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妈妈要注意如此“乖宝宝”,发现后应尽早就诊

妈妈要注意如此“乖宝宝”,发现后应尽早就诊

来源:育教家    阅读: 1.9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前不久大白妈妈接到这样的求助:一位妈妈十分不解的和我说,她家的小宝贝,今年已经一岁半了,可是走起路来还是晃晃悠悠的走不好。走路姿势怪怪的,总是踮着脚尖。于是妈妈担心宝宝将来养成坏习惯,纠正过很多次,但宝宝就是不配合,让这位妈妈很苦恼。所以想问大白妈妈怎么办。

我听了后震惊地告诉这位妈妈,马上带宝宝去看医生,不可再耽搁,因为宝宝已经一岁半这么大了。

其实这位妈妈误解宝宝了,孩子总是踮着脚尖走路,并不是她故意为之,而是她生病了,一种叫做“肌张力过高”的先天性疾病,是单纯通过叮嘱不能痊愈的病,需要医生尽早介入治疗才行。

妈妈要注意如此“乖宝宝”,发现后应尽早就诊

肌张力是指肌细胞互相牵引时产生的力量,是维持着身体各种动作的基础,通俗的讲就是宝宝活动时的力气。肌张力过高就是力气过大,肌张力过低就是力气过小。

肌张力过高时,大多会全身僵硬,胳膊和腿伸的笔直,而肌张力过低时,宝宝会全身无力,甚至连头都很难抬起来。

那些一直表现乖乖的宝宝,一个人坐在床上不哭不闹,安静的像个娃娃,妈妈还以为是宝宝听话,知道给爸妈省心,抱起来也不乱动,懂事的让妈妈心疼。

其实则不然,宝宝可能是肌张力低下,不是不动,而是没有力气让自己的胳膊和腿动起来,只能静静的保持一个姿势。

这和肌张力过高同理,妈妈不要再单纯的认为“宝宝力气很大,真棒”,应该根据宝宝的日常表现,考虑是不是宝宝肌张力出现了异常。

妈妈要注意如此“乖宝宝”,发现后应尽早就诊 第2张

即使是刚出生的宝宝,还不会走路,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日常表现,来判断出宝宝是否患有肌张力异常。

妈妈们给宝宝换纸尿裤时,宝宝的双腿很难分开,而且不易弯曲,使得更换过程十分艰难时;

给宝宝洗澡,宝宝拳头握得很紧,很难掰开,双腿接触到水面会出现僵直时,便要怀疑宝宝肌张力偏高,应尽快咨询骨科医生和神经科医生。

宝宝过于安静,常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抱起宝宝时宝宝趴在身上感觉很没有力气,妈妈逗宝宝玩时,宝宝反应微弱,或抓手指时没有力气,这些便要怀疑宝宝肌张力偏低,同样应尽快咨询骨科医生和神经科医生。

除了举例的这些表现外,细心的妈妈一旦发现宝宝动作异常,都应留个心眼,向医生询问情况,判断宝宝是否肌张力存在异常,若确定异常,应尽早进行干预,才可把握住最佳治疗时间。

妈妈要注意如此“乖宝宝”,发现后应尽早就诊 第3张

肌张力是天生的,本该无法改变,但却可通过外力触碰、操纵、干预等方式来影响肌张力。宝宝被确诊为肌张力过低或过高后,可以通过物理疗法得到改善。

可以在儿童神经科和康复科的专业指导下,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原则上越早干预彻底恢复的几率越大。但妈妈们切记,一定不可擅自采取措施。

宝宝处于学步期时,建议多做肌肉强度的训练,妈妈要尽量多的让宝宝活动,蹦、跳、跑、蹲起等都可以,这主要是为了训练宝宝肌肉的强度和敏捷度。

妈妈要注意如此“乖宝宝”,发现后应尽早就诊 第4张

家长们带孩子时,总是渴望自家宝宝可以走的比别家孩子早,跑的比别家孩子快,每当这时就会特别自豪,认为自家的宝宝更聪明,将来肯定会是颗好苗子。

当其实这些举动对宝宝来说并不一定好,因为宝宝何时行走,何时跑步应该是随着发育自然而成的,不该任由人为来提早达成。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婴幼儿大运动发育时间表中,显示了宝宝大运动项目和适应时间的对比。

妈妈要注意如此“乖宝宝”,发现后应尽早就诊 第5张

图中明确显示了宝宝何时才适合坐立、爬行、站立、行走,大白妈妈也建议大家不要过早的要求宝宝实现这些大运动,因为过早帮助宝宝学会这些,会对宝宝脊柱、下肢造成预料不到的损伤。

大多时候,一些轻微的肌张力问题会随着时间推移自动变好,这种情况多见于一些疾病引起的肌张力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神经疾病等。若宝宝得到对症治疗,肌张力问题也会跟随治疗一并好转。

养育孩子是个辛苦的过程,初为父母也都面临着很多考验,那不如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通过大白妈妈,给孩子最周全的保护,让宝宝少生病、少吃药。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