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母婴资讯 > 放飞的孩子,父母的心

放飞的孩子,父母的心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1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家庭。但新“空巢”家庭的父母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从社会发展学角度来看,“空巢家庭”年轻化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加速了社会的兴旺发达。

“儿子情况怎么样?”说到儿子,张君的眼睛又开始溢满了泪水。这泪水不是涩涩的苦,淡淡的酸,也不是蜜样的甜,它所包含的味道,真是用什么词语都无法形容:有失落、幸福,还有感动、想念、期盼、甚至揪心的疼,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心理不适应。

放飞的孩子,父母的心

张君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现在到天津上大学去了。对张君来说这是他们全家人为之奋斗的结果,有多少人羡慕不已啊!张君当然也很满足。可想念儿子的感觉,不适应孩子房间空空的现实,扰得她慌慌然……

张君是个很好强的女性。工作上精益求精,做事认真负责,中年的她已是单位的高层主管,是比较出色的女性。就这么一个理智的人,在孩子离开她去上大学的这段日子里,心理的空寂、挂念、无聊感觉都无法排解,何况还有不少感情脆弱的妈妈呢。

张君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孩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优秀,思想品德高尚,为此她付出了许多。只要是做了妈妈的女性终究会有这种体验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孩子上大学是全家人重中之重的大事。孩子进入高三第二学期,每一次考试成绩都搅动着全家人的心。那时侯,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成绩上;高考结束后,做家长的立即投入报考志愿及录取工作上。怕报高了录取不上,又担心报低了孩子会吃亏,毕竟是孩子12年寒窗出成果的时候,搅尽脑汁,苦不胜苦啊!录取开始了,录取的信息不管有没有用都悉数收集,“多乎则不多也”。那期间,作为家长不说是忙得上窜下跳吧,也应该是忙得不可开交,还有的家长甚至是焦头烂额。

把孩子送到了大学,家长一下子不知道要干什么了。回想18年来,每天都在为孩子活着:吃饭,考虑孩子喜欢吃什么;天气变化了,想着孩子需要加减衣服;单位有什么业余活动也要先考虑好孩子的吃、喝、住以及学习等。否则,宁可牺牲自己的快乐也必须服从孩子的时间安排。

18年的生活就是这么过来的,张君已经习惯了。可是现在突然没事做了,下班后,做饭没劲了,吃饭不香了,看电视终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频道了,却又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了:没有孩子在跟前窜来窜去;看不到孩子进屋时因刚打完篮球热得那满头大汗的样子;房子打扫干净后又没人将它搞脏搞乱,所有这一切反而都不习惯了。每天总想给孩子打电话,又害怕影响孩子学习,特别想知道孩子在学校里吃得怎么样,住得习惯吗?同学关系融洽吗?衣服怎么洗,洗澡条件好不好等等,真是恨不得住在孩子的学校里。很多事都想问,又怕孩子嫌罗嗦,不问吧,又忍不住,那种强烈的想了解的欲望在张君的胸中膨胀着。

儿子写来一封信,别说把张君惹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就连平时不善表达情感的张君的爱人也鼻子酸酸的,差点流出了泪水。原来是学校布置的一项作业:让每个同学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孩子在信中写了18年来父母给他的爱,这些一幕幕、一段段、一件件已成为过去的事情,孩子把它拾回来,拼奏起来,居然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写到:他过去没有听父母的话,做了那些让父母生气的事自自在在自自在在;写了让父母注意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别老操他的心;还没忘提醒父母去多看望奶奶、姥姥,多陪陪老人,使老人晚年不在寂寞中度过,真正享受幸福晚年等等。越看越让人感动!张君心想:这小屁孩,过去怎么不知道他这么懂事啊!这才离开父母几天呀,就整个一个大男人了。既幸福,又感动,同时还感到自豪……

张君在言谈中曾几次擦拭激动的泪痕。

据了解,像张君一样有这种感觉的妈妈们不在少数,这种心态需要一个过度期,要有个适应时间。但必须依靠自己去积极的适应新生活,及时调适心理,否则,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可影响到夫妻感情。

专家点评:

资料显示,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2003年,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上海市为34.8%,广州市为30%,天津市为36.5%。

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家庭。但新“空巢”家庭的父母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从社会发展学角度来看,“空巢家庭”年轻化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加速了社会的兴旺发达。这些家庭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又普遍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当他们纷纷迈进大学校园,留守家中的父母顿时发现,20年来形成的家庭平衡被打破了,他们在感情和生活上,都需要随之进行调整。“空巢家庭”低龄化对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一种锻炼,对父母的心理同样也是一种考验。

像张女士这样,表现出来的是典型的“空巢心理”,总觉得“巢”空了,心也跟着空了一大块。在多子女家庭,“空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父母有较长的时间体验孩子离家所带来的变化,而在小型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空巢”则是家庭结构的骤然突变,父母很难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调节能力,分离焦虑和不适障碍是父母“空巢期”最初的反应。在这样的家庭,或许墙上还挂着全家福,书桌里还有子女小时候的相片,父母对子女的房间也会保持原样并定期收拾等等。这种环境就会使父母们产生焦虑不安、悲观低落、失落抑郁、怅惘无措等情绪。尤其在传统的团圆佳节,“空巢”父母会更加强烈地感到凄凉和孤独。

当然,中年父母陷入“空巢心理”困扰除了客观原因外,还有自身的主观原因。以前关注的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其实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也产生了依恋。父母可能在与孩子分离时才体会到这种对孩子的依恋,并且夸大了这种依恋。同时,父母的生活长期以孩子为中心,同时也丧失了自己的生活空间,与其他亲人和周围的朋友缺乏交流和沟通。这样一来,“空巢心理危机”对于许多中年父母来说,是始料不及、猝不及防的,所以容易困惑迷惘,怨天尤人。如果这时中年父母再遇上人生的其它变故,如生理上的更年期以及下岗、失业等问题,那就更难以调适自身心理状态了,所以中年父母及时地进行心理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中年人由于身体状况良好,并且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对空巢心理调适起来相对容易,应该能够很快找到新的心理寄托。

“空巢家庭”逐渐低龄化的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可以让中年人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但“空巢期”的提早到来也会使孩子的“赡养心理”越来越淡,与父母缺乏沟通,这就需要中年人正视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首先,应该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克服孤独感的有效途径就是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提升生命的意义。寻找精神寄托的方式有许多,如:增强人际交往,向朋友倾诉自己的苦闷与烦恼,抒发感情,开阔视野。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就地帮助居委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之中。

其次,未雨绸缪,正视空巢,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父母要对亲子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父母还是子女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二者不是附属关系。子女就像鸟儿一样,幼时依偎父母,羽翼丰满后自然要离巢飞去,子女的离家是成熟和独立的标志。在子女离家前,父母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而不是一切围着孩子转。父母不应该过高地苛求子女,要跟孩子保持亲密而自由的关系。

再次,父母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培养多种兴趣,广交朋友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有效途径。一些身体较好的父母,可积极投身于社会,重新确立生活目标。夫妻双方可以经常进行户外运动、旅游,感受自然环境下的陶冶,净化心灵,增进双方感情,降低由于孩子离家而造成的孤独感。同时,孩子的离家也给了夫妻双方重塑生活目标的机会,让他们去实现一些早年期望追求而未有机会实现的愿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同时,重燃激情,找回感觉。孩子在家时,夫妻较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为了尽到父母的义务,他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婚姻交流和自己的需要。在“空巢”期间,中年夫妻又回到了没有子女时的二人世界。家庭生活的重心要由养育儿女转为关心自己、照顾配偶。对于关系良好的夫妻,“空巢”期反而是他们增进婚姻情感的黄金阶段。夫妻可以在这段时间尽情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享受生活;关系不和谐的夫妻,也可利用这段闲暇时间去冷静地处理,共同找到解决办法,调理两人关系。子女离家后,夫妇应互相给予更多关心、体贴和安慰,建立新的生活规律和情感支持系统,使自己的心态保持稳定。

最后,子女也应该常与父母联系,这是对处于孤独中的父母最大的安慰。亲情的抚慰对“空巢”父母的健康生活至关重要。

总之,作为“空巢家庭”的父母应尽量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上,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朋友和生活圈子,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家庭。

幸福的生活需要自己精心培育和创造,愿那些正处“空巢”期的父母们能正视现实,调整好心态,让健康与幸福永远与你相伴!

方平,男,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北京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是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统计与评价。发表论文50余篇,着作《学习心理学》、《心理科学方法学》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9岁儿童心理综合量表”修订(全国版)》2000年通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2002年获北京市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近期主要从事“动机与情绪领域”和“智力领域”的研究。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