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父母不懂和孩子交流,只因用错“同情心”和“同理心”

父母不懂和孩子交流,只因用错“同情心”和“同理心”

来源:育教家    阅读: 1.5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果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你,有小伙伴抢了我的玩具,好不开森啊!这时候,作为父母的你会怎样回应呢?

“你就让给他吧!要做个懂事乖巧的的孩子”

“宝贝乖,不要不开心,家里还有很多玩具”,

……

约莫估计,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很自然做出以上所谓的“安慰”话语,继而转移话题,“去洗洗手,我们来吃蛋糕”,“赶紧进房做作业吧!”诸如此类的。

【思考】你做对了吗?

看完视频,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吧!

▼ 这是一个关于“同情心”和“同理心”的视频

发现了吗?抱着同情心和同理心的态度,对待同一件事情,却有迥然不同的效果。

【提问】和孩子沟通相处的时候该用同情心还是同理心呢?

我们结合开篇的栗子探讨一下。

▼ 正处于低潮期的小狐狸好比被抢了玩具的孩子,不开森

父母不懂和孩子交流,只因用错“同情心”和“同理心”

▼ 如果粑粑麻麻愿意认真听孩子倾诉那些事

父母不懂和孩子交流,只因用错“同情心”和“同理心” 第2张

▼ 而不是用吃蛋糕、做作业等话题忽略、转移孩子难过的心情

父母不懂和孩子交流,只因用错“同情心”和“同理心” 第3张

▼ 更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聆听他的声音,体会他的心情

父母不懂和孩子交流,只因用错“同情心”和“同理心” 第4张

▼ 最后,安抚了孩子受伤的心灵,还换来彼此间的信任

父母不懂和孩子交流,只因用错“同情心”和“同理心” 第5张

这样的亲子沟通,是不是更深入、更亲密了呢?

所谓的“同理心”,是了解、尊重、包容和珍惜,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如果父母能在同一高度,同一位置,和孩子一起探究问题,收获绝对不仅仅一点点,不妨试下喔!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