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来源:育教家    阅读: 1.4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于父母来说,你要做好父母的话,自己首先得长大,自己要做一个成熟的人。我今天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女儿11岁时候的故事。我的女儿,她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在座的父母会不会都说你们的孩子特别有主意。

1养育孩子为何如此艰难?

那天晚上我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当时我正在做饭。我发现家里调料少了一样,所以我说家里少了一些蒜,你到拐角的地方买几颗蒜回来。她就去了,半天没回来,左等右等不回来,等着等着我开始着急了。这时候突然她回到家来推开门对我非常兴奋地说,妈妈,妈妈,我可不可以养只猫?我说这怎么可以呢?你知道爸爸对猫过敏。她说妈妈求求你了,求求你了,那个超市前面有人送小猫。我当时的情绪也是经历了了一系列变化,先是着急、然后紧张,又是忙着在厨房里切蔬菜。你知道她就开始哼哼唧唧,孩子小时候哼哼唧唧的表现就是哭出来,大了以后她还有其他的情绪表现方式,她用她的方式在我面前哼唧。她就一直在我耳边说求你了求你了。

这时候我正好穿过房间,要去拿一个东西。这时候她进房间以后把她的外衣仍在地上,把我绊了一跤,一下子我的火就上来了。我就冲她嚷嚷我说别再跟我说猫的事了,把你的衣服捡起来,赶快把蒜给我弄回来!我就开始这么一连串爆发了。这时候孩子的表现是这样子,“你自己去拿你要的蒜吧,我又不是你的奴才!”就在那一刻我知道我错了,我马上就开始用我的招数,三步骤:停,放下,呼吸。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一定要记住我刚才那三个招数,就是停、放下、呼吸。永远记住,当你生气的时候,不要有任何的行动。这时候你要开始停下来静心,接下来放下教训别人的欲望,第三你要记住深呼吸。

我这时候就开始努力地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我希望能够跟她重新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我就跟她说,艾丽斯,咱们家里头是不这么说话的,对吗?孩子就说了,是你先这么跟我说话的。我说确实是我先不对的,我好难过。妈妈永远都不应该这么冲你嚷嚷。所以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不错是吧,我紧接着就来了一个可是,我说可是你不听我的呀。我孩子却回应我说,可你也不听我的呀。

我又深呼吸一口气,我说确实是,我意识到你刚才回到家的时候是好像发生了一些事情,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刚才去外面买蒜的路上都发生什么事情让你那么不安的呢?我的女儿就说当然我很着急了,因为如果我们不把那个猫领回来的话,它就会没命的。这时候她就抱着我哭了。所以当孩子在哭的时候,你就要让她尽情地哭,这时候你要非常耐心地让她把情绪宣泄出来。我就说亲爱的宝贝,妈妈很抱歉,做得不对。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2张
有研究表明,当孩子们看到一件不好的事情,他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这种情绪的累积会让他未来遇到一件更需要伸张正义的事情时没有勇气或者力量去做。相反,如果说他能够感觉到自己有一种控制力量,有一种力量能够施加影响的话,未来出现这样的情境时,他就会去主张正义。我的小孩当时就哭了,我就跟她说,宝贝,我知道你确实是挺难过的,因为如果没把这个猫给领回来的话,它可能就活不了了,所以我也在想你是不是能够做一些事情。孩子哭完以后她感觉好一些了,这时候她就思考我能够做什么?或许我可以把咱们家不用的浴巾拿去捐给他们,让他们铺在这些笼子里头。所以这时候他们开始启动了自己思考的模式。说完这句话以后,孩子眼睛突然亮起来了,她说妈妈我错了我刚才不应该那么没礼貌,对了,你让我去买蒜,我马上出去买,一会儿就给你拿回来。然后她就跑出门买蒜去了。2平和的父母是怎样的? 所以我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做了什么样的改变,使得整个事态发生了逆转。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3张

首先我调整了我自己的情绪,就是刚才的三步:停、别想着教训别人,然后是自己要深呼吸。接下来我跟孩子建立起这种联结。你知道我跟孩子试图拉近关系的时候,刚开始没做得特自然,孩子是抵触的,是用肩膀示意不要我亲近的。如果一个人处在一个不高兴的状态时,你想跟这样的孩子来重新建立亲近的关系,通常需要尝试三次。刚开始可能没成功,这个亲近的关系没建成,但是你要继续来做,做三次,孩子慢慢就会恢复平静,你们的亲密关系就可以重新建立起来。接下来建立好亲近的关系后,我就开始做情绪的疏导工作。

如果我这么跟孩子说可不可以呢?比如说:

“我是你妈,你怎么能这么跟我说话呢?”

“到你自己的房间去好好反思!”

那她的反应可能就会是回到自己的房间,狠狠地把门摔上,她也会自己平静下来。她平静之后自己可能也会从房间走出来,也可能会向我来道歉。可这样的做法到底有什么问题呢?为什么这样的做法不太理想呢?刚才这种交互可能是中国的妈妈跟美国的妈妈都会经常做的一件事情,为什么这样子一种跟孩子的交互不太理想呢?这是我抛给你们的问题,为什么不太好呢?

我问你们的问题就是说如果你以这样的一种方法跟孩子交互的话,你觉得你的言行出来以后,你跟孩子的关系是近了还是远了?对,是的,走得更远了。如果是这样做的话,下一次你跟孩子起冲突的时候,孩子心里头就会有一种成见,他觉得我的父母是理解不了我的。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4张

这时候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我们不对孩子的行为实施控制的话,我们让孩子去体会到你这种情绪的流露是没什么问题的,是可以很安全地释放你的情绪的话,如果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情绪的释放不会得到任何威胁的话,那你们之后的这种交互就会让母子之间的关系更走近了。在这之前,孩子通过哭泣的方式得到情感的宣泄,接下来他也得到了父母非常到位的支持和帮助,情绪的帮助,他也知道了对这个世界非常有力的影响方式,他们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出路。

我的女儿爱丽丝从小的时候情绪就得到了非常好的调理,这成为她成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情绪的调整控制,她从小有了这方面的积淀。现在她能够对自己情绪的把控、情绪的调试都有很好的能力,为此,她情绪以下的行为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5张
如果说你能够对于孩子的情绪是一种接纳的态度,同时你又能够保持住自己作为父母的一种从容的心态的话,那以后任何时候有风暴来临的时候,你都能够有能力去驾驭它。其实我刚才说的方法并不是只对我的孩子管用,它对所有的孩子都是非常管用的。因为一旦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能够驾驭以后,他就能够驾驭自己的行为。怎么给孩子树立情绪驾驭的理念呢?这就要从父母身上来出发了,就是父母要做到平和。平和式教养法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你要给孩子适宜的引导和方法,作为她的教练。2、帮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3、要和孩子保持好亲密的关系。4、你作为父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应该身教,而不是给孩子施加控制,我们也不主张对孩子进行惩罚。如果说你对孩子实施惩罚,那你觉得这个惩罚会有结果吗?好的,确实是,惩罚是有它的后果的,我们来看一个研究的结果,看看惩罚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字典上对惩罚的定义是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意施加的一种伤痛伤害,这叫惩罚。经常遭受惩罚的孩子会喜欢撒谎,不由自主地撒谎,这样的孩子他们挫折商比较低。因为这样的孩子,被惩罚的孩子会觉得很孤独,他得不到任何外援帮助他,没有人能够理解他。这样的孩子也不会是特别守规矩的孩子。因为他们觉得这种规矩是外来的,外部强加给的,而不是他自己内发的一种动力。

如果惩罚是以一种身体暴力的方式呈现的话,比如说鞭子打或者打脸这种暴力方式,孩子就也会用一种比较暴力的方式去对待他人,他们的智商也会更低。如果你打孩子的话,他们对于自己的情绪,这样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更低。因为情绪的控制能力更低导致他们出现坏行为的几率升高,也就是说因为这种惩罚你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孩子做坏事或者说行为不佳的几率是更高的。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6张
你们可能会问了,我不想成为一个纵容型的父母,如果我对我的规矩不严加实施的话,那个规矩怎么办呢?规矩怎么来实施呢?这个研究是在美国做的,但是这个研究的结果在世界各地都得到援引,这个研究持续了好多年,所以我们得以通过这个研究在一段时期内跟踪孩子的成长,你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说哪一种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最理想的。

实际情况是,你是可以给你的孩子定比较高的期望值的,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说你给了孩子高的期望值,作为父母你一定要把对孩子各方面的支持配套起来,你要给他等同的支持水平。

3父母养育孩子的四种类型

我们有四种父母带养孩子的类型,一种是对孩子有比较高的期待,但是对孩子又支持力度不够,这可能是属于非常严苛型的专制型父母。这类父母你不能说他们不爱孩子,跟在座的每一位一样,他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在座的有可能对孩子比较严格,也可能你们成长的时候,你们的父母对你们比较严格。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所以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地高。这一类孩子小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他们非常地柔顺,非常地乖巧,听爸爸妈妈的话。可他们长大以后,他们内心积聚了一种情绪,他们有一种内怨没有释放。或者他们会表现出来外边服从内心逆反,他们心里可能根本就不买父母的账。他们还会对自己有一种焦虑感,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自控力,自己能够把握好自己。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7张

当我说到什么叫自律的时候,我们要明白这个概念,我举个例子,我眼前有蛋糕,有甜点,有糖果,我都非常想吃,可是我也很想要我有健康的牙齿、健康的身体,所以在这两个选择的时候我能够放弃眼前的欲望,而去获取更长远的欲望,这就叫自律。如果想要达到一定程度的自律的话,你是需要有一定的练习,也就是说你能够放弃眼前去选择等待的话,你需要练习,在你练习的时候,孩子的大脑神经中枢建立起新的线路,让它成为一个内化的东西。如果你是一个很严格的父母,孩子正在玩得高兴的时候你抓过他的手臂就说我们该走了你不要玩了,孩子可能会跟你走,可是你觉得他是自愿放下玩具跟你一块走吗?所以如果孩子老是这么被对待的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这样的孩子他的神经电路建立起来是不支持自律的。

假设说一个孩子正在玩,这时候妈妈想要让他上床睡觉了,妈妈可能会走过去跟孩子说,我们该睡觉了,可是你在玩什么,这个很好玩,确实现在让你别玩去睡觉挺难的。要不我们可以等到明天接着来玩好不好?所以你说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孩子感受到的是妈妈还是挺理解我的,他可能就会听从妈妈的意见妈妈的想法,因为这里面孩子也在做两个比较,一个是他的玩,一个是跟妈妈的关系,所以他会选择听妈妈的,因为这样跟妈妈的关系更加美好,这就是一种他自发的选择,就能够听你的意见。所以孩子如果老被粗暴对待的话,他们可能会表面上顺从了你,可是这并不是他内心的真实的愿望,他们长大以后也不会是一个发自内心有喜悦感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8张
我们再看一看严苛型相对应的是一种非常放任型的父母,纵容型的父母。假设说一个孩子拿到了一个新的玩具,他在玩的过程当中,这个玩具搞不明白怎么玩,他就开始有点生气了,这时候就把新玩具一扔,玩具就坏了。如果是一个严格型的父母就说你不配得到这个玩具,我目的就把这个玩具给收走。纵容型的父母就说了宝贝别哭别哭,马上给你买个新的。如果你这么说的话孩子得到了什么信息呢?首先孩子得到的一个信号是,第一,我手里有的东西我不会太仔细太小心地去对待它。除此之外,还有更糟糕的信息被他捕捉到了。孩子还能够敏感地捕捉到父母对于他的情绪,对他的眼泪有一种恐惧感。他们会觉得父母对情绪是很恐惧的,看来情绪是一种很危险的东西,所以他们就会对情绪产生这么一种认识。研究表明,纵容型带养方式成长的孩子,以后会比较容易出现焦虑感。因为他们一旦有情绪产生的时候,他总会想着立即去阻止情绪的产生,把它给终止掉,因为这是一个危险的事情。而且他们不太能经得起挫折,因为他们觉得任何情绪都是很危险的东西。他们也会缺少一种自律,他们从来都不需要因为未来的某一样东西更值得拥有而放弃眼前的一些欲望。为什么呢?他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一个机会,父母从来没有给他们这样去放弃去练习的机会。不管不顾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支持是很少的,他们对孩子也没有什么期待,他们基本上对孩子来说就是没有存在感的,孩子都不知道有父母的这种存在,所以这一类孩子是四类孩子中情况最糟糕的一种。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9张
而最理想的父母,他们给孩子设立界限,同时执行规矩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出对孩子的同理心,所以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是最可能具有理想人格的孩子。这种父母,孩子在把玩具弄坏的时候,他会这么做出反应的,他首先会说你把你最喜欢的玩具弄坏了,我知道你肯定特别地难过。你刚才是不是觉得很着急,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办,你就把玩具给扔了,一扔玩具又坏了。如果你是这样的口气跟孩子说话的话,你知道孩子他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首先孩子知道,第一,玩具摔坏了我得不到新的玩具了。第二,孩子知道,我哭爸爸妈妈不会打我也不会威胁我,所以我难过爸爸妈妈是理解我的。第三,我并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但是我得到了比玩具更好的东西,我得到了我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理解。这种孩子就特别皮实,特别经得起挫折,因为他们知道当他们伤心难过的时候,父母都非常地靠谱,总能够让他们得到依赖,能够依靠。这一类的孩子是最自律的孩子,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平时有无数的练习放弃、不得不放弃的机会,大家放弃眼前的一些欲望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未来的一些选择。他们做这些放弃是因为他们想要得到更好的东西,他们是发自内心地尊敬他们的父母,所以他们愿意听父母的话。研究表明这一类孩子长大以后,常常是更快乐的一群人,更成功的一群人,他们得到了爱,他们的婚姻也是更加地完美的成功的。所以我们理解对孩子设立一些界限和规矩,同时又对孩子表现出同理心的父母并不是纵容型的父母,他们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父母,他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帮助孩子去理顺或者调理自己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10张

能有很多父母就要问了,让孩子关禁闭,你到房间去反思,这算不算一个惩罚呢?如果你让孩子去闭门思过,这是一种惩罚。当然了,这种让孩子闭门思过比你去打孩子是要进步一些。但是你让孩子自己去闭门思过,你作为父母其实对孩子是没有提供情绪上的帮助的。而且,让孩子闭门思过,孩子会感觉自己不够好。研究表明,让孩子闭门思过的结果只能是孩子表现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后果的问题。 我们还是举刚才孩子把玩具扔了弄坏了的事情做一个例子,如果孩子因为玩具坏了他没有新的玩具你没有救场,没有给他买一个新玩具的话,那么自然的后果就是孩子没有了新的玩具,孩子感觉情绪不好,这些都是正常的,是可以的,所以这就是他接受一个教训的过程,这是一个自然的结果,但是如果说你在这件事上冲孩子嚷嚷了,或者你对他实施惩罚让他感觉到不好了,这就是你强加的一种,这不是自然的后果,所以如果是外加的惩罚,孩子在这个事情上就没有得到一个他应该得到的教训。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11张

4如何给孩子设置限制?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怎么样给孩子设限,这样子孩子才能够真正去遵守。有三个方面要考虑到。首先你要对孩子的情绪接纳、认可,接下来我们要设定具体的规矩或者界限。然后你要告诉孩子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别的选择。

比如说孩子在不许喧哗,不许在餐馆里头跑闹。

首先你要能够去接纳孩子的一种情绪,你要让孩子感觉你跟他是一边的,接下来你还要做一些事情,你要给孩子定规矩。你要告诉孩子规矩,在这里不要乱跑,这很危险。接下来你要给孩子一些备选的方案,你可以告诉他不要跑,但是你可以坐在我旁边,或者可以画画写字,或者你可以在外面的过道上跑或者在其他可以跑的地方跑,你要给孩子一些备用备选的方案。

这些会很费劲吗?这确实是涉及到很多的考虑,周详的规划,但是孩子他能够感觉到父母对他的一种理解,他能够因此接受你给他设立的规矩,他能够和你配合。只有孩子跟你亲近了以后他才听你的。你又要问了,孩子干坏事以后,我怎么样让他长经验呢?当孩子破坏了某一个玩具,某一件事情或者破坏了某一个关系的时候,他们会学习着怎么去修复。还记得刚才说到女儿的那件事,我一开始让我的女儿道歉,后来我在自己冲孩子嚷嚷以后我马上和我的孩子道歉。当我的孩子和我重新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之后,她自然就道歉了,她就听我的规矩的指引了。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12张

研究表明,如果你强迫别人道歉的话,其实对双方的关系是不会有改善的。但是如果你发自真心和别人道歉的时候,关系就会拉近。你要成为孩子的教练,你要知道去给孩子引导疏导情绪,获得孩子的合作。所有行为的根源其实都来自情绪,所有不端的行为也来自一些焦虑的、不安的情绪。所以如果你想改变孩子的行为,你要从根本上入手,你要去改变孩子的内心感受。

5
如何引导情绪?

作为父母,你要对孩子的行为设定限制,建立规则。但是要记住,孩子表现出他们的情绪,孩子透露出他们的需求,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孩子所有的外在行为都是在向你沟通,在诉说他们的一种情绪。

我们看看情绪是怎么运作的。当一个人在经历一种情绪的时候,如果你能够诚心地体验感悟它,和它同呼吸,情绪一旦被觉知后,慢慢的就会自行地离去。有时候,一些非常激烈的情绪,比如说面对亲人离世时悲痛,你哭出来,哭的过程就是去体验感悟悲伤的过程,所以哭完以后你会感觉好过多了。这是因为你给了自己一个过程去消化去体悟这种情绪。如果你认为孩子的情绪应该被遏制、被控制,那么孩子们有可能会把这种情绪放到自己的情绪包袱里,藏在那儿。当然,我说的情绪包袱只是一个比喻,没有实实在在身上背一个包袱。这个包袱其实就是你的身体,情绪积在心里头,它会让你慢慢地生病。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13张

情绪是不会自行消失的,它会像冒泡泡一样不停地冒出来,因为这是它得到愈合的一种机制。当情绪冒出来时,你会感受到它,你可能会感到焦虑,感到愤怒。所以当这样的情绪出来时,如果我们不去威胁它,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当你感觉到你的情绪被威胁,人通常有三种反应,一种是跟这种情绪去搏斗,第二种就是逃离这种情绪,第三种就是不知所措,僵在那儿了。我们说到的这种愤怒的情绪其实就是身体捕捉到一种威胁时的反应,当我们把一种情绪给遏制住的时候,可这种情绪它又从身体里头往外冒时,你表现出一种愤怒的情绪来,那是因为你意识到这种情绪是不好的东西,是很可怕的东西。

一个人在表现出愤怒的时候,其实他内心里头积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的一种感受呢?无助、恐惧、伤心、焦虑等内心的这些感受外化出来就会变成一种愤怒的表现。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回家以后跟你找茬,挑毛病,让你生气,要知道孩子的这种外在的表现,说明他的情绪包袱里头有一些东西有一些情绪没有得到处理。所以如果孩子有这些外在的迹象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在寻求情绪上的帮助。如果孩子情绪包袱里头有不好的感受,怎么样帮助孩子去理顺这个情绪呢?孩子们每天都需要敞开来笑的。所以孩子的情绪包里存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他需要通过笑来化解这些不良的情绪,在这过程中笑可以使孩子增加一种亲近的荷尔蒙,减少他体内的压力荷尔蒙。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14张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游戏,都是在我的《平和式教养法(多子女篇)》那本书里都有介绍,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还有科恩最近也来过中国,我知道他写的就是游戏,各种各样的游戏的带养方式,那里头也有不少的游戏。我们刚才说到了笑是很重要的,哭其实也是很重要的,每个人有时候都需要有这种哭的释放。

其实哭泣也是非常好的,这张图片我就不再详细地介绍,你们可以拍照自己回去看,通过哭泣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来清空你情绪包袱里的不良情绪,哭完以后孩子会感觉更好,当然要记住,孩子在哭的时候,你要静静地陪在身边,而不要走开让他自己哭,你这样做的话,就像我最早跟大家分享的我和女儿的那一段故事,我怎么样来处理她哭的那一段经历。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15张

6如何建立联结?

接下来就是如何跟孩子建立一个联结,也就是说怎么样跟孩子建立起一个很健康的良性的关系。

假设你处在一种被控的状态下,有人对你总是指手划脚让你必须这么做必须那么做,那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呢?是不是感觉很不爽?孩子其实是一样的感受。如果孩子他感受不高兴的话,那他肯定不会听从你定的规矩。

然后就是父母要调理好自己的情绪,后面我会有一些问答的时间,但是我们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我要先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调理好父母本身的情绪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是不是言传身教,身教的部分就体现在这儿了呢?孩子会从你身上学习。冲孩子大喊大叫,冲他发脾气,这是不是一个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呢?不。其实你这样子教孩子的是什么呢?你冲孩子大喊大叫,孩子就学会了大喊大叫。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16张

7关于多子女养育
我知道在座的有两个以上孩子的父母并不是很多,但我也知道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成为历史了。可能在座有些人会计划再要一个两个更多的孩子,所以有关多子女教育这一块的内容我们可以在问答环节提出来。但是这里头有一招我还是想教会你们的,如果你家里的孩子不止一个的话,我希望你们能够记住这个方法。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17张

劳拉博士的儿子和女儿

我的儿子斯蒂文他现在已经24岁了,他小的时候是求着要一个小妹妹的。然后我跟他说我们家里要多一个宝贝了,这宝贝可能是男孩,他就非常地不安。他的回答说我觉得可能也可以吧,不过如果不喜欢他我们可以把她给送回去。幸好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女儿。尽管他喜欢一个小妹妹,可是不时地他还是会说我讨厌这个小妹妹。所以很多时候你看他就会经常说我就讨厌她就讨厌她。当然,他说我讨厌她的时候我可以这么跟我的儿子说话,你不能够讨厌你的妹妹啊。但是我没有那么说,幸好得力于我爱做研究。我是这么说的:我的小宝贝,你要和别人来分享一个妈妈,真的好难。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随时都告诉妈妈,妈妈都理解你。抱抱孩子,他的身体就会慢慢放松下来,他就会去玩自己的东西了。差不多过了15分钟以后我就会看见他走到小妹妹身边,就去拍小妹妹,哄小妹妹。所以他们就成为最好的朋友了。他们直到今天都是非常相亲相爱的兄妹。所以,如果家里有多个孩子的话,你们要记住了,一定要允许孩子这种情绪,各种各样的情绪,允许他们来向你倾诉一种不好的情绪,这样子的话你就给了孩子容纳更多良好情绪的内心空间。

有一个接受我咨询的妈妈告诉我说,她的儿子老打他的妹妹,每次走到妹妹身边就打她一下。男孩六岁,女儿三岁。每一次儿子打女儿妈妈就打儿子,首先我说你要停止打你的儿子,因为你打儿子的话,你就教会了儿子施行暴力打别人。第二,你要阻止儿子打妹妹的话,有一个前提,你要跟你的孩子重新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也就是说你要阻止他打别人的习惯,你要改善和你儿子的关系,这是第一步。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18张

研究表明,兄弟姐妹之间关系是否融洽首先取决于你跟孩子之间亲密的关系怎样,联结的关系怎样。这个客人就按照我的《平和式教养法(多子女篇)》的建议去做,很快她就改善了和儿子的关系,不出一个月,他的孩子就完全停止了打妹妹。她说我发现我儿子什么时候停止了打妹妹呢?就是我重新体会到我喜欢我儿子的那一刻开始。

过了几周她又找我来了,她说她当时正在洗碗,她就看见旁边两个孩子在一起,女儿在桌子旁边站着,男孩就站在女孩的后面,在女孩的头上悬着他握紧的拳头。当时看到这一幕,这个妈妈就定在那儿,什么也没说。这时候男孩抬头一看,看见妈妈的眼神,他握紧的拳头慢慢的就松开了,本来想敲妹妹的手,变成了抚摸妹妹,他就跟妈妈说妈妈我想摸摸妹妹。我想这件事应该这样解读,男孩面临两个选择,选择打妹妹还是选择爱妈妈,他选择了爱妈妈,尊重跟妈妈的关系,这是他第一次做出这个选择。因为他看到了妈妈,他就觉得维护好和妈妈的这种温暖的关系更重要,他很在意。

这里有一些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你们可以用来处理兄弟姐妹甚至表兄姊妹之间的关系。第一就是同理心,所谓同理心就是你在做言语的表述的时候,你要去认可、接纳孩子想要的东西,或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绪。孩子的同理心正是通过父母的这种言传身教学来的,所以如果你对孩子表现出同理心的话,孩子和他的兄弟姐妹,表兄妹堂兄妹或者同学朋友相处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去表现同理心。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19张

第二个工具,你要去和孩子进行沟通,告诉孩子如果有情绪的话,要把它用言语的方式表述出来进行沟通。有研究表明,有一些人去家访他们发现有些妈妈会说,我特别想知道宝宝他的感受是什么,或者他在想什么。后来这个研究者回去以后就对这样的一些孩子进行跟踪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总是以这种方式跟孩子说话沟通的话,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更加地有亲和力,因为他们总是觉得他们得到了很多的理解,他们也更能够理解别人。

第二个工具就是你要对你所看到的东西试图进行阐释。我知道,你的孩子可能都在学习中文,或者说在说中文。可是如果当他们处在不安的时候,他们可能根本听不见对方在表述什么,我刚才说的意思是说如果两个孩子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可他们不安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可能就没法互相理解了。作为父母,这时候你就要成为一个桥梁,去帮助孩子去解释对方的意思是什么。所以在这里你这个桥梁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孩子更便捷更加有效地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20张

第三个工具就是你可以教孩子不必使用暴力的方式去拿到想要的东西,你要教会他们用表达的方式去获取想要的东西。其实这种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孩童阶段需要掌握,在他人生的所有阶段都需要通过表达来实现的。比如说这个表达可以表现为你教孩子怎么样去维护自己的主张。如果小宝宝说不不不的时候,很多的父母可能听到孩子说不不不,不给不给的时候,可能父母很多的反应就会说你别这样对待别的孩子,可能会阻止你的孩子主张自己的权利。如果你老是这种做法的话,你自己的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跟别人是一帮的,他从来不站在我这一边。这样子,兄弟姐妹之间如果父母表现出这种偏好的话,他们之间的纠纷就会很多了。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他学到什么呢?他就会说我只要哭,一哭爸爸妈妈就会来帮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专家在说当兄弟姐妹之间发生争执的时候不要介入。你猜这样的做法好不好?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21张

研究表明,如果说你对孩子,你介入的方式是简单粗暴的,“停,不要这么对待别的孩子,对待你的弟弟妹妹”,实际上这个效果是相反的,孩子会有更多的争执,其实父母的介入有更好的方法,不必按照刚才那种方式来介入。但如果你完全不介入的话也不行,如果这个大孩子任意地打小孩子,你就在家培养了一个小恶霸。你怎么处理呢?你可以教你的小孩,小的被打的一方,告诉他你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哥哥姐姐,也就是说在孩子争执的时候你不要有明显的占边、偏向。我们前面也已经介绍过了如何来测定界限,所以我就不再详细地介绍了。确实是我们给孩子的行为在设定界限的时候,你要实施这个界限的时候你要同时表现出对孩子的理解、接纳,你要帮助他们去建立一种孩子之间的桥梁,而不是简单地冲他嚷嚷说停止做这个停止做那个。

所以当你的孩子在发生冲突,而你又要介入的时候,你自己要做到内心平静,这一点是最难的。你看到孩子争执的时候,当然你希望不要出事,需要安全,这样子你就站在他们两个中间,你确保他们不再互相打架。你的介入不是说让你对某一方表现出偏爱偏心,而是你的介入要成为一种桥梁,教他们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你也要有一种这样子的期待,一旦他们情绪变好以后,他们在修复的过程中就会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永远记住,当孩子出现不安的时候,你可以使事态得到平静,也可以火上浇油,这完全是父母的一个选择。

美国心理学博士:什么是真正的“平和式教养法”? 第22张

你不必在孩子争执的当下就给孩子说出他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如果你是处在愤怒的情绪当中,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分开,不要去理会那个打人的孩子就好了,你要等到自己内心平静的时候,你才能够回来重新处理孩子的争执,这样才有效。研究表明,如果你是采用惩罚的措施,来制止兄弟姐妹之间的纠纷,那只能够引发未来更多的纠纷。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