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这四种性格的孩子,更容易活得焦虑

这四种性格的孩子,更容易活得焦虑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2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希望是:健康成长。健康包括了三个维度: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适应社会的良好状态。那么适应社会的良好状态为什么不归属于心理健康一项?

实际上,适应社会的良好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是含括在心理健康的范围内,要将它独立抽取出来的原因是:它需要人们能够随着环境和经历的变化,拥有稳定积极的心理素质,并保持正常的自我调控能力。简而言之,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环境经历或其他外围因素都将导致人们出现对当前社会的适应不良。

社会适应不良的特质,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会隐藏起来,当孩子出外求学、踏进职场、成家立室的时候,它才会逐渐显示,并给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力。

这样的孩子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

社会适应不良是心理缺陷的直接表现,自我调节和适应的平衡能力较弱。心理缺陷并不严重,但是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也是焦虑、狂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萌芽的沃土。

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的孩子,往往在小时候的性格就会初露端倪,家长必须要引起重视:

◆ 敏感:孩子自我意识强烈,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当他们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威胁或者伤害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在情绪表现上是极易生气和愤怒。

孩子在3岁左右,会遇到一个执拗期,他们开始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想要亲自探索周围的世界、按自己的意图和要求做事;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直接大哭大闹。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一改之前变得爱哭爱闹,就要考虑孩子在心理需求上的变化,以便做好疏导。

◆ 失落:总是没有来由的感到失落,这样的孩子脆弱、玻璃心。

在孩子小时候,学习成绩最容易让孩子感到失落,其次就是同学之间对吃穿、文具、玩具等方面的攀比。

小学二年级开始,孩子开始懂得真正的失落,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希望成为父母与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就容易因为充满挫折而倍感失落,进而变得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细心的家长或许会留意到,当班里进行优秀学生评选或者颁奖的时候,有些孩子的眼神、表情除了流露出羡慕之情之外,还会直接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失落。

◆ 自卑:当失落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会从内心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认定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其他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卑微谨慎、瞻前顾后、心理脆弱,或者逞强、好胜、虚荣。

自卑的孩子,通常都不善于表达自我,面对批评的时候明明愤怒而委屈,但是都不会反驳,只会表现出倔强和自我压抑。

◆ 孤独:非青春期的孩子如果过度的独来独往,往往要考虑是不是有孤独症,一般这样的孩子都会认为别人不理解、不接纳自己,于是拒绝与身边的人交流互动。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分辨孩子到底是内向文静还是孤独症,这就需要父母仔细观察。例如孤独的孩子喜欢独自一个人玩耍,并且只对一种类型的东西感兴趣,性格文静的孩子或许也喜欢一个人玩耍,但不会只专注于一种类型的玩具。

孩子会长大,遇见的事也多了,他们对世界万物的感受和判断都会在心中进行无数次的打翻、揉碎、组合。不懂观察孩子的父母,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变了;心中有孩子的父母,会知道自己不知道孩子遇到了什么。

不懂孩子的父母,习惯用自己仅有的经验去揣测、猜想和断言孩子的行为;懂孩子的父母,善于从看得见的行为探向孩子的内心,并及时为孩子解除困惑。

这四种性格的孩子,更容易活得焦虑

强大的孩子都从生活细节开始培养

为什么长大之后才会有社会适应不良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其实是无法真正接受自己,因为真实的自己是那么不完美。当我们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和不堪、不愿意接受会被淘汰的命运,就会采用鸵鸟心态,逃避真实的生活。久而久之,就会无法适应社会,消极、懒惰、负能量。

要避免社会适应不良的出现,首先就要懂得接纳不完美的现实,包括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事情以及不完美的生活,让身体和心灵回归平静;然后建立自信,找准自己的着力点,突破、提升自我,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找回积极阳光的状态。具备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孩子,需要父母从生活细节中进行引导。

1、引导孩子学会理性应对问题

随着孩子的成长,要慢慢引导孩子学会理性解决问题。

无论是失落还是自卑,都是因为对自己的不满意所导致的负面情绪,但是这种情绪对于解决问题、自我提升并没有实际的价值。唯有看清自己的短板与不足,并寻找自我提升的办法,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别人的完美,一定是因为足够的努力与坚持。

爸爸和妈妈在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对一些热点话题、新闻进行互动讨论,让孩子形成“分析问题表象、找出问题核心、提出解决办法”的理性思维模式。

另外,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建立情绪释放的办法。例如考试不理想,情绪很低落。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因为你在乎这个事情,所以你会深感失落,你可以给自己一天或者两天的时间,让自己失落,但是,这个时间之后咱们就要针对考试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一味的情绪沉溺,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

2、鼓励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我

有问题不是问题,有问题闷着不说才是最可怕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懂得、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内心的想法。

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习性养成非常重要,在家里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将让孩子意识到表达和沟通是人的常态,即便孩子只有1、2岁,爸爸妈妈都要有意识地用语言与孩子分享生活的一切,善于自言自语、自问自答的父母更有助开启孩子的语言之旅。

当孩子想表达的时候,要懂得顺应孩子的意思倾听并且进行回应,不要让孩子自说自话。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能一吼、二骂、三棒打,要蹲下来,可以抱着或者拉着孩子,问孩子怎么了,了解他的情绪来源,并帮助孩子转化负面的情绪。

在平时,尽量创造多样化的社交条件。把孩子带到户外,让他和更多的孩子接触;把孩子带到婚礼现场,让他和你的朋友同事接触;把孩子带到朋友家,让他接触别人的家庭环境……多接触不同的社交场景,可以让孩子自发自觉的了解社交中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聊天、互动。

在一般家庭,爸爸都相对少说话,但是为了孩子,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从生活的相处中多与孩子沟通,不要让家里只有妻子在“自说自话”,家庭之所以为家庭,一定要有互动和交流。如果爸爸不知道该如何开始与孩子说话,在平时可以多抽时间与孩子一起看绘本,不仅能让你找到与孩子聊天的切入点,孩子也能从绘本中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

3、教会孩子建立生活安全感

建立生活的安全感,可以有效防止社会适应不良。通常,第一次寄宿学校和刚毕业在外地居住和工作,这两个时刻最为考验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它需要我们独立面对和处理自己生活的一切。如果在平时让孩子拥有足够多的生活技能锻炼,这个时候就能发挥作用,当一个人可以自理自己的起居饮食时,他会无形中有掌握生活的自信。

另外,爸爸妈妈也要教会孩子一些生活常识,增强孩子独立面对社会的勇气。例如,去到一个新环境,我们要第一时间了解周边的交通情况、自己常用的交通线路、超市和菜市场的位置等,尽快熟悉一个环境,不仅是生活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从心理告诉自己:我能在这里生活得很好。

4、让孩子拥有一项兴趣爱好

尽量让孩子拥有一项自己感兴趣并能坚持的兴趣爱好,如唱歌、画画、跳舞、弹琴、篮球、足球、书法等等。一来,当孩子有负能量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事情进行释放;二来,可以交到与自己有着共同兴趣的朋友,有助于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朋友圈,打开社交的第一扇门。

纵观职场,我们会发现,拥有良好社交能力的人,一般都不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的情况,因为他通过可以朋友圈,让自己与所在行业、职场发展、社会趋势等保持同步,并保证了自己可持续的竞争力与发展能力。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