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如何觉察到孩子身体的信号来给予食物

如何觉察到孩子身体的信号来给予食物

来源:育教家    阅读: 1.2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觉察到孩子身体的信号来给予食物,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真正需要不是靠家长想出来,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去感悟、感知和认知。

如何“觉”到孩子身体信号和真正的需要

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真正需要不是靠家长想出来,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去感悟、感知和认知。

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大量灌入,很难做到这种“感知”。如何才能“觉”?首先要求家长的心要静。而大多数人无法做到静,单位忙,路上忙,回家也忙,心不能够静就不会感受到这种“觉”。

在父辈养育我们的那个年代,物质不富有,没有太多可选,但父母至少都知道不能让孩子挨饿,也不能吃撑了。吃什么东西会拉肚不消化,或者睡不好觉,这是人的“本能”。本能来源于自身的静,那么不静的时候只是一味的给予,未必是孩子真正的需要,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身体信号

一位家长带3岁孩子来看诊感冒、流清涕、低烧。孩子在2016年11月份做了两个扁桃体切除,到2017年1月是2个月时间。我一再强调是孩子吃的方面出现问题了,家长仔细回忆也想不出问题所在。

再继续询问孩子水果吃的多不多?

家长答水果吃的不多,火龙果每天就给孩子吃俩;

爱不爱吃油炸食物?

爱吃抹蜂蜜烤的鸡翅。

这孩子就是“吃”引起的问题。

一定不是孩子刚刚出现问题就直接去割掉扁桃体,早期一定出现诸多迹象叫做“信号”,当不适时身体会发出信号:鼻塞、打喷嚏、发烧、咳嗽、荨麻疹、湿疹、腹泻等等诸多信号。如果把这些信号看作是病症病名,会永远被兜在治病的圈子里出不来。

首先知道这些是“身体信号”,当家长心静时可以“觉”到出现的问题,无外乎就是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孩子生病早期时,身体一定会发出信号。如果家长及早发现,及早处理,至少不会割掉扁桃体。

即便割掉扁桃体,张嘴一看嗓子仍然很红,现在又出现鼻塞打喷嚏,鼻塞的信号也至少持续两个月了。再继续发展成腺样体肥大,最终切完这里再切那里,永远都解决不了问题,问题会一直发展。

家长又说孩子大便干燥,不吃水果怕孩子上火。

孩子今年3岁,吃了2年水果,家长思考总结一下,2年水果从没断过,解决了上火问题了吗,大便仍旧是干,那么为什么还要执着的认为水果可以解决上火问题,为什么不主动分析一下。

家长表示听明白了,临走时担心的问一句:不给吃水果孩子会不会上火。事实证明吃了两年水果并没有解决上火的问题,家长却还是担心。

能不能吃肉蛋奶水果,取决于孩子的形,气,神

如何觉察到孩子身体的信号来给予食物

中医把人看作立体,“天人地”人站中间,整体看人,并不是单一的“形”。

“形”是肉眼看到、感知到的肌肉、骨骼、血管、细胞,这些有形的是现代医学研究的范畴。

中医除去研究有形的以外还有无形的,比如“气”。活人和死人的区别:死人的形没有缺少,缺的是气,除了气以外还要有“神”。另外一种,没有“神”,只有“气”,“形”也在的是植物人。“精、气、神”是中医认识人为“立体”的法宝。(小编备注:可以暂时将神和气理解为身体的能量和气血,身体的正常运行,如睡眠,精神,情绪,大便能力,脾气,食欲等等都无不是神和气的体现。)

家长在关注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形、气、神,三方面缺一不可。

首先“形”整体上看叫“形质”,每个人不同。

如果比喻成容器,有的像“大木桶”很粗大很厚。

有的像“玻璃瓶”很小、而且薄薄的。

如何觉察到孩子身体的信号来给予食物 第2张

形和形有区别,有薄有厚。形质厚的大木桶可以装很多东西而且不会被撑坏;玻璃瓶,装一点就满了,再多就碎了。所以不要看别人吃三个香蕉,玻璃瓶可能一口都不能吃,这就是体质的差异。

基因决定我们以“五谷为主”

一直说辨体质,首先从形上看,形是基因决定,西方国家的人种和中国人是有区别的,基因传递中国人是黄皮肤,我们出生后能吃的第一顿饭就是五谷。中国人智慧的选择了最好消化最具营养的谷物的种子,植物中最有营养价值的就是植物的种子,我们吃的小麦、玉米、小米随便种在地上就能生根发芽。

我们把这些称为“主食”,五谷为主,其他肉类、水果、蔬菜是辅助叫“副食”。现在我们大人吃饭时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粮食,这是主副颠倒。

喝不喝牛奶

牛奶对于西方国家的孩子没有问题,但对于我们大部分时间不适宜。“大部分”是指哺乳期内还可以,超过哺乳期基本就不吸收了。可总有一种观念说喝牛奶健康,不管多大岁数都要喝。

喝没有问题,前提先看形质,大木桶形能够转化没有问题,如果不能转化尽量不要喝。

东西的好坏取决于适不适合自己,这并不是哪个专家或健康节目说好就去吃。我不反对营养平衡和数字指标,但这些都是机械的,不能通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人。

很多人并不考虑所谓“好东西”到自己身体里舒不舒服,早上强制自己喝奶,喝完就胃胀腹泻,还坚持喝。孩子也是如此,给孩子喝牛奶是为妈妈母乳补给搭配。大多数孩子饮食过剩,特别容易积食,因为孩子消不了、化不了。现代社会可选择进入人体的食物种类过于丰富,过去的年代买东西需要票,有票也不见得买的到。家长因为喜欢孩子爱孩子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给孩子的物质非常多,造成孩子中焦脾胃壅滞,气机不能调畅。

中医讲“六腑之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真正发生作用的是“降”,气机通畅往下行。如果气到中焦被堵会向上返,出现:没有食欲、上逆、恶心等诸多症状。饮食过后壅积,食物还没向下排,再继续往胃里添,就犹如一个锅炉不断的续煤,而不清理烧完的灰,火会不断往上熏。火性炎上,熏蒸着五脏中最稚嫩的肺脏,中医讲“肺为娇脏”,随后出现:感冒、咳嗽、鼻炎,还有湿疹、荨麻疹。为什么很多孩子湿疹难治,家长说已经控制饮食,只是中焦已经壅堵,时机迟了,气机无法通达。

食物的寒热温平所在人体内起着的作用

如何觉察到孩子身体的信号来给予食物 第3张

中医对食物的认识,除去食物“有形”的成分,更关注“无形”的。比如食物一方面有维生素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另一方面是中医更关注的“食物的气”。

“气”是什么?气是中医所说的“寒热温平”属性。任何食物都是有温度的,或寒、或热、或温、或平。平和的归属到食物里边,相对热和温一点的进入中药或药食同源里边。营养学不关注“寒热温平属性”,主要研究食物含有的成分,吃进去会带来什么结果。

食物被人体吸收的条件

好的食物进入人体被吸收,要具备可以吸收的条件:

第一,中焦脾胃的运化功能是否健全,能否很好的转化;

第二,吃进去的饮食属性是否与身体合拍。

假设虚寒体质,是阳虚体质,特点是喜热,恶寒,得温则舒。热了舒服,很多人喝水要喝热水才能舒服,喝温水都不能适应,稍凉一些立刻不舒服。这样的身体状态,如果不注重饮食的气,只是关注是否有营养就去食用,一定会引起诸多身体不适。比如海参营养很高,而个人体质决定吃完是否真的舒服。

再反思到肉蛋奶问题,肉蛋奶不是不可以吃,千万不可走两个极端。有的家长非常不在意,认为孩子发育期,该吃就得吃,不吃没有营养;另一部分家长则是过于在意,小心翼翼,一点都不敢给孩子。这些都是极端,别怪老一辈着急,家长别太执着。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