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智力发展 > 送应氏二首(其一)曹植拼音 送应氏二首其一赏析

送应氏二首(其一)曹植拼音 送应氏二首其一赏析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0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送应氏二首(其一)曹植拼音,这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随曹操西征马超,路过洛阳时送别应瑒、应璩兄弟所作的组诗中的第一首,下面一起来赏析下吧。

送应氏二首(其一)曹植拼音

sòng yīng shì èr shǒu qí yī

送应氏二首其一

两汉-曹植

bù dēng běi máng bǎn,yáo wàng luò yáng shān。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luò yáng hé jì mò,gōng shì jǐn shāo fén。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yuán qiáng jiē dùn pǐ,jīng jí shàng cān tiān。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bú jiàn jiù qí lǎo,dàn dǔ xīn shào nián。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cè zú wú xíng jìng,huāng chóu bù fù tián。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yóu zǐ jiǔ bù guī,bù shí mò yǔ qiān。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zhōng yě hé xiāo tiáo,qiān lǐ wú rén yān。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niàn wǒ píng cháng jū,qì jié bù néng yán。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翻译:

一步步登上北邙山山坡,远远望见洛阳四周群山。

洛阳城显得多么的寂寞,昔日的宫室全都被烧焚。

随处可见的是残垣断壁,荆棘高高仿佛上与天齐。

再也寻不见旧时的老人,看到的尽是些小伙少年。

踏足地面觅不出条路径,荒芜了的土地谁来耕田!

游子已经多年没有归来,再也认不得交错的陌阡。

原野是何等的萧条,千里地见不到人烟。

想起平日一道生活的人,伤心哽咽竟无片语只言。

送应氏二首(其一)曹植拼音 送应氏二首其一赏析

注释:

①北邙:山名,在洛阳东北。阪(bǎn),同“坂”,山坡。

②宫室句: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把洛阳的宗庙宫室全部焚毁。

③顿:塌坏。擗(pǐ“匹”音):分裂。

④参天,上高至天。荆棘参天,形容十分荒凉。

⑤耆(qí):六十岁以上的人。耆老,犹言德高之老年人。

⑥畴:田亩。田:动词,耕种。

⑦念我句:这句是代久不归的游子(即应氏)设词,应氏曾居家于洛阳。平常居,一作“平生亲”。

赏析:

这首诗写洛阳遭董卓之乱后的残破景象。

一二句写信步登上北亡嚣山,洛阳周围的群山便会历历在目。这二句既交待了诗人综观洛阳的立足点,又为下面描写洛阳的荒凉景象,选取了适宜的角度。接着,诗人写远望中的洛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萧条、凄凉的只有一座被焚烧后的寂寞荒城景象。读到这里,读者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当年董卓焚烧洛阳时的情景。这里,诗人用"何寂寞"引起下文,为后面具体描绘洛阳的残破景象作了必要的铺垫。接下来描写了被焚烧后的洛阳的景象,由此表达了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多么沉重的灾难。再后续诗人又继续为我们描绘色郊外所见到的田园荒芜情景。以上几句,诗人写遥望中所见及在洛阳所见的情景,在点上进行了必要的渲染,极形象地说明了战乱给社会和人民所带来的沉重灾难。然而,诗人没有就此止笔,而是把视线从点上向面上扩展开来,从洛阳移到整个辽阔的平原,"中原何萧条,千里无人烟。"这两句,在全诗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念我···”两句是诗人代应玚而言。面对灾难深重的现实,对于人民的苦难和人生的漂泊不定,应玚想到即将离开洛阳,其中的不能言三字表达了诗人憎恶战乱,同情人民的思想情怀。

诗中从城市的破坏、田园的荒废、人民的死亡,详尽地描绘出战乱之后洛阳和中原广大地区残破萧条的景象,反映了"千里无人烟"凄凉、悲楚的社会现实,是那个时代社会动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形象反映。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