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母婴资讯 > 你在为孩子“早恋”忧心忡忡吗?

你在为孩子“早恋”忧心忡忡吗?

来源:育教家    阅读: 8.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性发育是早恋的生理基础,它会使人萌生一些与性相联系的情感渴望。在过去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这种渴望不能公开表达,多数被压抑在内心深处,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心理上的成熟,这种朦胧的情感慢慢淡化,最终成为永久的秘密。

工作这几年接待了不少被孩子早恋困扰着的家长,个中原委虽说不一样,但同样的无奈与不知所措几乎占据了他们全部的精神生活。今天,孩子早恋已带有很大程度上的普遍性,如何妥善处理这个问题成为家长的必修之课。

你在为孩子“早恋”忧心忡忡吗?

杨女士的女儿上高三了,原本学习认真,各门功课都不错的她近两天却总是旷课。她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饭也不吃,不停地在屋子里啜泣。杨女士觉得不对劲儿,硬是敲开门问其原因,女儿说与自己好了一年多的男朋友离开了自己。听了女儿的话,杨女士顿时心慌意乱。她过去一直认为,早恋的孩子都是些胸无大志、学习不好、品行不端的坏学生。自己的孩子是个上进好学的乖乖女,怎么也会这样呢?

杨女士对早恋的认识代表了许多家长的观点。但这种认识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早恋是孩子身心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只不过,有的孩子将它表现出来,有的孩子压抑在心里罢了。一般孩子11~14岁便进入了青春期,在此期间,由于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导致体内性腺激素水平相应提高,促使性发育成熟,女生开始月经初潮,男生出现遗精。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通常会被自身及异性在性特征方面的变化所吸引,注意到了性别问题,同时对性冲动产生疑惑和欣喜。于是他们开始关注周围的异性,并有可能对某个人产生好感。应该说这种关注与好感是人生理、心理发展本能的自然表现,不足为怪。但是学生还应以学习为主,如果这种好感不加节制,恣意放纵,很容易使孩子迷失,甚至荒废学业。这也是许多家长谈“早恋”色变的重要原因。经常在一些公共场合看到中学生模样的男女拥抱在一起,旁若无人地说着悄悄话。从行为上看,这已经超出了一名学生所应保持的界限。

每一位父母都是“恋爱”的过来人,对恋爱带给自己的甜蜜、激情以及经历过的烦恼都深有体会。许多家长也清醒地意识到,中学生谈恋爱必将转移孩子学习的注意力。在社会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孩子的前途与当前的学习密切相关,怎能在打基础的节骨眼儿上让孩子放松学习呢?因此,爱子心切的家长和关注升学率的学校不谋而合地开始对“早恋”进行全面封杀。有的学校对男女生采取分班制,以减少异性学生接触的机会来杜绝“早恋”发生;还有的学校逢会必谈“早恋”,对有迹象的学生进行点名批评;家长的做法更直接,偷看孩子的日记,并经常以警告的口吻给孩子做预防谈话。然而,这些苦口婆心的谈话和禁锢的方式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早恋”行为反而有继续蔓延的趋势。

面对孩子们的对抗反应,家长们常常感到无奈。孩子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发现孩子“早恋”,恨不得一下把它扑灭在萌芽中。但是,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引起事态恶化,这样既伤害孩子身体,又在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对学习更加不利。那么,面对孩子的“早恋”,家长到底该怎样做呢?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寻源。只有知道青春期孩子们为何会“早恋”,父母们才有发言权。

性发育是早恋的生理基础,它会使人萌生一些与性相联系的情感渴望。在过去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这种渴望不能公开表达,多数被压抑在内心深处,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心理上的成熟,这种朦胧的情感慢慢淡化,最终成为永久的秘密。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逐步开放,在引进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文化造成强烈冲击,包括对性的认识和理解上。在成年人都没有认识清楚的背景下,青春期的孩子们却以他们特有的接受能力率先尝试了。让家长和学校在应对中失之良方,措手不及。

再者,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也在迅速发展,高涨的自我意识促使他们追求自尊和平等,在同伴面前刻意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他们一方面反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诲,表现出极强的反抗心理;另一方面,他们重视朋友关系,在意同伴的评价,希望在同伴中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他们在有意挣脱父母关注的同时,又急需弥补自己渴望被关爱的要求。找一个能给自己力量或能给自己温暖的异性同伴就成为孩子们的需要。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对异性同伴原本没有自发的情感冲动,只是看到其他同伴有了固定的异性朋友而不甘落后,也急忙寻觅一个,生怕自己没有异性朋友就会被他人笑话。

客观地看,年轻人与异性相处对促进自身成长确实有其积极的意义。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感受的是父母对自己爱的宽容,对性别角色的意识仅仅停留在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上。作为一个未来要走向社会的人,这点情感体验显然不够。在与一位年龄相当的异性朋友交往中,对方会给予自己许多不同于父母的性别期望和要求,促使孩子们从新的角度看待自己,要求自己,改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确有其事。有的中学生因为爱慕异性同学,会努力在学习上表现自己,以增加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在获得了对方的青睐之后,两个人也会比着学习,并且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时父母会感觉到孩子不仅学习自觉了,而且知道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齐,独立生活能力也提高了。从这个角度看,对异性的追求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修养。

但是,从统计数字看,中学生的“恋爱”是很脆弱的,多数学生不会将感情善始善终。很多情况下他们不能脱离自我为中心的处世模式,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以及情绪的强烈性和固执性,使他们难以应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意见和摩擦,矛盾的反复激化导致他们最终停止交往。而对于那些很认真地对待异性朋友关系的中学生,在被动终止关系后,通常难以面对,会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对待自己。

了解了中学生“早恋”的一般原因和特点后,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早恋”呢?

关爱孩子的成长,做孩子的朋友,不让他们的心灵深处出现太多的情感空缺。青春期的孩子,逆反是一种正常现象,但绝不是什么事都逆反。逆反程度的强与弱,也受父母与孩子交往中的意识和态度影响。如果总认为孩子是一个被管理者、被控制者,父母的言行举止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强制,被强制的孩子要么以相同的强度发起抵抗,要么以消极的方式进行被动抵抗。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无话可说,得不到心理慰籍,就会把目光移向家庭之外,在同伴中寻找可以替代父母的情感寄托人。

关爱孩子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通常父母对孩子的如意表现会表达出对他的爱,但是,当孩子的表现不合父母的意或犯了错误时,父母就会指责孩子,甚至在肉体上惩罚孩子,让爱变成了恨。如果父母能够就事论事地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何处,并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建议,即使表现出的态度很严肃,孩子也能接受。因为孩子愿意让自己更好,他们需要父母诚心诚意的支持。

开诚布公地给孩子讲解性知识,让孩子能够科学地看待自身的发育和性心理需求。父母的坦诚会让孩子感觉性发育和需求并不神秘,用不着刻意去挖掘什么秘密。同时告知孩子要为自身的行为负责,学会保护自己,不伤害他人。做到这一点,父母需要先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补充性知识。

与孩子交流谈恋爱的体验和心得,帮助孩子分清什么是喜欢、好感和恋爱。倾听孩子交朋友中的体验,分享孩子的快乐,也预先告知可能会有的摩擦和矛盾,可能会遭遇的情感上的挫折,给孩子做一些心理准备。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可以辨明自己真实的感受,评估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重新把握自己与同学相处的关系。

当父母相信并尊重孩子时,孩子也会相信和尊重父母;当父母把孩子当作成年人看待时,孩子也愿意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朝着父母期待的方向塑造自己。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