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当孩子说“我不喜欢了”,兴趣班该坚持还是放弃?

当孩子说“我不喜欢了”,兴趣班该坚持还是放弃?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8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前一秒如胶似漆,后一秒叮咣就削

当孩子说“我不喜欢了”,兴趣班该坚持还是放弃?
!我们给孩子的爱,就像是一首歌的歌词——爱恨就在一瞬间!

虽然常爸粉丝中大多数孩子还年龄偏小,可也有一部分感同身受的吧,虽然咱们还没有上小学,可咱们有课外班,兴趣班啊,如果孩子能一直一直疯狂痴迷乐在其中当然好,但如果孩子不认真学,不喜欢学了(太正常了!),你纠结不?抓狂不?

有人说,兴趣班嘛,有兴趣才是第一位,不喜欢了就换别的呗!

还有人说,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养成见异思迁三分钟热度的坏习惯可不好!

还还有人说:很多时候孩子不是真的不喜欢,父母老师再引导引导,没准就重新喜欢上了!

貌似都很有道理呀,所以到底怎么解呢?

当孩子说“我不喜欢了”的时候,这兴趣班究竟该坚持还是放弃?

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一个问题

常爸:现在的课外班选择丰富,考虑到对孩子的发展,和为此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当他说“不喜欢”的时候,要坚持还是放弃这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要顾及的地方太多,这时应该怎么办?

兰海:我觉得首先家长要问自己的是,你选择这个兴趣班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你在周末孩子仅有的可以拿出来的16个小时里面,因为什么选择了足球、舞蹈或是钢琴。孩子的时间和衣服、鞋不一样,这些东西不好了可以扔掉再买新的,但孩子的时间花出去了就没办法再回来。所以各种课外班,兴趣班的选择上,也不应该是一个一拍脑门就做的决定。

当孩子说“我不喜欢了”,兴趣班该坚持还是放弃? 第2张

那么怎么帮孩子做选择呢?就我个人的教育观点来看,除了要考察兴趣班本身的水平资质外,父母们还要围绕三点来权衡:

要考虑到孩子科学成长规律

就是孩子当前的年龄正在发展什么?你的选择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成长吗?孩子没有带着说明书出生,所以这方面的知识需要父母特别去学习,很多优秀的书籍、讲座都可以是你的良师益友。

和孩子的特点/天生气质有关

硬要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参加小主持人或表演班,和天生爱表现的孩子同场竞技显然不合适。

整个家庭的氛围是鼓励,还是反对?

家里的其他成员对这项才艺或爱好的接受程度如何?比如一个爱好体育的爸爸在无形中给孩子传递出的信息就是运动是一种习惯,这就能少很多“别宅着啦”之类苦口婆心的劝说。

那么兴趣班要不要停,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出发点和你们最开始选择的理由也应该是一致的,即你们的选择是对的吗?你对这个机构和老师的考察,是正确的吗?如果你发现它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那么不等他说,你自己首先就要喊停。

常爸:出现这种情况怎么跟孩子说?“我觉得这个班不适合你?”这样会不会也成了孩子日后放弃的理由?

兰海:确实,比父母做这个决定更难的是,你怎么样去和孩子说明你的这个决定。所以更要在自己很谨慎地判断到底该不该停之后,花点时间和脑筋去想一想怎么和孩子说清楚。

其实在这个时候父母大可不必虚伪,就是特别真实,开诚布公地和孩子去谈:最开始,我们一块来参与这个班的目的是什么,你觉得有收获吗?讲完之后,一起讨论一下你觉得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去获得?

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没法讨论,那就直接告诉他我们要停掉这个班,但是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停止帮助你去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去寻找别的一些解决的可能性。

“我不喜欢”是最容易说出口的

常爸:这确实是一个父母和孩子都应该参与的过程, 而不是轻易地说好或者是不好。

兰海:对,很多事情都没有这么简单,让孩子参与其中,找一种更好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面对,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的机会,他可以看到父母是怎么进行选择和做决策的。有一点我特别希望父母能够知道的是,孩子最容易说的理由是“我不喜欢”。其实“我不喜欢”不是一个答案,你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实际上他为什么不喜欢的原因,然后真正用心去和孩子谈,去观察。

你会发现,有的时候孩子并不是不喜欢这项活动,他可能是不喜欢这个老师说话的方式,可能是不喜欢在团队里面没有被重视,可能是不喜欢总输给别人。其实你要解决的是他不喜欢的那个原因。从2003年创办上濒教育到2013开始连续四年的超级育儿师拍摄过程中,我接触过大量的孩子,在他们说自己对某一件事情没有兴趣之后,我会观察他们,和他们聊,最后发现80%的孩子其实都不是“没有兴趣”的问题。因为没有兴趣是最简单能说的,但可能性更大的,还是在这项活动或学习中,孩子没有感觉自己被接纳,没有获得成就感,自然也就缺乏继续的动力。

常爸:也就是说,孩子也意识不到自己其实不是“我不喜欢”。

兰海:我们说要“倾听孩子”,但父母要知道的是,孩子的话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他不是想骗你,而是很多时候他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所以父母一定要弄明白那个原因,别做一些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组织孩子打橄榄球,之所以特别推荐这个运动,尤其是男生参与,是因为中国的男孩子太害怕冲撞了,但是橄榄球是一个强迫你要去冲撞的项目。我们一个孩子就是这样,上了两次他就说我不要学了,然后我就观察,发现他的问题是他不敢和别人撞,害怕会撞到别人也害怕别人会把自己撞伤,于是我们就帮助他,先从一个低体量级的去练习,同时让爸爸在家里也和他这样去冲撞。

当孩子说“我不喜欢了”,兴趣班该坚持还是放弃? 第3张

有的孩子本来就是容易胆小,但如果仅仅因为胆小就放弃,我是不赞成的,所以建议父母配合,找教练谈,给孩子更合理的支持和帮助,现在这个孩子已经疯狂地爱上了橄榄球,胆子也越来越大。

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当孩子说我没兴趣的时候,他真的是没兴趣吗?其实这个时候就特别考验机构老师或教练的水平,还有父母的判断力

常爸:当孩子遇到这种节点,肯定需要父母和老师都要配合,父母这关很好过,跟老师沟通的时候,常常会不太容易。

兰海:我的建议是不要告诉老师要怎么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比较专业的教育者都不喜欢家长对他指手划脚,这会让他感觉自己是不被尊重的。

我觉得和所有的教育者沟通的法宝,就是第一,你告诉他你的困惑是什么?第二,你不要告诉他怎么去解决,因为如果是一个好老师,他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凭他的专业素养和经验,可能会比你想到的那个方法更好。

比如有很多学校的老师给我抱怨过,妈妈们总喜欢要求老师“能多叫我的孩子上课起来回答问题吗?”其实这个妈妈的问题特别傻,她告诉老师的是方法,即你要做什么。而如果你告诉老师你的担心是什么,比如我想让孩子听课时可以更积极主动一些,那对于老师来说,他可能有多种方法去提高孩子的上课表现,而不一定只是上课回答问题这一种。

而且一旦别人告诉你要怎么做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有一种正常的反抗心理——你凭什么教我呀?

比如刚才那个孩子,不敢跟别人撞,害怕抢球,父母有担心的话就要找教练,告诉他你的担心是什么,问他认为你可以怎么做来配合他。其实很多兴趣班、课外班只是个载体,父母期望孩子学会的东西,并不仅是一个下棋的技术,或者绘画的能力,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目标,比如希望通过学习的过程锻炼审美或是培养毅力,因此父母在其中的关注点和期望值就会不一样,你需要的是要把你的关注点和期望告诉老师或教练,孩子、父母、老师一起配合着完成。

这就是我强调的,父母特别需要和教育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不是父母直接告诉他他要怎么做,而是让老师知道你要的东西,他会尽量通过他的方式去满足。

常爸:所有的兴趣班中,你有没有特别推荐的,觉得对孩子价值最大的?

兰海:兴趣班价值在于补充学校内容的缺失。运动一直是我认为需要课外补充的,在所有的运动中,我一直说球类运动是对孩子最有价值的,可能比任何其他运动都好。为什么呢?因为球类运动需要孩子掌控一个球,他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判断,我的能力是什么,这个球会怎么样运动,如果需要球拍,就要有更多的控制,我要控制球拍,球拍再来控制球,这对大脑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第二点,球类运动多是要和他人发生关系,就需要很多身体协调的和与人合作的工作,如果我把球传给那个人,我要有多大的力量,我要怎么传,或者我要怎么躲,特别是需要集体合作的球类活动。

常爸总结

和兰海老师的沟通让常爸觉得受益匪浅。虽然谈的话题是兴趣班,但衍生出来的一些观点,在孩子的其他教育问题上,也是同样适用的。

比如,我们说的“倾听孩子”,并不是说孩子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有时候孩子其实不会表达,就需要我们去理解孩子语言背后的真实感受;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再比如,兰海老师举的那个例子,很多妈妈跟老师说:“能多叫我的孩子上课起来回答问题吗?”这真是几十年来不变的请求!相当年,常爸在小学时座位靠近班主任的桌子,常常听到很多家长来找班主任沟通的时候,都会提一模一样的请求!正如兰海老师提醒的,老师们其实不喜欢家长对他们的工作指手划脚,与其告诉老师们“应该怎么做”,不妨换一种沟通方式,把自己的忧虑告诉老师,询求他们的意见,这样反而有利于解决问题。这个做法,不仅仅适用于兴趣班,其实用在幼儿园、小学和老师的沟通上面,也是同样适用的。

言归正传,说一千道一万,兴趣班是坚持还是放弃,还是需要父母把思路捋清楚了:到底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欢”,还是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到底坚持下去,能否实现报这个兴趣班的初衷,还是有其他更好的途径能培养相关的能力?这个“世纪难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最终考验的,还是父母的智慧。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