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到底要不要教孩子认字?

到底要不要教孩子认字?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0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原本“认字”不过是一个工具。“认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不同父母对这件事的期待也不同。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当然也不一样。所以,关于“到底要不要教孩子认字”这件事,我们需要区分对待和讨论。

比如微信后台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NO.1:孩子31个月,喜欢认字,平时看故事,总要妈妈一字一句地读。但是妈妈却不太希望孩子过早认字,但又怕打击孩子的信心和兴趣。

对于类似这位妈妈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孩子的兴趣和性格各有不同,如果孩子表现出对某方面的兴趣和喜好,说明孩子的发展到了这一步,他有这个需求,那么妈妈可以尽量满足孩子,不要被一些零碎的育儿观点束缚。

NO.2:孩子4岁了,幼儿园一直没有教识字。孩子爸爸很担心孩子上小学时识字量不够,总是催促妈妈私下里多教孩子认些字。妈妈很矛盾,到底应不应该提前教孩子认字呢?

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来说,主要任务不是学而是玩,玩的过程也是认知和探索世界的过程,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同样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蚂蚁为什么会搬家,蜻蜓为什么会低飞,和小伙伴们要怎样相处等。对这个案例来说,爸爸望子成龙的心愿可以理解,但是拔苗助长的行为却不可取,妈妈需要和爸爸好好沟通一下。科学地认识孩子的真正需求,我们也就不至于对“孩子认字”这件事如此纠结了。

下面的这些科普,希望对你有用。

到底要不要教孩子认字?

早识字有助于独立阅读?事实上,听读更有用

有的妈妈认为:孩子早认字就能提早自主阅读,提早自主阅读对于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掌握知识以及培养学习和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很有好处。

事实如此吗?

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成年人读文字时,需要先把这些文字符号转化为它的具体含义,再去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这是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但对于年龄较小的、还没有建立丰富感观和认知经验基础的孩子而言,这种思维过程的实现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在世界范围内读书识字是从5到7岁之间开始。如果把这个过程强行推前,比如在4~5岁之间开始,就等于让孩子执行一些他们的大脑还不具备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以凭借视觉或者听觉机械地‘阅读’,其实不过是对声音和图像的死记硬背而已,创造的是一种‘阅读’的假象。”

早识字可以开发智商?看看下面这些数据

2007年,美国社会学家发表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人为的干预可以在短期内把智商提高七八分,但是当人为干预消失后,这些被提高的智商基本上会降回来。”

美国心理学家对“以学习知识为主导”和“以社会交往为主导”的学前班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在5岁时,前者比后者培养出来的孩子认识更多的数字和单词,但是到了6岁,这一优势就消失了,与此同时,在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上,后一组孩子具有明显优势。

由此可见,早期对于孩子过度的智力开发,比如认字或算数能力的开发,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未必是好事。

早识字能够开发右脑?别拿自己的孩子当试验品

事实上,从科学的角度看,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右脑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孩子6岁之前,以运用右脑为主的,从6岁以后才用左脑进行抽象思考和学习。所以,年龄小的孩子富于幻想和直觉,是感性思维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学习的最主要特点是喜欢听故事、听音乐、看图画、空间探索等,孩子是运用视觉、听觉、感觉来进行综合学习的。

到底要不要教孩子认字? 第2张

认字多,学习好?

孩子学习能力的好坏,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思考能力的形成,并不是通过知识性学习来获得的,而源自对身边世界的兴趣浓度,体验强度,有无自己的理解、判断、思索等。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早认识文字和数字这样抽象的符号,不仅不能感受到很多真实美好的事物,更有可能让孩子缺少理解、归纳和判断的能力。当孩子还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时,让他过早地学习知识,虽然当时能记住,但绝不是理解和吸收了。如果给孩子灌输的知识太多,他不仅吸收不了,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认字多,孩子就优秀?

三维平衡理论告诉我们:过于强调某一维度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孩子其他方面的正常发展。

孩子的各种能力发展是需要平衡的,正如我一直倡导的三维平衡理论那样,要“体能、智能、心理能力”全方面的发展和提高。过早进行智力学习,孩子的其他能力,比如音乐才能、运动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和损害。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多和孩子做互动,多交流、多读书给孩子,更要让孩子多接触真实的环境,通过大量的实际经验来丰富他的感知。等到孩子玩“饱”了,身心的需求得到满足了,他们自然会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发展。那个时候,孩子会通过自己的眼神、关注点以及语言告诉你,他新的需要是什么。

综上,认字这件事,并不能一刀切,关键还在于读懂你的孩子,到了哪种状态,他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他真正需要的环境,满足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孩子天生就有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保护好孩子这种主动求知、主动思考的本能才是最重要。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