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不做反应过激的父母

不做反应过激的父母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0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四年之前的一次年假,姐姐帮婆婆做饭,我陪外甥女写作业。忘记外甥女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我说了一句至今依然非常后悔的一句话:“你没救了。”

这句话说的非常顺口,顺口到我都没有注意到它怎么就能从我这样一个号称非常尊重孩子的人的口中喷发出来。

“你没救了”这句话,在很多人的童年生活中非常多的被听到。但当我们成了为自己讨厌的那个大人的时候,那种震撼也是难以形容的。外甥女估计也被吓到了,不过她表现得不动声色。

“你现在还不结婚,你以后年纪大了该怎么办。”“你不要再挑挑拣拣了,再挑就真剩下了。”我的一位好友,没有降低自己最初的标准,在35岁之前找到了老公,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在看到她老公之后,就知道,她找到了她理想中的老公。于是,家人在催妹妹赶紧结婚的时候,我会劝家人,别着急,我会告诉妹妹,慢慢找。“慢慢找”这句话,深得妹妹欢心。

不做反应过激的父母

我们常常看见反应过度的家长把孩子吓到。他们听说自家孩子或者别人家孩子做了某件事情时,经常反应过度:

“你永远上不了大学”

“我不敢相信他们会那样做”

“没有人想要娶她,她的名声被彻底毁啦”

这都太耸人听闻了。我们在做让孩子害怕的父母。我们一辈子都在学习,孩子总会犯错,作为父母,我们最好假定孩子会犯错,这样,当他们犯了错,我们就不会太惊讶。

我毕业之后,刚来到北京时,工作并不顺利,有次非常少有地给家人打电话,本想着父母可以安慰自己一下,没想到老爸用了这种激励方法:“你再不努力,就得去大街上卖菜去。”当时心一下子凉了。

不做反应过激的父母 第2张

家人的期许也理解。于是,在我工作了一段时期之后,除了给父母买东西,还给两个妹妹买手机,买笔记本电脑。

实际上,自己当时银行里的存款并没有多少,为什么还要那么热心地给家人买呢?直到今年妹妹来京之后,我才理解。

妹妹的行为跟当年的自己一样。赚钱之后,首先是给父母买衣服,还将她的化妆品送给我,小鹿的礼物也没少了。除此之外,也会批评父母生活不讲究。这些种种行为,都是在宣誓着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独立了,我以后可以不用你们管了。

为了宣誓独立,很多父母眼中的孩子,在经济上过得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父母买各种东西。

父母的权威在我们骄傲地宣布独立的过程中,一下子垮塌了。在我养育小鹿的过程中,我才将再次理解了,视父母的话为圭臬。对于妹妹的那些行为,我也不会多说什么,这是必经阶段。年纪不到,有些体悟是来不了的。

成为新生代父母之后,我们对于孩子的很多行为,也会反应过激,只不过不自觉而已。反应过激通常产生的不合理观念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过分概括;糟糕之极。

一是绝对化的要求: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比如,家长们口口声声的“必须”、“应该”或“一定要”。比如,“你一定要每天放学之后给我打一个电话。”“你必须考上大学”“你应该在今年就结婚。”

不做反应过激的父母 第3张

事实上,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非常不合理的。如果我们心心念念想让孩子照着我们的要求来,而当孩子没有按照你的来的话,你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二是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

我们会对2岁3个月的小鹿说:“不要去饮水机那里接水。看烫着了。”小鹿会反驳我们说:“可以接凉水。”我们对小鹿说:“不要动熨斗,看烫着了。”小鹿会说:“没插电的时候可以动。可以动手把,不能动底。”

就像请人吃饭,只有当饭菜剩下时,才能证明别人吃饱了一样。只有过度了,才会觉得安全。事实上,孩子已经有了分辨能力,光用过度概括来吓唬孩子实际上起不了什么作用。小鹿依然还是会去接水,即使在接水的过程中,打碎过一次杯子。

当孩子将“过度概括”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之后,会怎样?可能,当这些孩子长大后,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片面地进行自我否定,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

如果他们用这种过度概括来评价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

不做反应过激的父母 第4张

三是糟糕至极: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

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

我们对孩子习惯性地要求完美,更是不能容忍孩子出生时的缺陷,孩子出生的时候就自带缺陷,以后他们的人生就完了。

一位小女孩,患有唐氏综合症,智力有障碍、生长畸形,她被亲身父母抛弃,并很可能在福利院里孤独终老。因为只有健康的孩子才有机会被领养。

不过,这个中国女孩Rosie,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她现在的养父母。在她的养母Angela眼里,Rosie简直是个掉落凡间的天使,可爱、爱闯祸,也常常因为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而让家人为她骄傲。

如今她已经从怯生生的模样,完全变成了元气少女。

唐氏儿最难跨越的障碍,是语言问题,在Rosie四岁之前几乎不会说话。养母Angela有耐心地一遍一遍的重复给她听,Rosie半年之后,就可以完全听懂英语,甚至可以用简短的言语表达自己,并且可以和其他孩子交流玩耍。如今的她,已经开始上幼儿园了。

Angela说如果不去照顾他们,你永远也不知道,这些小孩有多少潜力,只要你给他们机会去挖掘,他们会给你惊喜的,否则这些残疾孩子的人生可能会暗淡无光,没有任何希望。

不做反应过激的父母 第5张

大约在4~6年级,也就是前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们会意识到他们的父母非常让人害怕,尤其是当他们的父母对别人的孩子妄下判断的时候。

因此,请父母需要特别注意你如何评论别人的孩子,特别是他们惹了麻烦的时候。你应该这样说:

“那孩子太可怜了”

“他是个好孩子,不过每个人都会犯错。”

“她需要朋友吗?”

“我希望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跟我们讲。”

父母的过激反应只会让事情更糟糕。

“那孩子没救了。”

“他那样做了,活该被老师骂?”

……

过激反应的父母不是孩子需要的,孩子需要我们在他们无助的时候保持冷静。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