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0-1岁 > 婴儿疾病 > 中医对症下药治疗新生儿黄疸

中医对症下药治疗新生儿黄疸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7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新生儿黄疸症状是多样的,并不是每一个症状都会出现,不同阶段的症状也是有不同,中医细分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对症下药效果才能达到。

中医对症下药治疗新生儿黄疸

中医对症下药治疗新生儿黄疸

一、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症状: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茵陈10克,栀子6克,大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后下)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本证为阳黄证,因湿热蕴阻脾胃,肝胆疏泄失常而为病。起病急,全身症状及舌象均表现为湿热壅盛之象是其特征。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多表现为此型。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二、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灰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三、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症状:患儿神疲易倦,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质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按语:本证属阴黄。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之类,多可获效。

  四、寒湿阻滞

症状: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治法:温中化湿

方药:茵陈10克,干姜5克,白术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本证多由孕母体弱多病,气血素亏,胎儿禀赋不足而致;或因湿热熏蒸日久不愈转化而成。往往起病缓,病程长,预后较差。临床表现为阴黄,虚寒之象明显。与湿热郁蒸证的鉴别可以从黄疸的色泽及全身寒热证象来区分。茵陈蒿利湿退黄,干姜性温,干姜、白术共奏温中燥湿之象。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四味药配伍,清热去湿利胆、治血化瘀退黄之功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