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家长必看,谈谈东西方教育理念有哪些不同?

家长必看,谈谈东西方教育理念有哪些不同?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4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东西方的教育形态大相径庭,可谓处于两个极端。东方教育严格然而缺少弹性;西方教育给孩子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但过于松散。这不能不归咎于文化上和社会观念上的巨大差异。那东西方教育理念有哪些不同?

1. 职业与平等

千余年的科举制在中华大地培植起尊师重教的传统,和根深蒂固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识。这使中华民族得以勤奋向上,整体上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但同时也形成严重的等级观念,形成对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在薪金待遇和社会地位上的歧视。华人家长望子成龙,不论子女潜质如何都要读大学,而且要读好大学。

过度的功利考虑,常常与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潜能背道而驰,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 这样的社会里,中学教育‘智育至上,升学率第一’很难避免。 各种不同的学生,一律以科技人才为模型来塑造。学习好就是德智体‘三好’,就是好学生。而若学习成绩差,则尽管具有其它优点或特长,在学校里也难以得到展示和发挥,总是处于劣势地位。这对孩子很不公平。 西方社会更能以平常心看待社会上不同的职业。 美加很多行业蓝领工资大大高于白领。西人孩子不读大学,从事体力劳动,家长和孩子都很坦然。加拿大的中学里,学生之间较少竞争,互助友爱蔚为风气。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升学竞争不甚激烈,西裔与其他族裔对教育的要求远远低于华裔;方才使教育体制与方法延续数十上百年而不变,使得两亿人口的美国培养不出足够的科技人才,而要依赖‘进口加工’。 美加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同阶级之间差异很大。由于公立教育质量低下,上层家庭的子女多数入私立学校。

入公立学校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也抓得很紧,使之得以考取大学。 尽管本国中学输送的学生不够合格;然而随着愈来愈多的移民学生与留学生加入竞争,美加著名大学的门槛依然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只是社会底层的后代被抛得远远的,愈来愈难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在中国,经历了几十年教育的普及发展,由于改革开放后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教育的公平性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家长必看,谈谈东西方教育理念有哪些不同?

2. 智育与全面发展

在中国的中学里,虽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调年年唱,而真正得到重视的是智育。高考竞争激烈,学生日日苦读。文革前男孩子人人喜好的足球,以及后来遍及城乡的乒乓球运动,早已好景不再;中学生每学期两周的下乡劳动,也已成为历史。 而在西方中学,除上述多种多样的选修课、职业教育外,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各种乐团及演出、运动队与比赛、野营、辩论与演讲,乃至国际学生交流,等等;不胜枚举。

西方人酷爱体育,滑冰与滑雪、各种球类,处处见到青少年在尽情地运动、玩耍。 通过这些课程与活动,学生能够获得的,不仅是学业知识,还有动手能力,生存技能,人际交往,社区与公民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等等;更是健康的体魄与健全的人格。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方教育的着眼点是社会的‘人’,而中国则着眼于‘职业’。

然而北美中学智育落伍,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已为国际奥数等竞赛,和国际学生评估所证实。高中生不清楚年、月、日以及一年四季的成因,回答不出英国、法国等国家的首都在哪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非但如此,北美中学里还弥漫着一种‘反智’的气氛与倾向。学生们熟悉与崇拜的是球星、歌星;迷恋的是网络游戏、泡吧,派对;而用功读书则被讥讽为‘书呆子’,常常遭到同学的排斥。

3. 基础与创新

西方教育最令国人关注和赞扬的,是对学生创造力的重视和培养。而中国教育只重视书本知识,缺少创新精神则为人所诟病。 中国教育的模式化,一刀切;意识形态上钳制自由,压抑个性;灌输式,而非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使培养出的学生循规蹈矩,缺少梦想,不敢标新立异;偏才、怪才没有施展空间,更难以产生卓越的大师级人物。 而西方民主自由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灵活性,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他们敢于挑战权威,自闯新路。此种观念无处不在,潜移默化。例如艺术类课程,学生海阔天空地想象,自由创作;而中国此类课程多为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育的西人家长,让孩子补习的不多见;但带孩子去博物馆、科学宫等场所,以开阔眼界,培养兴趣,是经常的。

众所周知,大学录取也不只考察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特长与优势,注重创造力。 然而,西方的基础学业教育确实薄弱。创造力离不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离不开学生在语文、数学和科学等各方面的素养。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没有坚实的基础,许多情况下,所谓创造力注定流于空想。而学业基础与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靠经年累月一点一滴的积累。

4. 依赖与独立

前面提到中国中学的管理为‘保姆型’,而西方为‘开放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大抵也是如此。 西人孩子其实很羡慕中国孩子,因为中国家长不但出资为孩子补习,而且努力供孩子读书至大学毕业。 而西人的孩子大多中学刚毕业,就必须自食其力。因此美加两国的华裔和其他族裔的移民,尽管第一代的平均收入低于本地人,但后代的教育程度都比较高。 而很多西人子弟由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管教都不够,再加上经济原因,无法升入大学。在子女管教方面,中国家长往往在学业上对子女要求严格,其它却包办代替,溺爱娇惯。学校里,校方与教师为学生安排好了一切。

孩子们的依赖性愈来愈强。与成绩的提高成反比,搜集信息、动手制作、事务处理、以及劳动习惯和生活能力却愈来愈差。 而西人家长从小就鼓励孩子要勇敢、要独立,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西人一般不溺爱年幼的子女,管教比较严格。但只要是正当的,家长不限制孩子的活动。在他们看来,什麽可以做,什麽不能做,孩子试一试就知道了。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自己闯;中学之实行学分制,课堂上教师要学生自学,积极的方面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读书的同时,学生们或多或少都在校外打工。商店、餐馆、医院、体育教练、救生员、登门售货等等,不一而足。工作是学生自己找的;如非义务劳动,薪金多少也是学生自己和雇主商定的。

5. 勤奋与轻松

这也是东西方在教育理念上的一大分歧。中国人以勤奋著称,学校里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使中国基础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另一方面,沉重的课业负担亦令国人的担忧日甚一日,驱使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子女移民海外。 西方则讲究‘轻松学习’、‘寓教于乐’。小学生以玩耍为主,初中生学习的时间也不长,直到高中才紧张起来,也只限于升学类学生。大学生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是由于西方大学宽进严出,淘汰率高,学生中学基础又不扎实。

西方观念对于小学教育非常正确。童年本是玩耍的时代,从玩耍和其它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吸取知识,增长本领。但同时一定要在语文、数学等方面夯实根基。国内小学过多过难的学习内容,千篇一律的正规课堂教学,过量的家庭作业,课外的奥数、钢琴、补习,等等;剥夺了孩子童年的乐趣,对孩子是一种摧残。 中学时代,两方面需要兼顾。过于复杂深奥的学习内容以及难题偏题;教学不讲究效率,简单机械地重复;等等,有害而无益。但若过分强调‘轻松学习’,如美加中学作业可有可无,公式不须记忆,随学随忘,其后果也已充分凸显,早已到了改变的时候。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