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怎么给孩子讲故事,孩子才爱听?

怎么给孩子讲故事,孩子才爱听?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8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第一次,丫丫妈妈问我问题的时候,很有些不好意思。她说:
罗老师,我家女儿1岁半了,特别爱听故事。可是给她念书,她就会撕。最爱听我嘴巴里讲出来的故事,可是这样倒让我发愁了!该如何给孩子讲故事呢?估计像我这样的妈妈也不多?觉得自己很笨,天生缺乏想象力。偏偏又总看到很多育儿的文章和书籍,说给孩子讲故事如何重要。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为了这个特别的焦虑。
为了缓解这个妈妈的焦虑,我先建议给了她一个比较方便的办法,即找一些音频的故事来陪孩子一起听。当时,我还把微信上分享过的一个能够听故事的微信号:呼呼收音机,推荐给了她。
我家开心基本没看过电视和动画片,她的睡前故事都是来自网上找来的音频文件,以及我给她编的。呼呼收音机上的故事,我也有给我家开心听。讲的是一个盒子王国,里面有一群盒子勇士,他们各种历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做奶泡泡。
这种故事情节丰富的音频故事,好处有两点:
一是很适合小宝宝们,因为它有一个固定的主人公,发生了各种富有张力的故事,也比较健康。最重要的是,它不会像动画片那样影响到孩子的注意力发展、视力发育等。因为,只需要宝宝竖起小耳朵听就好了。
第二个,它的故事一集一集在不断地更新,随着熟悉程度的提高,故事里面主人公的言行就能够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如果孩子喜欢上的里面的某个人物形象,爸妈们还可以顺势利用这种喜欢,来帮助给孩子立规矩。
比如说,如果孩子赖床。你就可以说,哎呀,奶泡泡早早地就起来啦。你肯定会比奶泡泡更棒吧?如果孩子不喜欢吃青菜,你就可以说,你真以为这是青菜,这些菜呀,其实是从盒子王国买到的,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吃到哦?
过了几个月后,丫丫妈妈给了我反馈,新的反馈里既有好消息,又有了新的问题:
谢谢罗老师,孩子挺喜欢这种音频故事,我们坚持了快俩月了!每次拿手机放出来给她听的时候,她还觉得很神奇。放的过程中,都会比较安静。真是太好了!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孩子会不分场合和时间地听故事。比如,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她要听故事。我就和她沟通等我吃完饭后再听。结果她就大哭,哭得特别厉害。我就抱着她共情,告诉她妈妈爱她,但就是不给听故事,我这样做对吗?
有时候,该睡午觉或者晚上要睡了,时间已经太晚了,她还非听故事。不然也是大哭。总是哭得喘不上气那种。这让我很头疼,也很有挫败感。不知道怎么应对。希望能得到你的指点,谢谢了!

1岁半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快速发展,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此时妈妈需要在陪孩子听故事的基础上,教孩子学会等待。但是如果妈妈过于严厉,或者只是单纯地跟孩子说“不”,一定会激起孩子强烈的法抗,以此来争取自己的发言权。

怎么给孩子讲故事,孩子才爱听?

更好的做法是温和但坚定——我常常会跟父母们这样建议。但如何才算温和并且坚定呢?幽默、有趣是一个很棒的粘合剂,可以把原本冲突的两个词胶合在一起。
你看,既然孩子喜欢故事,那么妈妈其实也可以通过故事里头小主角的口吻去告诉孩子:我是奶泡泡,你这么喜欢我呀,我也很喜欢你!现在是吃饭时间啦,我也要去吃饭咯,咱们饭后见,说好啦?
这样你对自己的规则仍然是坚持的态度,但孩子却仍容易接受。如此潜移默化地去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最近的一次,也是第三次收到丫丫妈妈发来的信息,我觉得很惊喜。她说:
罗老师,我还是那个问故事的妈妈。听了不少音频故事后,自己也受到了不少启发,一直都在摸索通过故事和孩子交流。现在孩子的作息也慢慢规律了。每晚睡觉前,我们会熄灭灯,听一段音频故事。有时候不用音频,只是我和孩子都闭上眼睛,我给她重复描述一些故事里的情景,并且让我家孩子当主人公,她特别喜欢。真好啊!谢谢罗老师,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
看到妈妈发来的文字,我顿时觉得特别美好。光是想象那样一副和谐的亲子共处画面就很美。在妈妈的反馈里,她有一点做的很好,那就是学会了更灵活地对待“故事”这件事。让孩子变成故事里的主人公,这种办法不仅会给孩子带去新奇感,而且能够满足他们希望变得更强大的心理需求。
当然,“灵活”讲故事的好处还不止于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巧妙的育儿办法,随时随地都能作为一种亲子沟通的有效工具。
比如一位智慧的爸爸——少年商学院创始人曾经分享过的关于故事的故事:
有一天,儿子在院子里玩球。我也过来“凑热闹”。我把他的红色皮球不小心抛到了二楼屋檐上,儿子“啊”了一声。
(注意,这个时候是孩子最容易情绪失控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若孩子失控,要么大人会不知所措,只能无助地告之:别哭了,别哭了。要么最后发飙了干脆厉声呵斥回去:不许哭!显然,这都不是好办法。我们看看这位爸爸是怎么做的。)
我对他说,“球和咱们捉迷藏,咱们找它去!”并顺手拿了一个扫把,带儿子上到二楼,打开窗户,用扫把将球从屋檐上戳了下去。球掉到院子里了,我顺手也把扫把从窗口扔了下去。
这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我们回到院子里后,我随口对儿子说:“扫把找到皮球后好开心,跟着皮球就跳了下去。”
结果小家伙若有所思,说,“爸爸再讲一遍。”
我把刚刚零碎的片段组合起来,给儿子讲成一个完整故事:皮球和扫把是好朋友,它们玩捉迷藏,皮球很调皮,飞到楼上了,扫把决定上楼找皮球……
“我还要听。爸爸还要讲皮球和扫把的故事。”儿子说。
“好的。”我说。但我没有重复刚才的故事。而是将皮球和扫把的关系变了一下:皮球和扫把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玩的很开心,但是扫把惹皮球生气了,皮球就飞走了,扫把不愿意失去朋友,就上楼去找,找到了皮球,并追着向它道歉……
“我还要听。”儿子不依不饶,他觉得有趣。
“皮球喜欢旅行,因为旅行可以遇到很多新鲜的人、新鲜的事。它和扫把认识之后,继续出发,飞到楼上去了。扫把说,我也要去旅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它不会飞,就走楼梯去找皮球,希望成为皮球的同伴……”
“我还要听……”
就这样,同一个场景的皮球和扫把的故事,我一口气讲了7个不同版本。而且,一开始我只用讲,后来我们干脆在院子里表演起来——我们俩一个是皮球一个是扫把。一个小时后,我口干舌燥,我最怕再听到儿子讲四个字——我还要听。
“我还要听。”
我真的要晕了!
“可以,但是这是今天讲的最后一个故事。”我必须专制起来,不能再让儿子无限制地“纠缠下去”了。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我绞尽脑汁,连蹦带跳,很累,但内心充盈,非常享受这样一种过程。
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帮助缓解孩子的即时情绪,避免情绪爆发,还可以带给孩子更广阔的视角去看世界。
除此之外,故事还有事后安抚和疏导的功能。比如另外一个关于故事的“故事”:
一岁三个月的小宝在小区里玩的时候,突然发现妈妈不见了(其实是因为妈妈在收拾小推车),且自己被陌生人包围了。于是大哭不止,撕心裂肺五分钟。晚上哄他睡觉的时候,想起这件事儿,妈妈就给他随口编了个故事,故事这样的:
小宝和妈妈一起出去玩,小宝非常高兴。走着走着,小宝一抬头,发现妈妈不见了,而和他大眼瞪小眼的是“喵喵”叫的小猫、“汪汪”叫的小狗和“嘶嘶”叫的小蛇。
小宝急得快要哭了,问:“妈妈到哪儿去了?你们看见我的妈妈了么?”
小猫“喵喵”地问:“你的妈妈是什么样啊?”
小宝说:“我的妈妈高个子、戴眼镜、卷头发。”
小狗“汪汪”地说:“这么说来,倒好像是在哪里见过呢。”
小蛇“嘶嘶”地说:“笨笨,他的妈妈不就在树后面么?”
小宝一听,赶紧喊:“妈妈,妈妈!”
妈妈直起腰来,走到宝宝身边,把新摘的狗尾巴草递给宝宝说:“小宝真勇敢,都没有哭鼻子。你要记着啊,妈妈永远都会在你身边,不会把你扔下的。”
孩子为什么在看不见妈妈的时候大哭呢?如我们之前讲过的,小宝宝们没有物体永恒的概念。在他们看来,你不在眼前,就是不在了。你离开我了,就是不要我了。他们对“抛弃”这件事充满恐惧,需要得到父母的确认:你们会一直在我身边,会一直爱我。
所以,故事最精彩在最后一句:通过暗示告诉孩子,妈妈永远都在的,不会抛弃他,如此会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没错,育儿有无数种方法。只要用心,我们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办法。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