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惩罚完孩子就变好了?真相并不是这样!

惩罚完孩子就变好了?真相并不是这样!

来源:育教家    阅读: 1.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批评教育惩罚孩子,不但得不到孩子的尊重,还会被孩子蔑视?!

“常识”代表普通父母和感性的kelly,“哲人”代表阿德勒思想和苦学后的kelly。

有“罚”便无“罪”吗?

常识:孩子做错事了当然要惩罚孩子,这样他才能停止犯错,并纠正自己的行为。

哲人:你是个会惩罚孩子的家长吗?

常识:先会提醒他两句,如果没用就会斥责,如果还是没效果,那我就只好打他小屁股了。我不经常惩罚孩子,但孩子如果还是顽劣不改,惩罚往往是最终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惩罚完孩子就变好了?真相并不是这样!

哲人:你身边有经常使用惩罚的家长吗?

常识:我小时候很调皮,总是惹父母发火,他们就经常打我。

哲人:如果惩罚是有效的方法,父母应该打你一两次你就停止犯错误了。但为什么“总是”发火?为什么需要“经常”打你呢?你不觉得不可思议吗?

常识:孩子嘛,就是经常会犯错了……

惩罚完孩子就变好了?真相并不是这样! 第2张

哲人:不是的。这最好地证明了“惩罚”这一手段在教育上没有任何效果。而且如果孩子行为的目的正是寻求和家长的权力斗争或者报复家长,那么被家长惩罚正是他们希望的事!

常识:您开玩笑吧,你是说孩子希望被家长训斥、惩罚,之后还非常高兴?

哲人:没有人被训斥之后会开心。但是,他们会有一种“自己做了‘被训斥的特别的事情’”之类的英雄成就感。通过被训斥,他们通过被训斥和父母建立链接,证明自己是特别的存在。

惩罚完孩子就变好了?真相并不是这样! 第3张

惩罚的惊人后果!

常识:我还是很难接受。如果不管教他们,作为家长我们岂不是失职。

哲人:但是家长就算不直接使用暴力,而是高声怒吼、拍打桌子或是泪流满面等通过这些低成本的“软暴力”交流手段来威逼孩子以达到推行自己主张的目的,其实就是不成熟又非常愚蠢的行为。

惩罚完孩子就变好了?真相并不是这样! 第4张

常识: 你怎么可以这么说……我要是不管教今天打小朋友的孩子,明天说不定他就会成为对社会有危害的人。

哲人: 作为家长我们要“放弃法官的立场”,因为家长并未被赋予裁判的特权,维护法律和秩序不是你的工作。

常识: 那什么是家长的工作?

哲人:眼前出现了问题行为的孩子。包含了斥责在内的“惩罚”是一种暴露了人不成熟的交流方式,关于这一点,孩子们也十分清楚。遭到斥责时,除了对惩罚的恐惧,他们还会在无意识中洞察到“这个人很不成熟”。 这是一个比大人们想象得更严重的问题。你能够尊重一个不成熟的人吗?或者,从用暴力威慑自己的人那里能够感受到被尊重吗?伴随着发怒或者暴力的交流中根本不存在尊重,而且还会招致蔑视。

常识:您是说我批评教育惩罚孩子,不但得不到孩子的尊重,还会被孩子蔑视?!

哲人:很遗憾,的确如此。

惩罚完孩子就变好了?真相并不是这样! 第5张

常识:可你真的不知道孩子犯起错来有多讨厌!

哲人:你反复提到孩子“讨厌”,其实就是看到“可恶的他人”和“可怜的自己”,我并不认为这些对教育有什么帮助,所以,我不去区分对错,不去评判好坏。

常识:啊?那您会做什么?

哲人:面对自我,并真正去思考“以后可以怎么做”。

惩罚完孩子就变好了?真相并不是这样! 第6张

常识:如果思考?

哲人:不要再一味关注过去“无法改变的事实”,而是正视眼前的“可以改变的事情”。基督教有段广为传颂的“尼布尔的祈祷文”:“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与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关于“惩罚没有效果”的内容,远不止这些。但绝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说明白的。我只希望这篇文章能扯开蒙住我们智慧的隔纸,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一些“常识”,最终得出不一样的理解。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