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来源:育教家    阅读: 1.3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孩子为何不听话

1、听不懂

爸妈说的话超出孩子认知范围。比方叫一个五岁小孩去反省,他头上会冒出很多问号,因为大脑中掌控反思能力的前额叶区尚未发展成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反省。或是要求小一的学生写功课要有纪律,他也只能当做耳边风。

2、做不到

当爸妈一次抛出太多讯息,孩子无法一次到位。要出门了啦,还在慢吞吞,电视赶快关掉、穿蓝色那件外套、袜子在床上……赶快,你只有十分钟!当时间紧迫时,大人如机关枪般一口气抛出五、六个讯息,但孩子的脑袋记不住,有抓住的通常只有最后那一句!

3、答不出来

大人气头上说话,孩子不知怎么回应。爸妈有时会有天外飞来的哲学家问句,比如盛怒当下问小孩:为什么你不让我当一个好妈妈?你为什么不当一个堂堂正正的好哥哥?凭良心说,这类问题真的有答案吗?

4、听不进去

反覆叨念,孩子自然当成背景音乐。这题你明明就会却写错,还说你有检查,做事情跟你爸一样,不仔细又嘴硬,以后……当一个重复、负向、情绪渐强的唠叨碎念不断回荡在耳边,会被当成一种背景噪音,小孩可与之自然共存,却完全听不进去,尤其是小男孩。

5、被误会

爸妈不给机会说明,孩子乾脆关闭沟通大门。王小明,跟你说不要打架,你今天在学校为什么打架,没收ipad三天!爸!那是因为……还狡辩!马上没收!王小明没机会把话说完,他是为被欺负的同学打抱不平,他自己早就后悔了。但王小明没说话余地,已经被贴上坏小孩标签。

因此,爸妈想要真正说对话,不能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没有注意到孩子当下是否准确接收到讯息,一定得转个方向、摒除本位思考,了解顾客需求,从分龄的发展理论、脑科学、性别差异、心理学、父母效能学等科学根据,理解孩子的特质、能力与局限,才能说出孩子听得懂、也做得到的教养话语。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第2张

解决冲突第一步

先自问孩子为什么做不到

专家提醒,教养遇到难题,父母应先自问为什么孩子做不到,而非先问该怎么教。因为搞不懂为什么,却一直丢出该怎么教的各种策略,很可能下错药,完全无效,只会让亲子沟通愈来愈挫折。

综整发展理论与专家采访,若将孩子的年段切成学前、学龄跟青少年三个阶段,可归纳出该年段对应的发展任务:学前是耐挫力的练习;学龄阶段重点是跟学习纪律相关的自我管理;迈入青少年最大的挑战则是自我认同与评价。

而孩子分龄的行为和管教状况题,主要来自于爸妈跟小孩,对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任务,有著品质跟速度的不同标准。比如学前儿看到玩具就抢,还在捉摸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学习克服野蛮人的直觉,但爸妈已经跳到希望教导等待跟礼貌。学龄儿还在培养学习时间感,试图理解父母气急败坏的只剩十分钟到底是什么状况,爸妈却在后面不断催促、一次交办五个任务。青少年用自己的方式交朋友,爸妈却老是紧张兮兮的嫌弃同一挂的朋友,担心孩子会被带坏。

亲职专家李显文回想两个女儿小学低年级时,她们一家侨居马来西亚,午后的雷雨降温过快容易著凉,因此一下雨,她会希望她们养成关掉冷气的习惯。

有次雷雨下了一阵子,楼上冷气还在转,她努力克制想上楼骂人的冲动,耐住性子站在门口等,然后心中倒数三、二、一,开门那刻,哔!她们刚好就把冷气给关了!李显文省了一顿发怒,好好的赞美了女儿。她因而体悟,大人容易急,但小孩再快也快不过父母,没有人喜欢做什么都被盯、被碎念,父母并不用那么急著做些什么,只要愿意等一下,孩子总是会做好的。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第3张

解决冲突第二步

孩子长大,爸妈也要懂得换身分

此外,爸妈除了从科学角度来理解孩子的状态,也要跟著孩子长大、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才能找到亲子互动的最佳舞步。学前儿需要从往外探索中找到自我肯定,因此爸妈是示范好行为、给予适切赞美的教练;学龄儿需要一些策略当鹰架,不断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跟内在动机,因此爸妈是协助者顾问的角色;青少年追求自主跟自我了解,爸妈则是稍稍往后退的盟友角色,在信任基础下帮助孩子成长。

爸妈在盛怒之下说出的不恰当管教语句,比不说还糟,因此,爸妈戒吼是开启亲子沟通诚意的第一扇大门。心理学教授艾克曼(Paul Ekman)在《心理学家的面相术》中提到,当情绪压过理智,大脑会经历一段情绪不反应期,这段期间大脑无法接受不符合当下情绪的资讯,如果不反应期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则可迅速将注意力放在眼前问题做出反应;但若不反应期太久,则会出现不适当的情绪化行为,让人充满偏见,除非能觉察到自己的不反应期,才有机会重新找回理智。

说话术像丢接球,说了还要记得聆听对方的回应。沟通是指彼此双向交换讯息的行为,不是由爸妈单向告知、发出指令要求孩子听话执行,因此孩子的感受跟想法必须得到相当程度的平等重视,爸妈真要学沟通,就得先选择自己的姿态,是高高在上、还是蹲下来目光跟孩子直视。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