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幼儿园教育 >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来源:育教家    阅读: 7.0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第一次看见把阶层和育儿放在一起,是在那本著名的《虎妈战歌》上,虎妈蔡美儿的上一辈,是移民第一代,就是我们熟悉的开餐馆洗衣店的那个阶层,虎妈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流名校的教授。虎妈之所以如狼似虎地训练小孩,“教育”小孩,是怕孩子跌出她目前的阶层。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是很美好


在中国,我听到更多版本的是“拼爹”

我听到过很多年轻人,会半开玩笑地埋怨:“老天爷没有把我生在权贵富豪的家庭,只能全凭自己去奋斗喽!”

甚至,有的成年人会直接抱怨自己的父母,“你看人家某某的父亲,当着局长,让孩子还在上学就领工资了,毕业就进好单位,比我们少奋斗几十年,还一辈子衣食无忧!”,“还有某某,初中就出国留学,一回来人家家里就给几百万的创业基金,直接当上了大老板!”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同样的,我也接触到很多的父母,为自己没能给孩子一个银窝窝、金窝窝,让孩子含着金汤勺出生而愧疚。“孩子,你放心,我们全家吃糠咽菜也不会亏待你”,“咱们比不过那谁谁,但是,只要是家里能提供,我们一点儿也不会不他们差”,“我们会把能给你的最好的都给你了,尽到了父母的职责,以后,就靠你自己了!”

所以,我们会听到孩子对家庭阶层的抱怨: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我们也会听到普通阶层家庭对孩子的态度:全家砸锅卖铁,也不能亏待了孩子。

从小地方到大都会混成白领、金领、学术权威领的家长,在下一代想得最多的,是保阶,甚至是更上一层楼,破一个阶;而不是白领金领的,更要举家努力,确保孩子们能够破阶,升阶。

怎样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如何让孩子有一个相对高的起点,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好的平台,怎样让孩子保持现有的阶层并有可能进入到更好的阶层。我想,这是很多家长都会有的,非常正常的想法。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第2张

阶层不是以经济条件,而是以精神气质和生活方式而划分的

我知道,很多人只要一看到这个标题,就不不屑一顾地反对:那是扯淡,阶层可不就是以财富来划分的吗,没钱说个屁阶层!

好,我们来慢慢聊一聊什么是阶层。

这个春节,我们全家去澳大利亚度假,我特意找了一些当地的华人朋友聊天,想多了解一些当地的教育情况。

在墨尔本,已经移民十几年,在小学里任教的杨老师跟我说,这里的阶层划分是潜移默化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居住的社区。这并不是说房子有很大的差别,处于平民阶层的一个水管工,收入并不比中产阶层的律师少多少,照样可以买大HOUSE,买游艇,而一位律师,收入也并不水管工多多少,也是买大HOUSE,买游艇。但是,水管工和律师,他们不会买在同一个社区。

那两者的社区有什么不同呢?很简单,中产阶层的社区里,更多的文化设施,更多的读书会和沙龙,更多的社区公益活动;而平民阶层的社区里,可能是打桌球的小酒吧,大家聚在一起喝喝啤酒,唱唱歌,聊聊天。

请大家一定要明了,在这里没有谁高谁低的评判,有的,只是大家对生活的理解不一样,精神需求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而已。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了,“那是人家西方社会,跟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们说的是中国,是现在的中国!”,“中国的水管工怎么可能跟律师、医生相比,连生存都满足不了,这些家庭的孩子能一样吗?”

好的,我们就暂且放下一个已经成熟的社会里的阶层状况,再开看看中国这个比较特殊的社会里的阶层。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第3张

中国没有中产阶层,只有权贵阶层和平民阶层

和大家的普遍对中国的社会阶层划分不同,我认为在中国,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权贵阶层、中产阶层、平民阶层、底层阶层……这些复杂的划分。有的,其实只有两个阶层,权贵阶层和平民阶层。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看看,除了占极少数的权贵阶层之外,我们在城市里的居民也好,在乡村的农民也好,互联网的创业者也好,从事专业行业的律师、医生、知识分子也好,打工的建筑工人和餐厅的服务员也好,其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很多看似风光的中产阶层,金领白领,拥有百万千万资产,动不动出国旅行,其实在大都市核心区也只能住个实际面积100来方的房子,孩子入园上学照旧得彻夜排队送礼(也一样都找不着门在哪里),一场重大的疾病就花光所有的积蓄甚至负债累累……大家可以看一看,这根本就是平民,甚至赤贫阶层才有的情况啊!

在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不用为阶层伤脑筋,大家其实都是平民阶层,基本上没有本质的差别。而从平民阶层要跃升为权贵阶层,比如说变为马云或者马化腾,恐怕是父母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做到的。就是王健林也无法努力出一个马化腾。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第4张


家庭阶层对孩子的教育,真的有那么大影响吗?

前面说过,在中国,大家其实都是平民阶层。那么,就算拉上权贵阶层,家庭所处的阶层,其实对孩子的教育真的差别不大。

前一个阶段,童书妈妈读书会读了一本《教养的迷思》的书,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严谨的社会调查与研究,结论就是孩子的成长,其实和家庭的关系并不大。我知道,很多人不接受这样的观点,更何况是美国学者的研究呢?

那么,好的。我们就从中国的实际情况谈谈。

第一个问题,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做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应该是父母的所作所为,所谈所想,帮助孩子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塑造孩子品行、习惯、价值观的最重要的环节。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那么,父母作为老师的角色是怎样体现的呢?不是父母教给孩子知识,对孩子进行考评。说白了,就是父母在家庭里的一言一行。

不是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父母每天在家里所体现出来的品质,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

这么说吧,一位连字都不认识的妈妈,勤劳地工作,真诚地待人,那么,她的孩子也会如此;一位位高权重的父亲,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他的孩子就会花天酒地,胡作非为。

所以,跟阶层无关,父母所做所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教育中最关键的。

第二个问题,家庭因为阶层的不同而提供的物质条件,不起决定性作用。

我们来看看,所谓的权贵阶层也好,富有阶层也好,中产阶层也好,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成长条件。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第5张

每个阶层所占有的资源是不同的,这是现实。但是,难道真的有很多人会认为,所谓的“好的家庭”,真的是住着富丽堂皇的房子,保姆司机整天伺候着,出入前呼后拥,上着天价贵族的学校,假期旅行乘坐私人飞机豪华游艇,在国外上学也开着跑车唱着卡拉OK,一回国就给他几百几千万去开公司……这真的是好的教育方式吗?!

降一个阶层,咱们退而求其次。为孩子找好的学校,托人让孩子进入重点班,跟最有经验的好老师,让孩子尽可能吃的好穿的好,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让孩子学习上成为学霸,兴趣上多才多艺……这也真的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吗?其实,这和上面的富豪方式,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并没有本质差别。换句话说,这些家庭如果更有钱,有银勺子当然就不会用铁勺子。

其实,我想说的是,就算中国最普通的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并不存在阶层上差距。因为,现有的公共资源,已经足够满足孩子的成长。

我认为,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上什么样的补习班和兴趣班,这些所谓的学习资源,并不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只要孩子愿意学习,无论什么阶层的家庭都可以用很多的方式去满足。家长完全可以给孩子买书,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使用网络进行学习,这些都并不需要很高的经济条件,甚至很多都是免费的。很多叫嚷因为自己的“阶层”不够,所以没有读名校,没有上名培训班的人,认为没有资格谈理想谈未来的人,我想问问,完全免费的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你上过吗?你知道有孩子坚持上可汗学院一学期数学课,能够拿到全年级第一名吗?(有意思的是,爱去免费的公立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的人,爱在网上收集资源,老老实实付出努力的人,往往是经济能力较好的人。这不是一种讽刺吗?)

我们要知道,到最后,是没有人关心你是从哪个学校里毕业的,跟哪个老师学的,上的班每节课多少钱!人家只会问你到底会什么,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能够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第6张

第三个问题,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和阶层无关,和观念有关。

有人说了,我们不讲究上私立,上补习班,但是,孩子的眼界、品味,这些的塑造,难道不需要钱吗?

很多人说那些带孩子出国的,都是有钱人,这些就是阶层差距。那么,我可以老实地告诉大家,我们第一次带小丸子去欧洲的时候,全家的积蓄只有4万元——大家可以放眼中国,一个家庭有4万元积蓄以上的家庭,应该占90%以上吧。所以,在家庭氛围,家庭环境,家庭生活中,关键的是观念,而不是财富。

很多家庭,就算经济不富裕,也会给孩子买很多的书,带孩子去旅行,参加文化活动;而另一些家庭,就算是很富裕,更多的是给孩子零花钱,买最新的手机,坐头等舱住高级酒店。从教育孩子的角度上看,反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对孩子有更好的正面影响。

我有一次遇到一家从英国回国度假的华人家庭,父母坐商务舱,孩子坐经济舱。我问那位父亲为什么?他回答说,我不想让孩子从小就很容易得到那些不是通过自己努力而得到的东西。我深为认同。这又一次印证了,父母是不需要为孩子说处的阶层负责,家庭所处的阶层其实和孩子的教育无关。



阶层不是一个必然的上升渠道,没有必要这样要求自己和孩子

我坚定地认为,就算是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状况下,阶层也不应该用财富来划分,每个人也不应该把进阶为另一个阶层而作为奋斗的标准。

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场又一场的战斗,我们的生活,也不是一次接着一次的拼搏。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而活的,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活的,是为了快乐幸福而活的;而不是为了追求什么狗屁的别人眼中的所谓成功而活的,不是为了摆脱自己现在的生活去追求另一个看似更高端的生活而活的!

我有一对朋友,没有工作,没有房子;没有固定的收入,也没有什么社保和医保;住在北京的远郊,一处农家的院子,自己种菜养鸡;他们一个用了好几年骑车走遍了中国,画了很多本骑行日誌,另一个每天拍摄照片,做成影集之后不愿意按出版社的要求出版,就自费印刷,把销售的钱捐给慈善事业。

如果按照所谓的阶层划分,他们应该都不算中产阶层,甚至不算平民阶层,而是贫民阶层或底层阶层了。但是,在我的眼里,他们其实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富有阶层”。


父母没有必要为孩子所处的阶层负责

作为父母,我们要为孩子负哪些责任?是的,我们要提供食物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给孩子衣物不要让让孩子冻着;我们要陪伴孩子和他聊天游戏,给他讲睡前故事陪他过家家;我们要让孩子接受教育,给孩子买书和文具;我们带着孩子去运动和旅行,参观博物馆看电影;我们要观察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去实现梦想……

这是不是很简单,但其实又很难很难?是的,我想,对于作为父母的我们,给予孩子的,应该是这些,需要付出时间、精力、耐心、尊重和爱的,而不是需要用阶层财富来换取的东西。

什么样的父母是合格,或者优秀的父母;什么样的父母又是不负责任,或者说不好的父母。

我认为标准很简单,就是父母应该做“只有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事情”,就是好的父母;如果父母用其他的方式来代替这些行为,而忽略了本来“父母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没有负责。

这么说吧,送孩子去昂贵的培训班、给孩子买最新款的鞋、为孩子读名校买学位房……这些,是父母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让孩子体会到亲密关系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一起完成家务,一起建设家庭的成就感,让孩子发现无论金钱多寡,都能过得更舒服一些,结交一些正直友善智慧的朋友以及他们的下一代——这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我要说,父母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他们有过什么样生活的权利,没有必要为了孩子,而非要去提升所谓的阶层。

从教育孩子的角度,父母无论处于哪个阶层,都是对得起孩子的。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而觉得愧对了孩子。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第7张

孩子以后处于什么阶层和父母无关

这个春节在悉尼,我们认识了吴老师。他是一位艺术家,早年移民澳洲,很早就签了英国的画廊,在澳洲也开了自己的艺术机构,买了十几处的房产。有一天,他的女儿看到国内的一个新闻,讲的是几个子女为了争夺父母的遗产而闹上公堂,就对父亲说,“我不要你的遗产,不想成为那个样子”。

吴老师笑着对女儿说,“不会的,因为我的资产跟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我会全部捐出去,成立基金去帮助那些追求梦想的年轻人的。”

初听之下,作为中国人,会觉得女儿很傻很单纯,会觉得父亲很绝很无情。但实际上呢,我仔细想了想,这才是最健康最良性的家庭关系——至少,在财富的处理上是如此的。

我们来看看两种不同的家庭发展轨迹:

第一种,叫做鞠躬尽瘁型。

努力奋斗上学➙长大努力工作➙力争上游升职加薪➙创业升官发财成名➙买最好的学位房,给孩子上最好的教育➙送孩子出国,给孩子找工作➙帮孩子办婚礼,买房子,买车子➙给孩子创业经费,帮孩子做生意➙退下来带孙子,帮孩子管家务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第8张

第二种,叫做我行我素型。

按兴趣学习,上喜欢的专业➙勤工俭学挣学费➙自己找工作,租小房子➙找到自己的伴侣,一起租公寓➙努力工作,生小孩,买大房子➙生更多的孩子,换更大的房子➙送孩子上学,孩子们离开家里➙大房子换小房子,夫妻一起享受生活➙卖小房子去养老社区,度过晚年

我知道,很多人都觉得第一种鞠躬尽瘁型的父母才是真正的父母之道,才是值得尊敬的父母。第二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是对孩子不亲的父母。

其实,父母真的能够为孩子以后所处的阶层负责吗?根本不可能!社会在发生变化,时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每十年都会发生颠覆性的事情。

我们小时候热门的行业,现在还存在多少?曾经被奉为铁饭碗的国有企业,很多已经衰退;公务员似乎是旱涝保收的,但现在身处其中的正在体会其中的冷暖;曾经以为给孩子赚100万就可以让孩子过一辈子,现在这些钱只能买几平方;甚至,给孩子留十几套房子,一个上市公司,可是,谁又能预料到20年后的经济变动呢……

父母如果一定要为孩子设置的保障多话,让孩子“缺乏保障”,应该是最好的保障。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第9张


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更何况阶层

虽然很多人都听过读过纪伯伦的《孩子》,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父母不能接受已经流传了一个世纪的诗句: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设想下,你跟一个孩子的父母说,“你的孩子呀,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我想,你会马上收获到对方的责骂,甚至耳光。

很多的真理,猛一说出来,是令人愤怒的;很多直觉,看似天经地义,其实是错误的。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做的到,但是,我想让我的孩子知道,她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可以选择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和她以后没有关系;她以后做的事情,也不需要我们的同意。

在悉尼的时候,她也去了吴老师家,听了吴老师和他女儿的故事。回来后,我就跟她说,我觉得吴老师做的很好,他的女儿也很独立,不仅靠奖学金在上大学,还自己创立了一个机构,“你长大后,也要独立地去生活哦!”

或许,这次谈话过于正式,小丸子有天早上醒来对我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离开了家,想:以后自己靠什么谋生呢?”我忍不住问她,“那你是怎么设想的呢?”于是,她就说,“我以后要开一个木工作坊,这里是前台,负责接待;这里是作品区,放做好的,可以展览也可以卖;后面是工作间,我自己在里面做,也可以教课程,让大家来做自己的作品……我算了下,大概可以养活我自己吧!”

我看她一本正经地规划自己的谋生之路,既感到有些欣慰,也觉得有些好笑:我们好容易从小县城来到大城市,从白领混到做自己的事业,而我女儿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小手工业者了,那不是把我们又拉回到了最底层的阶层吗?!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第10张

想让孩子好,孩子就真的能好吗

最后,我想聊聊为人父母的心理。

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得好,穿的好,过的好,学得好……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但是,究竟什么样才是对孩子好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每个人都有对“好”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给孩子更多的物质是好的,有的人认为,给孩子更多的精神是好的;有的人觉得,让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就是对孩子好,有的人认为,只要孩子觉得快乐,就是好的;有的人认为,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是好的,有的人认为,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才是好的……

其实,这里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但是,我忽然想到另一个标准,就是充分享受和孩子现有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作为父母,我们和孩子真正相处的时间,其实很短暂。孩子从出生到会走路,从进入幼儿园到上小学,从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到离家去上大学,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父母和孩子的拥抱与亲吻,讲讲心里话说说内心的感受,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时间少的多的多。

不知道其他人是怎样的想的,反正,我到了这个年纪,一点儿也不会埋怨自己的父母为我花的钱少了,没有帮我上更好的学校,没有给我找好的工作,没有为我提供更多的资源……反而,我最为遗憾的,是和他们在一起的,温馨而甜蜜的回忆,过于少了。

而这,才是一个家庭最有价值的,我最为看重的,也是我准备给自己的孩子的——我觉得,这是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也是孩子真正所需要的。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第11张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