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母婴资讯 > 熊孩子就该打?美国儿科学会发话了…

熊孩子就该打?美国儿科学会发话了…

来源:育教家    阅读: 2.2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做家长难,做熊孩子的家长更是难上加难!,急起来,分分钟想请孩子吃“竹笋炒肉”,气得牙痒痒时,更是恨不得“男女双打”

原标题:熊孩子就该打?美国儿科学会发话了…

做家长难

做熊孩子的家长更是难上加难!

急起来,分分钟想请孩子吃“竹笋炒肉”

气得牙痒痒时,更是恨不得“男女双打”

但有人却因为打孩子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妈妈一巴掌,8岁女儿没了!

凌凌今年8岁,一直非常健康。但在一天夜里,突然表示自己不舒服,不仅头晕还有想吐的感觉。虽然家人把她紧急送往了医院,但是凌凌还是不幸身亡。

而导致这一损伤的原因,竟然就是妈妈的一个习惯性动作——拍打女儿后脑勺,没想到这一巴掌就把孩子送上了死亡之路。

据医生诊断,妈妈的这个行为可能是导致孩子死亡的一个诱因。后脑勺,因为有人的呼吸中枢在那里,如果打的时候,造成呼吸中枢震荡,容易引起一些呼吸衰竭的并发症。不止后脑勺,孩子的太阳穴、耳朵、屁股这些部位都最好不要打!(来源:钱江晚报)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最近发布了一项声明和一系列报道再次强调了——

儿科医生应当引导家长和监护人对儿童使用适当的方式管理其行为,避免成年人对儿童体罚或辱骂——这么做只不过是爸妈自己想解气,不但没用,还可能贻害孩子一生!

熊孩子就该打?美国儿科学会发话了…

AAP最新发布的声明:别打孩子!

1

孩子打不得

这已经说了四十年了

熊孩子就该打?美国儿科学会发话了… 第2张

早在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呼吁其所有成员国禁止对儿童进行体罚并制定关于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的教育方案。

而在1998年美国儿科学会也制定了相应的指南,鼓励和协助父母通过“打屁股”以外的方法来管理孩子的不良行为。

在《停止对儿童体罚的全球倡议》的定义中,对孩子的体罚包括“任何导致某种程度的疼痛或不适的物理惩罚”

我们通常说的“打”孩子,即打抽耳光、打屁股等,包括用手或者鞭子、棍子、皮带、鞋子等工具。

此外,也包括踢、摇、扔、抓、捏、咬、烧、烫,强迫孩子保持不舒服的姿势,用肥皂清洗孩子的嘴或强迫他们吞下辛辣的香料……这些花样百出、面面俱到的所谓“惩罚”、“教育”等。

同时,公约还将其它非物理的惩罚,如贬低、侮辱、诋毁、威胁、恐吓、嘲笑也纳入到了体罚的范围中。

综上来看,“打”孩子并不单纯地只是“打”这个行为,是包含了有辱人格的系列处罚和体罚行为。

2

打了孩子,有这些后果

熊孩子就该打?美国儿科学会发话了… 第3张

AAP声明指出,打孩子其实没有用,反而还可能会带来不良的生理心理问题,亲子关系也可能因此恶化……

体罚孩子有用吗?没有!

一项观察性研究的结果显示,孩子在经历过体罚之后的10分钟就恢复了相同的行为,体罚所能带来的影响其实非常短暂。

而另一项荟萃分析则表明,体罚的长期效果也不怎么样,回顾多项研究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研究并未发现体罚能够显著改善孩子的行为。

体罚带来大脑结构改变!

长期体罚可能会带来大脑结构的改变!

研究发现,长期/反复接受体罚的孩子在18-25岁时,其大脑额叶绘制体积和表现较常人降低,而这一改变可能降低智商。

即使不打孩子,长期被辱骂也可能带来皮质醇水平的升高,随后带来大脑结构的改变。

除了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之外,严厉的语言虐待与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有关系

调查显示,13岁之前遭受严厉辱骂的孩子在未来更可能出现行为问题和抑郁,这一问题又使得父母变本加厉地使用更为严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同时,父母的温暖并不能改变这一联系。

使亲子关系更恶劣

熊孩子就该打?美国儿科学会发话了… 第4张

实际上,“喜欢”打孩子有时体现的反而是父母自身的问题。

研究显示,抑郁的父母更容易对孩子的行为持负面看法并更多地体罚孩子,经历过体罚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也更可能选择严厉的方式来应对。

而反复的体罚可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和争吵,对亲子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3

不打孩子,这样健康管理

熊孩子就该打?美国儿科学会发话了… 第5张

这“十条行之有效的健康管教方法”,家长们快记下来吧!

1.展示和交谈:用冷静的语言和行动教育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正确的、模范的行为;

2.设定限制:告诉孩子他们可以遵循的、明确且一致的规则;

3.告知后果:告诉孩子如可能导致的后果;

4.倾听孩子:在解决问题之前学会倾听;

5.注意孩子:管教孩子最有力的工具是你的注意力——鼓励良好的行为并劝阻其它不良行为;

熊孩子就该打?美国儿科学会发话了… 第6张

6.学会赞扬:指出并表扬良好的行为和尝试;

7.学会忽视:学会忽视能够让孩子了解他们行为的直接后果。

8.准备迎接麻烦:在可能出现不良行为的问题之前就要想好该怎么办,为之后的活动提前做好计划并想好孩子该如何表现。

9.重新定义不良行为:有时儿童行为不良,是因为他们感到无聊或者不知道做什么好,试着为孩子找点其他事情做做。

10.试着“静静”:告诉孩子,如果他们不停止不良的行为,他们会被要求去“静静”。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更好地教育孩子,更好地维系亲子关系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