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养食谱 > 奶粉知识 > 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加码

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加码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8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近几年,婴幼儿奶粉成为国人抢购的热销品,出于国人对进口奶粉品牌的追捧,各国相继推出限制措施,2013年12月25日,监管力度再次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加码。

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加码

婴幼儿奶粉监管再次升级。2013年12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近几年,婴幼儿奶粉成为国人抢购的热销品,以至于香港出台限购令,澳门、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德国、美国等相继推出限制措施,对国外品牌的追捧和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形成强烈反差。在此背景下,我国婴幼儿奶粉监管日渐严厉。与此前规定相比,新细则要求更高、措施更细、标准更严。不断加码的监管能否重树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信心?

原辅料每批必检

奶粉大概是我国监管最严厉的食品之一,2013年12月25日,监管力度再次加强。

“检测”是此次新细则的第一个关键词。要求企业对每一批原辅料逐一检测,对于生产各个环节,诸如奶源管理、原辅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以及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自主研发和产品追溯等重要方面,借鉴了发达国家做法和药品监管经验,规定更严格更细致。

“追溯”是新细则的第二个关键词。新版细则规定,产品标签、外包装、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等信息需要在企业网站披露,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最终产品及产品销售所有环节都可有效追溯和召回。

产品可追溯是将对奶粉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形成较大压力。我国乳品大的乳品企业,技术、设备实力与国外优秀企业相比并无差距,做到原辅料逐一检测从技术层面并无困难,但是实现可追溯并不容易,尤其是流通领域。奶粉销往哪个地区、哪个经销商、哪个卖场生产企业可以掌握,但是把每一个批次、数百种商品全部做到清晰可查难度不小。我国奶粉销售大多采用区域经销代理制,要做到每一个货架上的奶粉可追溯,对销售环节是巨大考验。

“叫停贴牌”是新细则的第三个关键词。新细则规定,企业不得接受其他单位和个人委托,为其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也不允许为其他品牌持有人或代理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在国内生产其仅在境外注册商标和企业名称、地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在国内生产标注为境外企业名称、地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目前中国市场上委托、贴牌生产的奶粉数量庞大,仅打着产地为新西兰或荷兰的奶粉品牌就多达三四百种。他们大多由个人或公司到新西兰或荷兰等地注册,委托海外工厂加工。按照新规,此类假洋奶粉将面临淘汰。另一类通过进口乳清蛋白粉或基粉,然后在国内添加营养素境内分装企业,亦将在禁止之列。

此次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则传达出清晰的声音:我国在售婴幼儿配方奶粉,要么是中国奶源中国生产,要么是原装进口。

国产奶粉购买意愿持续降低

北京的梁小姐从2002年开始经营奶粉,从2004年开始,国产奶粉销量陡降,进口品牌热卖。

从2004年阜阳奶粉导致“大头娃娃”开始,2008年三鹿奶粉导致“结石宝宝”,国产婴幼儿奶粉安全形象一路走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度大幅下降。现在,梁小姐的店里国内和进口品牌奶粉一共30多种,其中进口奶粉占到七成左右,国产奶粉只占三成左右。“从销量到营业额,主要还得靠进口奶粉。”

事实上,随着国产奶粉问题的出现,监管部门监管措施一直在加强。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七部委发布进一步加大奶粉市场核查的紧急通知,要求突出重点,特别要加强源头追踪,深挖造假窝点。2008年,工商总局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对奶粉生产经营主体资格进行全面检查,加大对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专卖店等重点场所销售奶粉质量的监测力度,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2013年,“奶粉进药店”启动,工信部开展三个月针对奶粉的专项治理。

但是,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仍未建立。2013年我国某网站调查显示,在购买婴幼儿奶粉的问题上,有七成受访者选择购买进口奶粉。2013年8月,新西兰恒天然乳粉检出致命细菌,令人吃惊的是,报道之后所作的调查中,相信洋品牌的人数比相信国产品牌的人数多一倍。

随着国人对国产奶粉信心的降低,国内奶粉市场是洋奶粉的天下。占据我国市场前五名的多美滋、美赞臣、雀巢、雅培、惠氏奶粉,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合计市场份额接近60%。在国内一线城市,洋奶粉市场份额高达九成以上。国产奶粉只能退居二线三线市场,从售价到销售额到利润率,均无法与洋品牌抗衡。

重树信心需从头做起

重拾信心应该从何做起?

应该说,我国乳制品企业经过多年市场的大浪淘沙,已经相对集中。现有大型企业在技术、设备、工艺等方面,并不输给国外巨头。但是,在奶源上差距巨大。

我国乳制品企业从1994年开始的十年间,保持超高速的发展。但是从2004年之后,增速剧降,制约因素就是奶源。就在12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召集8家乳制品骨干企业代表座谈会,要求扰乱奶源市场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奶源问题已经到了市场不能有效调节的地步。

奶源不足,是我国企业的软肋。以伊利为例,其奶源自给率只有30%,其他部分只能依靠散户或者进口。乳制品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生产,对奶源把关时紧时松,这样就给奶贩子以次充好留下空间。三鹿奶粉事件正是因此发生。

即便规规矩矩的养殖,消费者疑虑犹存。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耕地、草场的不断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绿色牧场”成为奢望。我国的奶粉与国际奶粉相比,标准本身就很低,如此环境想让消费者安心购买国产奶粉,尤其是婴幼儿奶粉,确实勉为其难。

在2010年生产许可证细则实施之后,我国有37家企业退出,剩下127家。本次新细则的推出,还将会有一批企业被淘汰。适度的规模集中,有利于质量的管控,不断加强的监管带来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信心,但信心的建立绝非短时间可以完成。

孕前饮食禁忌
饮食常识
美食文化
饮食调理
中医养生
美食资讯
奶粉知识
四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