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带宝宝去看病,家长要做好这些事!

带宝宝去看病,家长要做好这些事!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2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新手爸妈带孩子就医,要先做好准备,提供具参考价值的线索,有利全面诊断病情。

带还没有语言能力的宝宝或表达能力有限的幼儿就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他们无法亲口说出自己的不适状况,但医师也不是算命的能未卜先知,若想要有正确的诊断,需要父母将观察所得提供医师,做为评估判断的依据。

在说准备工作之前,必须先来说说那些让医生都忍无可忍的就诊“致命伤”。家长只有避免这些就诊误区,才能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更好地提高就诊效率。那么,到底有哪些“致命伤”需要家长去规避呢?

家长对宝宝发病的时间点描述不清。

以宝宝发烧为例,很多家长带宝宝看医生时就会跟医生说“宝宝发烧咳嗽”,那么到底是先发烧后咳嗽,还是先咳嗽后发烧,家长却没办法给出准确回答。因此,即便家长表现得非常着急,对医生来说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家长对宝宝的病程没有记录。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最怕听到的就是“老咳嗽”“一直发烧”“总不吃饭”等这种概括类的描述。当医生询问宝宝病情时,如果家长因为没有对宝宝的病程做详细记录,而对宝宝最初的发病症状、体温变化、进食情况等等,一问三不知,同样对医生诊断没有任何帮助。

自行用药太马虎。

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问及家长“宝宝就诊前都用过哪些药物?”,很多家长就会说“红瓶的”“蓝瓶的”“上次开的”,这样模糊不清的回答,并不能让医生理解这些药物的具体指向,同时可能还会影响医生的诊治。

带宝宝去看病,家长要做好这些事!

不少孩子平常由长辈或保姆照顾,孩子不舒服,父母匆忙送来就医,对于病史一问三不知,还要打电话询问。看诊时间有限,若能在有限时间内提供多一点有用的线索,对医师确诊很有帮助。

就诊时,父母该怎么准备要跟医师说的内容呢?从医师撰写的就医纪录两大部分反推,首先是“主诉”,指患者来看病的原因,包括主要症状、持续时间(或什么时候开始),如:发烧两天了、今天早上开始肚子痛之类的关键信息。

再来是以主诉为中心,所发展的“现病史”。口语化点说就是指,从发病到就诊时依序发生了什么事?这些内容可能并不长,但是前后应该会有逻辑并涵盖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经过和历次诊疗情况等内容,要简短说清楚的确不容易。对医师而言,一问三不知固然麻烦,但东拉西扯说不到重点也让人觉得头痛。

以台湾地区医院医师询问病史时参照的LQQOPERA口诀为例子、父母带孩子看诊前可按照口诀,事先把孩子的状况加以整理,让所提供的线索更具参考价值。

带宝宝去看病,家长要做好这些事! 第2张

根据“主诉”的内容,医师可先对疾病产生一个初步的诊断方向;之后,获得充分的“现病史”,则开始了鉴别诊断,因此,父母务必配合医师的问诊,提供正确的病史。有些父母会夸大孩子的病情,这样容易误导医师的判断,而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这样不只是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可能同时对孩子造成伤害。

带宝宝去看病,家长要做好这些事! 第3张

除此之外,想要更快更准确的完成诊断,还需要宝宝的配合。那么,面对那些对医院和医生充满恐惧的小宝宝们,我们该如何让他们配合呢?

首先,家长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

家长要知道,宝宝抗拒去医院或者到医院哭闹的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家长如果因此笑话他或者像他一样惊恐紧张,只会让宝宝对医院产生更强的抗拒和恐惧。

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将宝宝的病症有条理地向医生表述清楚,并配合医生的诊断治疗就足够了。

其次,让宝宝顺利完成就医,需要医患共同努力。

如果宝宝看到医生就躲闪,此时医生最好先跟宝宝交流一些他能接受并且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可以让宝宝摸摸医生的听诊器,并用听诊器听听妈妈的胸廓等等,慢慢地引导宝宝去接受这些医疗器械,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宝宝口、鼻等这些特别敏感的器官的检查。

这时,如果宝宝还是抗拒的话,家长可以在旁边配合,比如当医生的模特,让医生检查自己身体的某个器官,给宝宝做好示范作用。

最后,带宝宝就诊前,如何让宝宝有心理准备呢?

其实,对于比较小的宝宝,他们并不能理解“去医院”是什么意思,这时家长无需刻意提醒或解释,只要在进入医院之后让他慢慢适应即可。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