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母婴资讯 > 是什么让孩子们变“笨”了?

是什么让孩子们变“笨”了?

来源:育教家    阅读: 8.9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是什么让孩子们变“笨”了?周一,学校举行了“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在介绍少先队的相关知识时,政教主任设计了一个让全校少先队员看视频,学习正确系红领巾的方法。

原标题:是什么让孩子们变“笨”了?

是什么让孩子们变“笨”了?

周一,学校举行了“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在介绍少先队的相关知识时,政教主任设计了一个让全校少先队员看视频,学习正确系红领巾的方法。

我看到孩子们从脖子上取下红领巾,再按视频的样子去重系,原本一个个泛着机灵劲的孩子,都变得特别的手“笨”。不少孩子花了老半天的功夫,才勉强将红领巾“敷衍”到自已的脖子上。

不由得又回想起雨天在校门口值日的情景:从校车或者小车上下车的孩子,没有几个孩子会撑伞,我和保安都成了他们撑伞的帮助者。屡试不开的雨伞,一筹莫展的眼神,让我觉得现在孩子的动手能力真是很弱啊!

是什么让孩子们变“笨”了?

我以为是国家教育方针中对劳动教育重要地位的认知缺失和摇摆,是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劳动教育的重视不够引起的。

在八达小学校园的周边,培训机构不少,招生用语多以“提分、抢学”为卖点,所有机构的课程均为文化补习,我没有发现一家机构是以培养孩子劳动能力和素养的。当然,依现有全社会的认知,有这样的机构开课,也会“饿死”在中小学校边上。

同时,我也在全国各地很多中小学校的周边社区转过,没有发现以培养孩子劳动能力的培训机构在学校周边“营业”。

当然,在我国当下的中小学课程和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可以说是最稀缺的课程了。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的孩子没有了课程的历练,怎么会有劳动的能力和素养。

是不是世界各国对于下一代的培养都不重视劳动教育?回答是否定的!

今年8月,我到了北欧的芬兰等四国研学,在学校、在社区,我看到了这些国家对于孩子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培养的特别重视。

在丹麦的欧登塞中学,学校正值暑假之中,学校副校长在领着我们国内校长们参观时,神情最自豪且介绍最认真的地点是该校的劳技教室以及孩子在此学习的课程开设情况。和国内那些摆看的劳技功能室不同,我们看到了木工房的工具被用得铮铮发亮,学生制作的木工作品那才叫一个棒!

在瑞典的中部城市危克舍,世界玻璃工艺制作的重镇,不少的父母带着孩子认真的观看玻璃艺术品的实地制作。瑞典的玻璃工艺巧夺天工,现场观看艺术大师的劳动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我发现,父母带孩子们来看到艺术品的制作过程是极为用心的。因为,这种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是将育德和审美有机的结合。

是什么让孩子们变“笨”了?

在瑞典,全球著名的宜家公司,公司为了培养孩子们对手工劳动的热爱,特别在展示公司文化和作品的二楼设置了儿童体验中心,一些十来岁的女孩子很熟练的用电动缝纫机制作小工艺品。从她们的眼神与呈现出的作品看,她们是真心喜欢手工制作,从交谈中得知,在她们所就读的学校,下午是没有多少文化课程的,而以动手能力为主的手工制作等课程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

是什么让孩子们变“笨”了? 第2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说了这样一段话: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他还强调,需要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过去的“德、智、体、美!”到今天的“德、智、体、美、劳!”。国家教育方针的一字改变,是对育人认知和目标的重大破突。

我认为,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劳动教育的价值作用和发展规律不可违,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定下来后,关键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实际作为,在于课程的落细、落小和落实。

其实,2017年,八达小学参与了湖南省的劳动教育教材的编写,完成并出版了二年级劳动教育教材。接下来,我们要开好与孩子们自我劳动和家务劳动有关的课程,让孩子们的素养真正在劳动课堂中得到提升。

是什么让孩子们变“笨”了? 第3张

回到文章的开头,我与学校相关职能人员说,我们的孩子现在不会系红领巾,不会撑伞,这还真不是他们的错。只要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孩子们的灵巧就会回归,因为,孩子们不是天生就是“笨手笨脚”的!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