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孩子被小伙伴骂“蠢猪”,我该怎么办?

孩子被小伙伴骂“蠢猪”,我该怎么办?

来源:育教家    阅读: 8.0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在一起玩耍,难免会吵架会打架,那么作为家长的你会如何反应呢?如果你的孩子被别的小孩欺负了,你该怎么劝导自己的孩子?

有家长给我留言:

我家孩子在图书馆和另一个4、5岁的小朋友一起拼乐高。她拼好了一个房子后,抬头看我家孩子只是简单叠高高,就嘲笑着说:“你怎么就只会往上拼啊?拼的一点都不好,你就是个蠢猪!”

我家孩子才25个月,还不明白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就看着那个小女孩笑。这下那个小女孩得意了,大笑着说:“说你蠢猪你还笑,真的是蠢猪啊!”

我气得不行,就抱着孩子走了。可是,我回到家越想心里越不舒服,真后悔当时没有骂那个孩子一顿。

透过留言我仿佛能够看到这位家长朋友的气愤和懊恼,也非常能够理解自己的心肝宝贝被别人这么带有侮辱性的评论是多么的心痛,哪怕这个“别人”也是个孩子。

我相信很多家长那一刹那的感觉都是想要用激烈的语言去回应,希望让那个孩子也感受一下“刺痛”的感觉。但是,综合来考虑,这种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作为大人也去回骂:“你才是蠢猪!”别的孩子一定会停下来吗?如果对方家长因此受到刺激,觉得大人不该介入小孩之间的冲突,家长之间是否会爆发冲突?这种冲突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有可能只是口角,也有可能是大打出手,而且我们不确定会不会威胁到孩子的安全。要知道的是,一个4、5岁的小朋友如果总是有攻击性的言语或者行为,那么他(虽然不是绝对,但是相比于没有攻击性的孩子)更有可能来自于一个有言语攻击或者行为攻击的家庭。

很显然,我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经历这些冲突。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呢?我觉得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看孩子自己的反应。

有的时候孩子之间会互动甚至和摩擦,但是他们可以自己解决。比如:一个孩子说了不好的词语,另一个孩子回应:“嘿,你这样说是不礼貌的!”;或者“你再这样说我就不和你玩了!/我就告诉老师了!”;或者“你这样说我会很难过”……

我在幼儿园接娃时,就亲眼见过小朋友之间有这种对话,那个说“坏话”的小朋友也很快停止了,而且两个小朋友又在一起玩了。

孩子被小伙伴骂“蠢猪”,我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很小,或者遇到这种情况不知道怎么应对、只会哭泣,或者对方小朋友的语言越来越过分,家长应提供支持和保护。

具体怎么做呢?

1. 如果对方孩子的家长就在附近,我会考虑走过去告知对方(注意不要以告状或者指责的语气,因为这等于直接指责对方做父母很失败)。有时候小朋友确实会从其它小朋友那里学习来一些侮辱性的词语,家长并不知情。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和对方家长说:“谁谁谁刚才说我们家孩子是蠢猪,我觉得我应该告诉你一声”。

通常情况下,对方家长都会做出反应,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同样有概率是,对方的家长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如果遇到这种家长,不要争执,带着孩子离开即可。因为即使争执,也得不到一句道歉,而你也没有必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大人的争执中害怕,甚至受伤。

2. 如果对方家长不在场,我会带着孩子离开。我有时候会经常告诫自己:我没有权利去教育别人的孩子。有时候甚至会阿Q式告诉自己:家长不教,社会会教。

除了上述的现场处理之外,我们还应注意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有两点:

1. 及时安抚和鼓励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因为对方的言语非常生气或者伤心,家长请一定要倾听和陪伴。有些家长会简单地说“那个哥哥和你闹着玩的,别伤心了”,这是非常不推荐的。

因为当下孩子感到非常受伤,家长不应急着去否定孩子的感受。要知道,有些在大人眼中不值一提的小事,可能对孩子而言却是很大的刺激(如被起侮辱性绰号等)。

我们应该做的,是和孩子共情,告诉孩子你小的时候也遇到这种情况,告诉孩子他没有做错什么,他很棒,对方小朋友那么做是不对的。

2. 注意平时自己和孩子的互动中对孩子的评价。同样一件事情,发生在一个自信的孩子身上,他可能会气愤,但是不会怀疑自己。但是如果发生在一个本来就不自信或者自卑的孩子身上,他可能就会进一步怀疑自己,甚至因为别人的一句嘲笑而在类似的场合出现社交退缩。

我曾反复强调:孩子在建立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时候,主要养育者的评价是他们重要的标杆。平时多给孩子鼓励而不是打击,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对事不对人,给孩子机会去实践小成功和成就感,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更加自信。在这种情况下,外界小伙伴的言语侮辱才不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一个自信的孩子,即使有人说他笨,他可能会很生气,但是并不会觉得自己真的笨。我一个老同学的孩子就是如此,当别人说他笨的时候,他一本正经告诉别人:“虽然这个我不会,但是你教我嘛,我很认真学就会了的!”

在伙伴关系中,孩子难免会遇到一些爱用言语攻击的孩子,但是他们的言语打击,却远远不及父母的否定甚至言语攻击所带来的伤害。

我们无法保护孩子永远不遭遇“熊孩子”,但可以学习如何妥善处理,避免孩子受到二次伤害。纵使世界偶尔会对我们报以恶意,我们总有办法帮助孩子学会坦然相对。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