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和儿科医生聊天后,我才知道“误诊”的真相!

和儿科医生聊天后,我才知道“误诊”的真相!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3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相信很多家长都在生活中遇到过“误诊”的情况,而儿科诊所里,误诊的案例也不算少。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误诊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误诊”的真相吧!

前几天和一位儿科医生聊天,谈到他前段时间诊治的一个案例:

一位4岁多的孩子在感冒发烧之后一直腹痛、腹泻,开始在别的医院诊治为感冒引起肠胃炎,治疗后无效。送到他这里诊治,发现宝宝多汗、面色苍白,能听到心律快,有早搏,通过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最终是病毒性心肌炎。

这位医生说:“有可能宝宝感冒后病毒入侵心肌,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很多孩子的心肌炎初期症状很像感冒,多数人不会注意到心脏的问题。幸亏这次发现及时,不然耽误了治疗很麻烦。”

这位医生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我:其实在儿科,误诊率是很高的。最容易出现医患纠纷的,也在儿科!

听了这位医生的话,又想起前一段时间一位妈妈的吐槽:

“现在孩子看个病真麻烦,到了医院啥也不说医生就开检查单。一个感冒咳嗽,又要验血又要照X光,结果啥都查不出来,到头来还是孩子自己好的,真是折腾啊!”

其实,这位医生就可以回答这位生气的妈妈:“查这么多,真的是为了减少误诊啊!”

和儿科医生聊天后,我才知道“误诊”的真相!

儿科误诊为啥这么多?怪医疗水平不够高吗?怪儿科医生不称职吗?

其实在美国,儿科误诊率也发生得相当频繁,《儿科学》(Pediatrics)杂志2010年的一项针对1300名儿医的问卷调查也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儿医每月至少出现误诊一次,儿医被起诉误诊的比例也一直遥遥领先。

可见,儿科误诊率高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原因:

1、儿童是一类特殊的病人,年龄小,表达能力差,沟通难度大,这给医生的诊治造成了障碍。

儿科常被比喻为充满挑战的“哑科”,就像上文说的那个4岁宝宝,他根本不知道心脏的这个概念,无法表达“心悸、胸闷”等感受,只能说自己“肚子疼”。

此外,很多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到底是正常还是不正常,比如说有些孩子并不知道持续的头晕、乏力等感觉是不正常的,所以不会主动说出来。

2、儿科诊治对医生要求高,涉及专业面大。儿科大夫必须是多面手,内科,外科,消化,五官,各个医学专科都要懂。在医学专业细分的当下,这对儿科医生的专业水平和临床经验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此外,孩子从新生儿到青春期,每个阶段的身体特征、发病特点都不同,尤其是婴幼儿对疾病的防御机能还在形成之中,某些疾病与成人完全不同。如果医生经验不足,或者不进行全面检查,误诊就很容易发生!

和儿科医生聊天后,我才知道“误诊”的真相! 第2张

那么为了降低误诊,及时发现孩子病因,准确进行诊疗,家长们要怎么做呢?

1、多问。当发现孩子健康有异常情况,或者孩子说自己不舒服时,一定要问清楚。比如孩子说肚子疼,可以问他“肚子那儿疼,指给妈妈看一下”。

2、就诊时,如实向医生描述病史和症状,但不要下结论。比如孩子肚子疼就说肚子疼,不要说肠胃有毛病,因为肚子疼,有时候不一定是肠胃的问题。

3、尽量多向医生提供信息。如孩子发病全过程以及相应时间、饮食睡眠状况、吃了什么药、家族患病史等,让医生对病情有全面的了解。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