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有了娃,钱都去哪儿了?当妈后的危机感你有吗?

有了娃,钱都去哪儿了?当妈后的危机感你有吗?

来源:育教家    阅读: 1.9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诺曦爸爸是完全的理财盲,我也一样,在去年5月股市最高峰的时候,第一次冲了进去,现在,嗯,还被套着没有出来,已经很久没有登录账户看情况了,不知道回来一点点没有。

我知道理财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特别重要,也绝非只是买个股票基金那么简单,可对于大部分门外汉来说真的太难了,从何做起,如何做都是门学问,今天我介绍的孙明展老师或许能给我们点帮助,只是,在帮别人之前,孙老师啊,能不能先帮帮我啊~~~

有了娃,钱都去哪儿了?当妈后的危机感你有吗?


作者:孙明展,中山大学统计系硕士毕业,国际金融理财师,候选北美精算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数计学院专业硕士导师。本文已获得他本人授权。更多关于儿童保险、儿童财商、家庭保障、家庭财务规划的实用知识,可以关注他的微信公号“孙明展-真理财”。

我一直以为,家庭财务规划的目标人群应该是已婚已育的中产阶级家庭,因为孩子,他们最有家庭责任感,他们最有未来的忧患意识。但是两年多以来的实践,却让我意识到,其实最应该帮助的,反而不是三口之家,从生孩子才开始理财规划,已经晚了。

最应该帮助的,是那些尚沉浸于“二人世界”或单身贵族美梦中的年轻人,他们如果不及早开始财务规划,半生将会很累很难过。

典型生活状态:

中产阶级家庭的财务窘境

最近,给一位近40岁的职场成功人士做家庭财务规划。他之前事业上平步青云,30多岁就成为一个跨国企业的部门总监,妻子也工作稳定,生活上非常潇洒。

他们两口子月收入接近4万元。一般以为他们的收入非常高了,其实他们竟然是“月光族”,由于极度追求生活品质,旅游、购物、享受,几乎花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此前,他们一直对自己的收入颇为自信,没有孩子,父母目前也不需要他们操心。

36岁时,夫妻俩终于决定要孩子了,上天还赐给他们一对双胞胎。全家人当然非常高兴,但高兴之余,生活的重担也随之而来:

两个孩子的教育肯定不能省钱;为了方便老人照顾,刚换了大的房子,供款压力骤增;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如原来健康,老人的医疗问题也浮出水面。。。。之前虽然收入高,但长期追求生活高品质,吃光用光,没有大多积蓄,这次换房后,仅有的20多万家底都被掏空了。

他们的内心开始感到了不安。

我们为他们做了详细的家庭财务分析,当未来的一个个数字的压力摆在面前时,他们原先的不安变成了绝望:

两夫妻都希望孩子未来能够出国留学,但这就意味着,20年后,他们必须支出近500万元的现金;

在他们原先的计划中,17年后,他们准备退休去环游世界了;

现在不仅环游世界的梦想泡汤,还有面临一个事实:20年后,当孩子要出国留学时,他们正值退休年龄,收入锐减,只余社保,根本无法承受这么高额的支出,更不要说退休后的品质生活了。

现在他们意识到,要开始为未来作准备了。又发现,虽然收入不低,但所有花钱的事儿都挤到一起了:供房、为父母准备医疗费、孩子每个月的教育支出,还要继续保持高品质的生活,真是捉襟见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并非每个家庭都会有双胞胎的惊喜和沉重压力。但当年潇洒的“月光族”夫妻、晚婚晚育家庭普遍面临的财务窘境,大抵相似,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反思:

家庭财务规划越早越从容

当然,经过重新规划,我们还是给出了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必然是以牺牲未来的一些目标或幸福指数为代价的。

这些并非个案的案例,不禁使我开始反思:

我开始创业时,给公司的定位是:为三口之家的中产阶级提供私人银行服务,他们对生活压力感同身受,有为未来规划的迫切需求,而这个阶层恰恰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忽视的人群:
到了银行进不了VIP室;到了证券公司,也最多是个散户,与大户室无缘;基金公司与信托公司的专项理财更不可能惠及他们。

我的反思是:家庭财务规划,从生孩子的前后开始,合适吗?

面临上述窘境的家庭,多数是“响应国家号召”晚婚晚育,多过几年“二人世界”的家庭或单身贵族。

过来人都很清楚:有孩子和没孩子之前,心态变化很大。现在的年轻人,30多岁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有了孩子之后,才真正从孩子变成了大人,开始有了责任感,知道为未来存钱。

而“非过来人”则没有紧迫感。我们也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单身贵族或“二人世界”家庭。多数都会觉得未来遥远得很,对我们的建议置之不理;有的看到规划要求他们牺牲一点生活品质,就敬而远之,根本无法下决心。

我不得不提醒他们,你们正在一步步地走向财务的窘境而不自知。

家庭财务规划如何开始:

梳理人生目标
梳理家庭负债及现金收支

第一步
莫谈高收益,先梳理人生目标

家庭财务规划的第一步,就是梳理你人生中有哪些重要的目标。这个问题听起来很虚,梳理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从理财的角度考虑,什么是人生重要目标?就是那些对个人和家庭幸福感影响极大的、却又不能确保从当期收入中支付的目标。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即便不出国,近十几年中国大学的平均学费生活费大概也涨了七八倍。按照这种火箭速度,想想你的孩子读书时得花多少钱。还没算上现在从孩子出生开始,早教、各类培训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各种教育花费。算出你的教育金负担有多重,就是理财师的工作之一了。

有了娃,钱都去哪儿了?当妈后的危机感你有吗? 第2张

第二个人生目标,早日财务自由、人生自由。

现在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又想退休早,希望退休后的生活品质还不打折,社保又比过去的养老福利差远了。如果不做好规划,人生自由不就是白日梦吗?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有环游世界的梦想,年轻的时候要去,退休后更要去。

退休、教育、住房,这几件事,过去政府都管,现在都不管了。这几件事,谁也不敢拍胸脯说,大事发生前一年,你靠当期收入能够解决。孩子上大学前一年,你就一下子能存够上大学的钱?退休前一年,你就能存够环球旅游的钱?房子就更不用说了。

理财规划第一步,就是让你去面对现实,面对你自己的需求,理财师的角色,在这一步,只是引导、倾听、梳理、记录、收集数据。

理财第一步,不是讨论外部的投资收益有多高,而是看看你内心的期许有多高。

第二步
梳理家庭资产负债和现金收支

明确了家庭的理财目标后,要明确自己到底有多少理财资源。

理财资源一般分为资产与收入两大类:

第一类是:现在已经挣到的钱,即家庭现在的资产。这儿说的资产要减去你们的负债,即净资产。

第二类是:未来我们持续能够赚到的钱,那就是家庭的收入。收入需要减掉支出,即每年的盈余。

净资产和每年的收入盈余,是我们真正可以利用的理财资源。

很多家庭,包括我在内,都会觉得这是属于个人隐私。你想,当着一个陌生人告诉他,我现在家里有多少钱,有几栋房子,每套房子有多少负债;还要告诉他,每个月挣多少钱,花多少钱,孩子在哪儿读书等。

如果你把理财师当作你的家庭财务私人医生,你的顾虑就会少一些。一个人在医生体检时,是不存在什么隐私问题的。你肯定希望把自己的状况更加彻底地展露给医生。理财也是一样,如果你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守口如瓶,就根本不可能得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

按照我们的模型,在这一个阶段,主要总结出两张表:

1.资产负债表:即此时此刻你所拥有的资产,所有的负债,看看家庭的资产负债比例等;

有了娃,钱都去哪儿了?当妈后的危机感你有吗? 第3张

2. 现金收支表:比较琐碎,牵扯到所有的现金收入和支出。

现金收入分为理财性收入和工作收入两类。这个分类是有意义的,工作收入指的是,持续工作才有的收入,换言之,就是“手停口就停”的收入。理财性收入就是被动收入,不需要主动工作也可以持续地有,例如房租。

现金支出也分为两大类:一是生活类支出,二是理财类支出。前者指的是,面对此时此刻的生活目标而进行的支出;后者的是,面对长期生活目标的理财性行为引发的支出。例如供车、供一份保单,基金定投等,都属于后者。

有了娃,钱都去哪儿了?当妈后的危机感你有吗? 第4张

通过以上分类,理财师会初步评估出一个重要的数据,即财务的自由度,即指你此时此刻的理财收入,究竟占你生活支出的百分之多少。

所谓财务自由,就是你的理财性收入持续稳定地大于生活支出,这就是财务自由。

有了这些基本的数据,就可以对你的理财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接着就可以进一步思考:

如何利用资源去达致上文所说的人生目标呢?

这就要看我们利用现有资源的效率了。效率在理财中与收益同义。收益越高,意味着效率越高。但我们也知道,仅仅追求高收益不应该是理财的目标,高收益高风险,当收益高到极致,风险也高到极致,人生就成赌博了。

那怎么办呢?下一步就要进行风险承受能力的分析,也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先测算出家庭能够承受的风险,再能承受的前提下,获得最为合理最高的收益。这个过程就叫做风险评估测试。

看看你属于哪些类型?

平衡型?保守型?激进型?

有了娃,钱都去哪儿了?当妈后的危机感你有吗? 第5张

通过测试得出家庭的风险属性:有人可能比较保守(也可能是年龄大,收入低);有人天生心态好(可能客观上比较年轻、理财周期长)。相同的时间,相同的涨跌,不同人的感受会完全不一样。

当测算结果出来后,就可以得出一个适合你的较为合理的收益率,继而进行资产配置,设计属于你们家庭的规划路径。

还是那句话:

早准备,牺牲的仅仅是当下小小的快乐;

晚准备,牺牲的可能是整个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未来,还有你们下半生的逍遥。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