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婚姻家庭 > “我真的不是中产家庭!”

“我真的不是中产家庭!”

来源:育教家    阅读: 5.6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产阶级”这个舶来词,在西方是构成社会中坚的骨干阶级,几乎代表了大多数人眼中的理想生活方式:良好的教育,安稳的工作,富足的家庭生活,有一点钱和地位又不至于太夸张。在中国,关于中产的争议就没消停过。刨除一小撮单身金领代表的中产生活形态,大部分的“中产阶级”都和为孩子买房买学位,昂

“中产阶级”这个舶来词,在西方是构成社会中坚的骨干阶级,几乎代表了大多数人眼中的理想生活方式:良好的教育,安稳的工作,富足的家庭生活,有一点钱和地位又不至于太夸张。

在中国,关于中产的争议就没消停过。刨除一小撮单身金领代表的中产生活形态,大部分的“中产阶级”都和为孩子买房买学位,昂贵的国际幼儿园小学、移民留学这些关键词捆绑在一起。

朋友家的客套、精英教育机构纷纷把“中产家庭”的帽子往你头上戴。你真的中产了吗?吓,看完下面中国式传统中产的分析、各薪酬阶层调查、还有蚀骨般深刻的美国中产“七宗罪”,不由得冒一身冷汗。

“我真的不是中产家庭!”

中国式的中产家庭


这是个金融空转的时代,这是个大裂变的时代,她扎根于中国这片扭曲的经济土壤,却又无奈地裹挟在快速迭变的新经济浪潮之下,这对于中国近千万的中产家庭,是一个惊天的恶梦,在未来的5-10年里,他们将注定陷入到无法避免的“返贫危机”。

▍什么是中国式的中产家庭?

不讨论价值观之类的,单纯是家庭资产或家庭年收入计,家庭资产在300—1500万的,或者家庭年收入在30—150万的。这样的财富或收入区间,适用于大中小不同的城市人群,在小城市家庭资产有300万或家庭年收入有30万,就可以称之为中产,而在一线大城市,家庭年收入在100万以上或家庭资产在1000万以上才可称之为中产。

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主要是优秀的专业人士不同,中国式的中产阶级,以小企业主、以及无数的生意人为主,优秀的专业人士占比可能不超过20%。

▍中产返贫的三大特征

这样的中产结构,本身就注定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难以应对当下裂变式、错乱式的时代,他们的思维是固化的,是激进的,是投机的,他们将注定陷入到“返贫危机”之中。

1、僵化思维,他们还停留在开店、办厂阶段,必须承认这部分人确实精明、也足够勤奋,他们开店、办厂在某一时间点也确实存在商机,但是,中国勤奋的人太多、也不缺资本,缺乏技术含量的开店、办厂,在短期的获利之后,必然很快就是迎来大批的追随者和竞争者,惨烈的红海厮杀继而形成规模效应和商业模式的,最终只有不超过1%的获胜者。

2、投机心态,他们还试图从炒股和炒房中谋取暴利,在过去若干年中,依靠炒股暴富的,不是没有,但比例并不高,去年的股灾,更是让无数的中产“一夜返贫”,而未来的A股市场将是遵循价值投资的市场,抱有投机心态的注定会“死得很惨”。而对于过去许多年,依靠不断买房、炒房而积累起大量财富的人群,在房价已经明显进入最后阶段时(3—5年内),在一线城市买房、炒房至多让他们能够资产保值,而绝无可能持续暴富,不改变这一逻辑,如果在房价最终崩盘前没能及时抛出,他们同样会“一夜返贫”,还记得1998年香港楼市崩盘后,一大批明星瞬间破产、乃至妻离子散吗?

3、无知者无畏,在实体衰败、常规理财收益率陡降之下,还有许多中产将会陷入到形式不一的骗局之中,其实,这种情况最近两年已经显现,比如,去投号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再比如,去投花样繁多的所谓股权众筹的,还有,形式不一的互联网传销的。

金融空转的时代,传统中产的黄昏!


帝都人民平均工资

来源:创业邦

在北京生存,月入多少才能过得下去日子?答案可能需要计算很多东西。

在这个城市,能否活下来全靠俩字——工资。这里有三项参考数据,分别来源于北京市人社局、智联招聘网,以及一个工资计算平台

前不久,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关于公布2015年度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通知”显示:

2015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年薪85038元

“我真的不是中产家庭!” 第2张

月平均工资7086元

“我真的不是中产家庭!” 第3张

此次调查涉及城镇非私营单位5.1万家,就业人员724.4万人,囊括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全部19个行业门类;涉及城镇私营单位2.4万家,就业人员160.3万人,由于私营单位中没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这个行业门类,因此调查了18个行业门类。

另一项来自智联招聘的网站公布的《2016年全国32城春季求职平均薪酬排行榜》数据显示:

全国各大城市平均薪酬为7018元

其中北京平均薪酬8717元

位居榜单第二名

“我真的不是中产家庭!” 第4张

最后一项来自工资计算平台调查显示,2016北京市平均工资为6909元,其中,4.5K-6K、8K-10K区间所占比例最大。

“我真的不是中产家庭!” 第5张

综上得出一个有(懵)趣(bi)的现象:7086元、7018元、6909元,调查机构级别越低,大数据得出的额度越小。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官方认为我们北京打工族活得挺滋润哒…………

如果对比杨国英的文章,家庭年收入30-150w条线,在北京恐怕也不是大多数人。


看看美国的中产吧


作为“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伍迪·艾伦是名副其实的高产导演,时至今日,81岁的他依然保持每年一部的出片频率。如果把电影看成一件脱离人生而存在的艺术,恐怕无法解释他的这份热情。

其实,细观他游走在主流和非主流之间的电影轨迹,就不难发现,电影之于伍迪·艾伦,更像是一场生于布鲁克林区的犹太知识分子的自我解构。来自中产阶级的他,像一个“生活在别处”的人一般,不断地审视着自己的阶级,思考着许多有关中产的命题。

“我真的不是中产家庭!” 第6张

或许从他那里,我们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荒诞离奇,理解那些挣扎错愕,更好地认识自己,“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无论是《安妮·霍尔》里催促女友去读夜校的喜剧家,还是《蓝色茉莉》中遭遇丈夫出轨和狱中自杀的“完美妻子”,其实都只是截取了中产众生的一副面孔。
任凭这些面孔挣扎和愤怒,伍迪·艾伦依旧毫不留情的给他们判下了七宗罪:
第一宗罪:刻薄
中产阶级是不是成天对所谓的恶俗不屑一顾?是不是看文艺电影,比看韩剧更“高雅”,都该居于鄙视链上游?嗯,是挺刻薄的。
没错,刻薄是中产阶级的“名片”。
伍迪·艾伦电影中最常见的,是中产互掐的场景。在文人的世界里,知识储备是他们的炮弹,两页嘴皮子则是他们的武器,所谓“文人骂战”。一名合格的中产也许对公众场合吐痰吸烟视若无睹,但他绝不能忍受排队看电影时十米之内有人高谈阔论。换言之,绝不忍受“有人比我懂”。
《曼哈顿》中,黛安·基顿和伍迪·艾伦第一次对戏,就是两人围绕艺术展的不同看法互讽,人们也许会在捧腹一笑之余心生怀疑:至于这么小心眼吗?而伍迪·艾伦正是不断借演员之口重申:为艺术,不宽容。
不过这也好,中产间这种以文会“敌”的方式,磨练了圈内人敏感脆弱的内心,大大促进了文艺界的繁荣。因此全世界中产阶级联盟的代表们一致通过决议,要将“嘴战”传统世代流传下去。 第二宗罪:太在意“生活品质”
中产阶级的另一槽点在于:睡在什么沙发上,比“睡在沙发上”本身更重要。
《蓝色茉莉》中,不老女神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妻子在丈夫出轨后拨通了联邦调查局的电话,把自家公司的所有黑幕全盘托出。多米诺骨牌一发不可收拾:丈夫入狱并在狱中自杀,儿子不堪嘲笑从哈佛退学,布兰切特本人必须配合电击治疗才能维持精神正常。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拎着香奈儿的定制行李箱,买了头等舱机票。
《曼哈顿》中,失业的艾萨克·戴维斯(伍迪·艾伦饰)无力支付昂贵的房租,转而搬进了普通小区,他喋喋不休着房间隔音有多么差劲,自来水有多么脏。这种意外发生后紧抓着昔日生活品质不放的滑稽劲儿,似乎是伍迪·艾伦重要的灵感来源。
幸福的中产们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中产却只有一个共同点:过着“上坡容易下坡难”的日子。
第三宗罪:吃个东西也穷讲究
喝水不行,要喝气泡水。吃蔬菜不行,要吃有机蔬菜。天知道中产阶级养活了多少卖健康食品的大忽悠?世界上好吃的东西很多,可中产都不爱吃。世界上可口的饮料也有很多,但在中产看来都是毒药。
每一个逛超市的中产家庭主妇似乎都会自动化身处女座,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寻找标有“有机”“健康”甚至“太空”等字样的食品。他们的眼睛仿佛自带X光扫射功能,能够深深把食品包装袋穿破。毕竟,在中产的世界里,食物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个人思想层次、文学修养的乃至社会地位的表达。
所以成为中产的孩子是辛苦的。
第四宗罪:神神叨叨
心理医生是中产心理学中另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典例:我不在心理医生身边,就在去看心理医生的路上。毕竟,不犯点神经质的生意人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产。
伍迪·艾伦每一部都市电影的主角,都会配备一位心理医生,但是伍迪对心理医生的功效仿佛持怀疑态度,他不断设置看似不经意的桥段讽刺这个行业,以期人们不要再以秒计费出售自己的内心世界了。
“我的心理有问题。”在压力中生活的中产阶级,问题确实很多。但有时候,可能只是脆弱的借口罢了。
五宗罪:满口大道理,却搞不定现实
中产阶级们都是脑中充满康德哲学的思辨,却搞不定菜场的小贩。他们不屑搞、还是真搞不定,这就很难讲了。
伍迪·艾伦很聪明,他能把这种微妙的矛盾生动地刻画出来。影迷并不想看一个开口布考斯基闭口伯格曼的知识分子布道,人们想看的是开口布考斯基闭口伯格曼的高知打蜘蛛、捉龙虾和修下水管道,这正是伍迪·艾伦呈现给影迷的。
生活技能为零,吃个快餐面都会把酱油滴在床单上的艾萨克(《曼哈顿》),连闲聊都要摆出苏珊桑塔格和法国新浪潮,真可谓生活处处是反讽。
好在这种讽刺并不仅仅为了表达刻薄,它更像是在试图说明一个道理:生存之下和生活之上的人各有各的烦恼。
六宗罪:感情生活一片混乱
别看中产自己不屑于天涯八卦,嫌层次太低。但许多中产自己的日子,都有如狗血韩剧。不离几次婚的也好意思叫中产?
伍迪·艾伦镜头里,中产的婚姻生活是惨淡的。他们既不能接受日复一日的平淡,也无法控制好所谓“高级的情感”。情感莫名失控,命运突然无常,而离婚,这个令普通人闻风丧胆的名词,成了电影中的家常便饭。围绕“你前妻我前夫”展开的对话层层叠叠,拼凑起人物的前尘往事,也预示着他们未来的命运。

第七宗罪:愤世嫉俗,却又向往天真
伍迪·艾伦本人的爱情观早已蕴含在电影《曼哈顿》中:尽管黛安·基顿饰演的女文青风情万种,男主艾萨克还是在电影结尾回神,试图挽回单纯少女翠西。
影片的悲观主义意味在于,“单纯”或许能短暂医治中产文青的疲乏感,但它本身只是一粒终将会过期的药丸。有一天翠西也会长大,她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终将把她变成另一个黛安·基顿。
或许中产们只是在怀旧罢了。世界如此混乱,“最初的xx”永远像是鸡血一样,打在向往单纯的中产血管里。


好吧,蓦然回首,这会儿我们貌似可以酸酸的说,我不是中产,因为我还在背着房子孩子票子几座大山苦行,对着茶米油盐酱醋茶的时间远多于喝咖啡,天天在家吼娃做作业、夫妻间没事拌个嘴,小日子乱糟糟却不乏鲜活踏实。这真不是讽刺,也不是自嘲。

保健知识
母婴用品
婚姻家庭
社会公益
跳蚤市场
十二星座
娱乐明星
宝宝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