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0-1岁 > 婴儿健康 > 呵护孩子的创造天性

呵护孩子的创造天性

来源:育教家    阅读: 7.3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天天都是创造之时,处处都是创造之地。” 

婴幼儿被称为“摇篮里的科学家”。当孩子拿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把玩时,跟考古学家或者地质学家对一块石头的钻研状态是一样的。

呵护孩子的创造天性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天性

创造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从本质上说,创造是一种具有新颖性的活动或劳动,既包括结果的创新性,如从未有过的新发明新发现;也包括过程的创新性,对于孩子来说,主要是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索创新性。

研究表明,孩子出生以后,获得的知识并不是成人耳提面命传授的,而是其主动积极建构的,这就是说,任何外来的知识他都不“认可”,只有通过他自己的探索和观察,觉得与自己的体验“对上号”了,他才会“认可”。因此,孩子最初所获得的知识都是他自己“创新”出来的,家长好心的劝告他基本上“不领情”。

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接受现成的知识,非得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反复尝试才会真正认可知识,就像科学家依赖实验、尊重事实、求得真知一样;孩子还像科学家一样不盲从权威,也善于“超越自己”,如果发现下次实验结果与以前不同,他很可能就会推翻以前的结论,他不怕犯错误。

孩子的创造热情为什么越来越弱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知识积累速度和广度可能呈几何级数增长,但他生而具有的创造热情,却经常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原因在于很多成人在观念上把孩子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做法上鼓励孩子被动听讲、背诵和练习,在评价上聚焦孩子获得知识的结果,而不在乎他是否是通过创新的方式获得了这些知识,也就是说不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以至错过了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最佳时期。

例如,你告诉他:“不要往地上洒水,要不然地上就湿了。”是这样吗?那得试试看!于是他“故意”往地上洒水,然后在地上踩一踩,检查地上是不是湿了。他可能要反复“实验”很多次,最后发现是同一结果,这时他才会真正把它定位为一个可靠的知识。可是家长常常以为孩子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是“无所事事的玩耍”,把孩子“探索创新”得到的知识和经验看成是自己反复说教的成果。

呵护孩子创造天性的关键方法

◆不要用成人的观点评价和否定孩子,保护好孩子的独特性与积极性。

如果一个人心智渐渐成熟了,同时也渐渐地丢掉了童心,那他就是一个标准的成年人;如果一个人心智成熟了并且还保留住了童心,那他可能是一个富有创造天分的成年人。毕加索虽然谙熟绘画技能,但是未泯的童心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爱因斯坦虽然精通现代物理学的奥秘,但是孩童般的想像力让他走到物理科学的颠峰,他还深有感触地留下一句旷世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如果家长帮助孩子留住他生而具有的创造天性,实际上是帮他留住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家长不要自己认为孩子画得不好就否定他,正确的做法是鼓励他不断地画下去;不要认为孩子搭的积木不够高、不够结实,就替他搭,正确的做法是激发他思考和动手怎样搭得更好;不要嘲笑孩子编的故事异想天开,缺乏逻辑性,正确的做法是让他说下去,锻炼他的语言和想像力;不要觉得孩子的问题简单,就敷衍搪塞他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不要给孩子灌输现成的知识,支持他以创新的方式体验新知。

在法国,26名6岁左右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手的大小”。老师一步一步地设问:“我们每人都有一双手,它们一样大吗?”“用什么方法知道手的大小呢?”“哪种办法能使我们更精细地知道手的大小呢?”最后孩子们决定用“画手印”和“抓珠子”的办法研究“手的大小”。“画手印”是在一张画有方格的纸上画出手印,然后数手印所占的格子,谁的手印占的方格多,谁的手就大。“抓珠子”是小朋友抓一大把珠子,然后用线把珠子串起来数珠子,谁抓的珠子多谁的手就大。经过尝试以上两种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即不管是“画手印”还是“抓珠子”,全班手最大和手最小的两个小朋友都是那两个人。

如果让孩子与爸爸妈妈比比谁的手大,我们很可能就与孩子手心对手心比画两下就得出结论了,“爸爸妈妈的手大。”这个结论的过程是多么粗糙啊!什么叫尊重事实,什么叫反复实验,什么叫统计分析,什么叫科学发现,孩子是没有一点创新的感觉。因为家长大多在潜意识里觉得只要有个结果就行了,还用那么费心来探索这个简单的常识吗?

可见,向孩子灌输科学知识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研究”科学知识,让他多动手,多动脑,这样也许比直接接受知识花的时间长一些,知识量少一些,但是孩子留住了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不正是当代社会最看中的品质吗?

◆不要为孩子塞满了知识,孩子在自由轻松的游戏中更有创造性。

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孩子的游戏活动中产生的。听诊器是医学家勒内克看见一些小孩玩树枝时最先想到的,留声机是爱迪生在一条蜡纸上玩莫尔斯电码时,发现蜡纸在一颗针下迅速擦过时发出了嗡嗡声产生的……游戏与创新结下了不解之缘,游戏是孕育发明创造的摇篮。这是因为孩子在游戏中自由操作游戏材料,能够变换各种方式来对待物体,尝试自己的动作与物体、手段与结果之间的多种可能性,有利于孩子发掘其创造性。

把孩子的游戏活动过于功利化只能适得其反。如果家长苛求孩子的每个活动都应该获得某种知识或者技能,那么,孩子可能获得的就只是这种知识或者技能本身,创造精神并不随之必然产生。所以,不要为孩子塞满了知识,要给孩子留有自由轻松的游戏空间,这样才能培养他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