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为什么没人愿意和你的孩子玩?

为什么没人愿意和你的孩子玩?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3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而有的妈妈却发愁:“我的孩子出去玩,总是紧紧地贴着我,别人玩得热火朝天,我们就在一边看着。慢慢地,也没人跟我们玩了。”
虽然以上两种情况截然不同,但一项儿童社交心理研究将他们——“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同时研究表明,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不受欢迎”孩子的社交地位将就此固定,不会有什么改善。
妈妈们的疑惑在于:我有教导孩子怎么跟小朋友玩,为什么还是这样呢?其实问题的源头,不仅于此。
为什么没人愿意和你的孩子玩?

和同伴一起玩,是学习合作的开始。
孩子的社交模式,是从你这里学到的
通常,我们会觉得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从他和小朋友一起玩才开始的。但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
当孩子出生,因为饥饿(或别的原因)发出一声啼哭,并获得妈妈(或别人)的回应,他就已经开始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了——他向他人发出信息并期待获得回应。之后,孩子每天不断地学习怎样成为一个社会人。
家庭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能力的最初场所。在家庭中,孩子得到父母的爱、抚育和保护,通过与父母的良好互动,建立起对他人最初的信任关系,学习如何和陌生人相处。同时,孩子也通过观察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仿和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因此,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待彼此的态度和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待他人的方式。
如果在家里,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有求必应,没有达到目的就打滚耍赖,父母又没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很快让步的话,孩子就会发展成想要小伙伴的玩具就抢,小伙伴不给就打。
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比较疏离,孩子和父母间没有建立起好的亲密关系。他可能需要捣乱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他以为父母不爱自己,那么和小朋友相处时,他表现出的就是捣乱或退缩。
如果父母过分地溺爱孩子,事事包办代替,孩子就会像藏在壳里的蜗牛,缺乏与小伙伴交往的勇气和能力。相较于有大人事事让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玩还会遇到矛盾、挫折,孩子当然会偷懒不愿前进。
如果父母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做出不当的行为,与人大声争吵、说不文明的语言、摔东西等,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模仿。
孩子很小的时候,这些问题通常不容易表露出来,但随着习惯的养成,这种行为方式,在他们开始需要和其他孩子打交道时,就会成为孩子正常社交的阻碍。
为什么没人愿意和你的孩子玩? 第2张

孩子在和父母家人的相处中学习如何同别人相处。
但此时发现问题,并不晚。孩子还处于社会化发展的早期,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做出改变。那种怕孩子出问题而就让孩子待在家里的做法是绝不可取的。孩子只有在经历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交往后,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在引导孩子成为“受欢迎的孩子”时,除了留意上述错误的教养方式以外,你可能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❶ 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未发展起来,缺乏自我评判能力,他们往往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尤其父母对他们的评价很重要。因此,当孩子有社交方面的障碍时,父母不能急于给孩子贴标签,说孩子“胆小”、“懦弱”、“坏”等。只有父母先接纳了孩子当下的状态,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支持。
❷ 对于那些容易和别人起冲突的孩子,他们主要的问题在于规则意识的缺失,比如不懂得“轮流”“协商”和分享。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这方面的培养。比如在餐桌上,不必每一次都把孩子爱吃的东西全留给他,而是适当地分给其他家人,然后告诉他:“好东西人人都喜欢,所以大家要公平地、轮流地享用,不能够一个人独占。”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将这种规则内化,再运用到和同伴的交往中。
❸ 对于那些天生比较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的孩子,父母需要慢慢接纳、给更多长按和爱。同时可教孩子学习一些具体有效社交策略。比如可以教孩子友好地向人询问:“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可以吗?”或者当别的小朋友在游戏过程种遇到了麻烦,可让宝宝主动上前提供帮助。如果孩子害羞,父母可鼓励他先找和自己性格相似的孩子一起玩,再慢慢去和其他更多的孩子接触。这种社交策略的学习,对帮助胆怯型孩子交友有很大的作用。
TIPS:年龄较小的孩子(约3岁以下)不愿交往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时他们还处在“单独游戏时期”或“平行游戏时期”,也就是“自娱自乐”时期。但3岁以后,幼儿应表现出逐渐增强的交往需要,如若不是,家长应从以上方面寻找原因。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