Stevenson, J., Hadwin, J. A., & Norgate, R. (2014). When does anxiety help or hinder cognitive test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105(1), 92-101.

不要让孩子“以胆小为耻”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告诉父母的就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胆小也有它的好处。

我记得读过一本绘本叫做《胆小鬼威利》,

胆小又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第2张

故事记录的就是一个善良的威利连一只苍蝇都害怕,对什么都说“对不起”,但是被同伴嘲笑是胆小鬼。后来他发誓不再胆小,报了健身班让自己变得特别强壮。

特别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尾,当威利浑身肌肉昂首挺胸走在大街上嘚瑟的时候,扑通,撞到了电线杆,脱口而出的还是那句,“哦,对不起。”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胆小的自己,这并不是一件羞愧的事情。特别是有男孩子的家庭,太多的研究论证了其实男孩子更需要情感上的照顾,丈夫比妻子心理更脆弱,只是男性更善于伪装罢了。

有一种胆小,是因为无知

我小时候特别害怕蟑螂,可是大学之后我却不害怕了。原因很简单,我大学的时候专门修了一门昆虫课。

我记得那节课上我们专门做实验,拿着美国大蟑螂,在他们的后背上绑上小推车,在推车上加很多砝码,看蟑螂是否能爬行。当我发现蟑螂可以拖动自己体重近百倍重量的砝码时,瞬间惊呆了,害怕感全无,反而开始尊重和膜拜起蟑螂了。

这就是我认为解决胆小的“万精油”——

“害怕什么,就研究什么。”

比如有孩子害怕打雷,爸爸妈妈完全可以带着他查阅一下到底雷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巨响会让我们感到恐惧?

如果孩子害怕洗头,可以研究到底为什么水流在眼睛里会让我们难受。

当孩子真的弄明白了,很多由于无知而带来的恐惧感自然就消失了。

总结

回到文章开头,父亲一味地和孩子说 “不许怕”只会增加孩子的焦虑,并且让他自己对“胆小”感到羞耻,以后他就不愿意也无法去正视自己这种原本正常的情感。

“胆小”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把他当“病”看,甚至还要逼迫孩子反复去面对那些他已经恐惧的事物。

只要你能接受孩子的“胆小”,告诉他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感受,并且帮助孩子消除由于未知而带来的恐惧感,这种胆小自然会慢慢消退。

有一种“胆小”是源于无知,只要陪孩子一起弄明白了事物的真相,很多由于无知而带来的恐惧感自然就会消失。

就算有一些胆小(比如不管怎么研究、怎么进行心理建议我依然怕老鼠),会伴随你一辈子,也没什么可耻的,这只是你身上独特的标志罢了,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