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与孩子沟通不顺?也许你该试试这个办法

与孩子沟通不顺?也许你该试试这个办法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1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妈妈,是这个世界最辛苦的职业,并且是“吃力不讨好”的典型“高危人群”。

"我怎么生了个这么别扭的孩子?为什么我说往东他偏往西,事事对着干,真好像前世的冤家!"与孩子沟通无效时,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深深的挫败感?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是你的方法错了呢。”

和孩子沟通,你还在打忆苦思甜的苦情牌吗?什么妈妈为你吃了好多苦啊,受了很多累啊,你可不能忘本啊等等。靠这样的哭诉来赢得孩子们的感恩,虽然有效,但不高明,似乎孩子的认可都是自己祈求来的施舍。

纠正孩子的错误,你还在喋喋不休地讲道理?事事都要和孩子掰开揉碎的讲,时间长了,不激起强烈逆反和反弹才怪!因为老话早说了:好话说三遍,狗不都不爱听。

拜托,妈妈这种职业也要与时俱进,不能老是那三板斧。

有没有想过,有些付出只是你自己的选择。

21年前,我刚生小孩,被婆婆教育:当妈啦,就不要整天想着去哪玩了,你看我,十年没去过百货大楼,二十年没去过公园!

我在心里翻大白眼,谁不让你去了?你不去,那肯定也没带着孩子们去过了,这还算什么好妈妈。

要是孩子可以选择,哪个会愿意选这样的人当妈?与婆婆同龄的妈妈们,受时代所限,大多都是勤俭持家型,满心满眼都是怎么省下票子过日子,却很少知道要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可不要当这样的妈妈!

因为,不管是"勤俭节约"还是"奢华无度",都只是你为自己选择的成年人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要孩子们领情?就像当下大家争得不亦乐乎的穷养富养问题,要我说,无论哪种方式对孩子都不重要。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有人关爱的快乐才是压倒一切的第一位。

与孩子沟通不顺?也许你该试试这个办法

要得到孩子的认同,聪明的妈妈,更讲究"同理心"

那些事事都要和孩子长篇大论讲道理的妈妈,本质上说,你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完全是对人家少年儿童智商的侮辱嘛,当你“耐心细致”地讲大道理的时候,你在心底已经把孩子当成了弱智。

所以,有时候孩子情绪反弹的严重程度,甚至超过受到打骂。

当然,最不提倡的沟通方式还是简单粗暴,非打即骂,你当你还在哪个时代啊?支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社会背景早就不存在了。

那怎么办?最高明的办法是要讲“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

啰嗦的说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简单的说

同理心就是,我和你是,一,国,的!让孩子知道,这个事情很糟糕,可是你还有我。

比如说,许多中国的影视剧里,孩子在外边打架,回家必定又是不由分说的一顿胖揍。这就是严重没有同理心的做法。

打架不对,可总得有个理由,拿一个大而不当的标准,来衡量自家孩子的妈妈,是最傻的。有这样的妈妈,你家孩子不受委屈谁受?久而久之,会把孩子越推越远,孩子还会因为失望主动关闭与你沟通的渠道,或者是有选择的报喜不报忧。

与孩子沟通不顺?也许你该试试这个办法 第2张

如果说这个是比较极端的例子,那么咱们拿最日常的带孩子出去玩的事儿说一说。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场玩,最常碰到的事就是到时间了,孩子却耍赖不愿意回去。你怎么办?

你还有一堆事啊,该吃饭了,你陪玩半天早就又烦又累了……这些都是你的理由。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这么有趣的地方并不是每天都来,好不容易来一次,还没玩够就走?

平时妈妈忙工作,都不大理会自己,终于能和妈妈在一起了,这么轻易结束岂不是太亏了?这里有好多小朋友做玩伴,有这么多好玩的,谁愿意回家一个人孤零零的玩?

所以,孩子不愿意听你召唤回家,真是太正常了。

看过好多简单粗暴生拉硬拽的例子吧,高高兴兴出来,生气哭闹结束。半天的快乐也都泡汤了。

怎么办?这时候同理心就很重要了,明白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孩子平等对话沟通,针对孩子的心里缺憾,提出改善的办法,然后适当做出让步,让孩子有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

比如,好吧,那咱就再多玩一会,十分钟后再回家!好吧,那咱就再来一次激流勇进,妈妈和宝宝一样也觉得没过瘾呢!好吧,咱今天就不回家吃饭了,妈妈陪你去吃自助餐!

以快乐结束快乐,大人孩子双赢!

实在临时有事,也要试着蹲下来,抱着不愿走的孩子,诚心实意的和孩子一起感到难过、不愿意。他也许反倒会回过头来安慰你。

与孩子沟通不顺?也许你该试试这个办法 第3张

儿童医院里,也最能考验妈妈们的沟通能力了。总能看到孩子害怕打针,紧张得拽着妈妈哭:“妈妈,我不打针,我不打针……”你怎么办?和孩子讲道理:“不打针病能好吗?打针有啥好怕的?宝宝要勇敢。”

我呸!宝宝天生就有不勇敢的权利,勇敢是长大以后的事!关键你觉得你说这些话管用吗?

如果管用,那也是你的态度,你的拥抱,你的爱抚,才能起到安慰性的作用。

有的妈妈就特别会运用同理心,“妈妈也知道打针疼啊,来,妈妈抱着,一下就好了,坚持一下!。”

孩子的负面情绪被认可,觉得妈妈也在心疼自己呢,心里会不会觉得好受一点呢。

我小的时候,对两件事印象特别深刻。

一件,受伤了,总是第一时间跑去找妈妈,把受伤部位展示给她看。妈妈手头没有药,但是自有她的神方,她总是千年不变的说:“疼啊?来,妈给吹吹!”摔跟头吹、扎手吹、磕磕碰碰了还是吹,管事!

还有,什么事等得实在着急了,会去催妈妈:“妈,啥时候开始啊?”妈妈总是说:“嗯嗯,一会啊,马上!”有的事儿她做得了主,比如开饭,可有的事她做不了主,比如村头放电影。

但是,她从来不说:“我哪知道?着什么急?有点耐心好不好!”反正,我们着急就去催她,她就负责好言安慰,我们就接着再等。几十年后,我们姐妹一起跟老妈说起这些记忆,娘几个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等到我当妈了,我又极不负责的把感同身受,扩展了一下。

女儿喜欢游泳,却常常不能尽兴。我们就一起畅想,要是自己有个游泳池该多好啊,想怎么游就怎么游,想啥时候去就啥时候去,而且,还可以裸泳,哈哈哈哈……

许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许多当下无法解决的困难,最后都是在我们的“意淫”下,被快乐搁置。没钱?哼,哪天我们娘俩就穿戴整齐去抢银行,先抢他一卡车再说!没时间?太气人了,回去我就把叫我加班的上司痛打一顿,打他个皮开肉绽,连连求饶!

闺女明明知道这些都是不可能的,是不对的,却也很能接受我的一通胡说八道,并添油加醋、乐此不疲。

能够在日常中体验到情绪感受被尊重的孩子,也会自然而然生出同理心,出现“熊孩子”的现象反倒很少,因为尊重和无条件的惯和宠溺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尊重,是关注他的情绪和感受,可以求同存异;溺爱是不管不顾,总之要一个事事言听计从的结果。

与孩子沟通不顺?也许你该试试这个办法 第4张

你嫌这个是浅层次沟通?你就这么想触及孩子的灵魂深处?好吧,满足你!

你有没有看过这样的新闻,在超市,孩子偷偷拿了超市的东西,被正义的家长看到了,立刻现场严厉教育,并亲自督促孩子把东西公开还回去,并当众道歉!

许多人为这样的家长点赞,我只想抽他十个大巴掌!

众目睽睽之下啊,你让孩子情何以堪,以后怎么抬头做人,你是警察抓小偷吗?你有没有想过他为啥偷而不是跟你提要求?不能偷,但是也不能这么简单粗暴!

最起码要悄悄地还,悄悄教育!

你不是别人,你是他的妈妈,你最需要做的,是要了解他这么做的真实想法,体会他的内心,然后才有可能找到杜绝的办法。一个心理不失衡的孩子,才有可能健康长大。

你看樱桃小丸子的漫画吗?小丸子爷爷的金句是:"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偏袒小丸子,我,也最,最,最偏袒小丸子!"一语击中多少小孩子的心啊!世界上要是有个事事都偏袒自己的人,那是多幸福的事啊!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呜咽,他刚刚失去了相伴多年的老伴儿。男孩看到此情,跑过去看个究竟,他爬到老人的腿上,静静地坐在那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老人一下子就觉得好了很多,情绪也稳定下来。后来,男孩的妈妈问他对老人说了些什么,男孩答到:“我什么都没说,只是帮他哭泣。”

与乐者同笑,与悲者同哭。同理心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让你的孩子不再孤单,简单的让你和孩子成为“老铁”同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