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多给孩子涂鸦的机会

多给孩子涂鸦的机会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5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孩子天生都爱画画,特别是他们还不会画的时候,尤其爱涂涂抹抹。一见到纸张,不管有用没用,拿起画笔就兴致勃勃地乱涂乱画。 

多给孩子涂鸦的机会

小孩子天生都爱画画,特别是他们还不会画的时候,尤其爱涂涂抹抹。一见到纸张,不管有用没用,拿起画笔就兴致勃勃地乱涂乱画。他们在雪白的墙上、干净的地上,有时甚至在他们的衣服上,画得乱七八糟的,让人看半天,也猜不出究竟画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涂鸦”。

看到孩子到处乱涂乱画,有的家长很厌烦,禁不住要粗暴地训斥,甚至有的一气之下,把孩子的画笔给扔了,把孩子呕心沥血精心绘制的“作品”撕得粉碎。还有的因为孩子画得不是地方,糟蹋了衣服或别的什么有用的东西,就把孩子痛打一顿,并狠狠下禁令“今后绝不许再乱画”。

家长之所以武断地剥夺孩子涂鸦的权利,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孩子,不理解孩子。其实,我们自己小时候也都有过这样一个喜欢“涂鸦”的阶段。

在成年人看来,儿童的“涂鸦”似乎没有任何价值,也不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但是,“涂鸦”客观上对孩子手.眼.脑的协调配合。增强脑、眼对手的指挥能力,确实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

一般来说,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涂鸦”会有一个“飞跃”,他们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或想象到的事物,都通过画画表达出来。但是,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我们成人很难明白,这就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孩子作品的内涵。

尹佳芸今年4岁半,正是喜欢涂鸦的年龄。她经常用黑色的画笔把一整张白纸涂得漆黑一片,谁也不知道她画的究竟是什么。但是,芸芸妈面对“不知所云”的作品,没有训斥她,而是非常诚恳地询问芸芸到底画的是什么,能不能给妈妈讲一讲?

芸芸想了一下,非常认真地用小手指着她的“作品”,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在一片大树林里,有小狗、小猫、小松鼠、小白兔、小公鸡、小鸭子、小燕子、小麻雀……好多好多小动物。它们聚在一起,非常高兴,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它们唱累了,跳累了,太阳下山了,天黑了,它们就呼呼地睡觉了……”

芸芸妈感到非常惊讶,原来在孩子那“漆黑一片”的作品中,竟然还包含着那么精彩的故事。

孩子的想象力是那样新奇、丰富,而且表现手法还相当独特,富有创造性。让人庆幸的是,故事中的妈妈是孩子的“知音”,是教育的有心人,非常尊重孩子,没有简单粗暴地贬斥孩子的那让人一头雾水的绘画“作品”,从而发现并有效地保护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研究发现,及早为孩子提供涂鸦的机会,可以锻炼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促进大脑半球的发育。增强脑的活动机能。同时,涂鸦还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且通过涂鸦,孩子还能不受任何限制地根据他的直觉挥洒他的创意。从中获得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可见,多给孩子涂鸦的机会,保护孩子涂鸦的兴趣,就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赏识孩子的涂鸦,就是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面对孩子的涂鸦活动,不管他涂得如何,父母都不要禁止,也不要过早地教给孩子绘画、写字等规则,毕竟想象力比绘画书写技巧更重要,也更可贵。

为孩子的涂鸦创设环境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为孩子提供画笔和纸,这似乎已成为既定模式。直到有一天,当你看到孩子拿着彩笔在玻璃窗上饶有兴致地涂画着,才猛然顿悟:哦,原来宝宝涂鸦是可以不受地点约束的!

这也提醒我们,在家里我们完全可以为宝宝提供作画的地点,比如白瓷砖面、水泥地面、无色玻璃、白塑料板、写字板、无图案的泡沫地板块、浅色地板革等。在宝宝涂鸦前,先将作画的地方擦洗干净,并对宝宝提出要求:要注意卫生,如果手脏了要及时用毛巾擦干净,不能随意乱抹;要画在指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画等。

画画前,还可为宝宝准备些大的围裙、反穿衣、擦手用的湿毛巾等,以免弄脏衣服。画完后,要提醒宝宝洗净双手。宝宝画完后,可提示他简单地讲讲所画的内容。这些方式,都可以鼓励宝宝在这些范围内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刺激宝宝的智能发育。

客观地参与孩子的涂鸦活动

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的涂鸦活动,还要参与到孩子的涂鸦活动之中。但是,这种参与并非告诉孩子这样或者那样才正确,而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积极的引导,对孩子的涂鸦作品要多启发、多赞扬,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如果总是试图给孩子的涂鸦活动指导,试图灌输给孩子所谓的美感及对色彩与空间的认知,就会扼杀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

5岁半的金蓉在参加完幼儿园组织的绘画兴趣班后,老师有时候会布置孩子们自己任意涂画一幅自己想要表达的作品。这时候,蓉蓉妈妈就会找来一些废旧的挂历纸,粘贴成长条幅状,长短根据需要自定,然后鼓励蓉蓉在上面画画。

每次等蓉蓉画好后,妈妈都将她的画张贴在墙壁上,做成“壁画”;或者为蓉蓉提供一些大小相等的画纸,待蓉蓉涂画完毕,再装订成册,并将蓉蓉想说的话附在每页纸上,便于观看和讲述。蓉蓉妈妈还将做好的画册挂在家中较明显的位置,方便大家共同翻阅。

同时,蓉蓉妈妈还定期在全家人面前展览蓉蓉的新作,不断鼓励她,让小蓉蓉对画画越来越有信心了。

案例中的家长,没有就孩子画得好坏或者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画,而是鼓励孩子自由作画,并将孩子的画装订起来,作为对孩子的激励,这样就会使孩子很有成就感,从而激发起再次绘画的欲望。

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楚豆豆3岁半的时候,就对画画具有较高的热情,妈妈就给他报了一个绘画班。可上了一段时间课后,妈妈发现他不仅不积极去上课,回到家里后也不愿意画画了,这让妈妈有些纳闷。

但是经过几天的分析后妈妈发现,豆豆所需要的并不是绘画班里的美术教育,而是一个可以轻轻松松画画的地方。而很多绘画班主要是教传统的绘画技能,习惯给孩子一个画画的标准模式,这往往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等思维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从而引起“厌学”情绪。

于是,妈妈就试着给豆豆创造机会,让豆豆树立信心,找回自我。

比如,妈妈会在豆豆每次涂画完之后,特别夸张地表扬、赞美他一番,让他很有成就感。妈妈还特意和幼儿园的老师交流,这样两位老师在平时给孩子们上美术课或周六绘画兴趣班时,会特意去鼓励豆豆几句,激发豆豆的创作热情。

有时细心的老师还会特意给豆豆和其他一些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把豆豆画的一些好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或挂在外面走廊上,带给孩子一些欣喜和鼓励。

在一次幼儿园组织的“百米画展表演”上,豆豆和同班的另外几位宝宝,有幸代表全班在活动中现场进行了绘画表演。当时豆豆画的是五个大小不一,但都俏皮可爱的萝卜。

画完之后,老师就将这些孩子的作品摆在操场上展示。豆豆拉着妈妈的手,找到他的“杰作”,脸上洋溢着特别自信、灿烂的笑容,与当初在绘画班受到挫折的那种状态截然不同。妈妈这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给孩子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不仅能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还能增强他的创作乐趣。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涂鸦作品被众人欣赏时,他的内心会获得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同时也更有兴趣去继续创作。

别用“像不像”衡量孩子的涂鸦

4岁的谭琛对画画很感兴趣。有一次,琛琛画了一个圈,非说画的是小鸭子。琛琛妈认为儿子说的不对,就忍不住主动给儿子画了一只像模像样的小鸭子。后来,只要看见儿子画了“四不像”,她就主动作画示范。然而,让她意外的是,琛琛的作画能力不仅没长进,反倒不爱画了,想画什么都让妈妈来。

4岁左右是孩子的涂鸦期,他们开始对美术符号产生兴趣,喜欢画一些紊乱不规则的线条。但是,由于手部小肌肉群发展不完善,开始的涂鸦多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线条、点点;不过,随着手部小肌肉群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孩子的眼睛逐渐能够注视涂鸦时笔运行的方向,能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

因此,在孩子涂鸦的初级阶段,家长不能用“像不像”来衡量孩子的画,否则不仅伤了孩子的自信,还可能浇灭他刚产生的涂鸦兴趣。要知道,让孩子涂鸦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鼓励他们用符号表达情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